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语句补写题答题策略

诗佳网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语句补写题答题策略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语句补写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语境,恰当补写出空缺的句子,保证其语言的连贯。这种题型在近年来无一年“缺席”高考卷,是最热、最高频的考点之一。考生要想在考场中拿到比较满意的分数,就必须熟悉这种题型考查的重点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语句补写题的答题策略。

【考情微览】

一、考生答题的易错点

语句补写题是让考生在一定的隐性提示的引导下,补全文段,使其恢复原貌。如果考生对语意语境的把握不透彻,答案就往往缺乏逻辑关系,容易出现以下的错误点。

第一,缺乏逻辑意识,忽视前后内容的关联,答案显得比较“独立”。原因在于考生未能把握语段结构,分不清其内在层次,判断句间逻辑关系的能力不足,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欠缺。

第二,忽视隐含条件,忽略文章的句式特点。忽视隐含条件,忽略文章句式特点,考生就容易抛弃原文,自由拟写答案,导致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和谐。

第三,缺乏精确意识,仅满足于符合语意,对用词的精确和要点的齐全注意不够,导致失分。

二、答题的策略

解答语句补写题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阅读语段,确定中心话题,理清结构脉络;第二步是明确句子的位置,注意上下文的联系,抓暗示条件,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推导出要补写的句子;第三步是代入检验,以求文意贯通,形式和谐。

(一)通读语段,把握意脉

正确补写出句子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所给语段的中心及层次脉络。一般而言,所给语段的句数并不多,借助起始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就基本可以把握住语段中心,尤其是核心词语了。而语段内部的层次思路,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可以形成“总分关系”,除此还有承接、并列、因果、条件等关系。当然,要了解内部层次关系,还要注意抓层次的标志,比如关联词、标点符号等。

【2024年新高考Ⅰ卷】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参考答案】①而要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 ② 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为重要

【解题指导】首先,通读语段,抓出核心词语“睡眠”,需要补写的句子这段主要讲睡眠不足的危害以及睡眠质量的重要性。其次,具体答题时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和标点符号的提示:(甲)处根据后面的冒号可知,补写句为后面层次的总领句。后文“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是说明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的方法,所以可填:而要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乙)处补写句也是后面层次的总领句,后文有“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可见此处说的是“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还重要,所以可填: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为重要。

(二)精准推导,准确拟写

1.依据所补写句子的位置及其他暗示,推导答案句的类型和特点。

(1)明确位置。如果空缺在段首,说明它可能是一段的起始句,起总领作用;如果空缺在语段中间,说明它可能是过渡句、衔接句,起承上启下,或递进延展的作用。那么所补写句子,应与上下文有紧密关联,需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如果空缺在语段末尾,说明他可能是总结句,是对该句或整个语段内容的高度概括。

(2)抓语言标志。如有“因此、所以”“总之”等提示语的,多为总结句。此外,注意根据标点符号的暗示推导句子的类型。比如,如果空缺前有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答句;如果空缺句后面带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设问句或反问句;如果空缺句后面是冒号,则所补写的句子可能是总提句,或者空缺前是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括句;如果空缺前或后出现分号,则所补写句子与前或后构成并列关系,那么就得考虑句式上可能要与前或后保持一致。

【2023年新高考Ⅱ卷】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

【参考答案】①只需要戴上耳机 ②要注意怎样的度呢 ③伤害(损伤)往往不止于此

【解题指导】第①处,根据前文“‘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可看出是在说明戴上耳机可以安静下来不被打扰,所以可填“只需要戴上耳机”。第②处,根据后文“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可知是说使用耳机的限度,再联系语境“那么,使用耳机""" ?”此处应是一个问句,所以可填“要注意怎样的度呢”。第③处,根据前文“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再结合语境“但事实上,""" ,还可能逐渐升级”,可看出是说过度使用耳机对耳朵有损伤,所以可填“伤害(损伤)往往不止于此”。

2.依据上下文内容及其逻辑发展,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关键词,做到内容上扣的紧。依据上下文的语言形式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关联词或关系,做到形式上接的上。

推导所补写句子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依据的是上下文的语言形式,上下句的语言形式具体指语序一致,关联词语要搭配,问句与答句相照应,指代词要衔接,句式前后要一致,与前后句的词语要搭配。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参考答案】①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②还会损害健康 ③体重就会反弹

【解题指导】第①处,前文中说“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身材是否肥胖”,由此可分析出横线处应填写身材是否肥胖、是否需要减肥的判断标准。根据后文对“体质指数”和“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的标准区间的介绍,可知此处应填“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之类的内容。第②处,前文说“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后文说“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由此可知此处是说不吃晚饭的减肥方式有害健康,同时前文有“不但”这一关联词,故此处应填写一个与之相对的关联词,由于后文出现“而且”,为避免重复,此处可用“还”,故应填“还会损害健康”之类的内容。第③处,前文说“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后文说“甚至比以前更胖”,可知此处是说恢复吃晚饭对体重的影响,根据后文“体重反弹后”的提示,可知此处应填“体重就会反弹”之类的内容。拟写答案时,注意字数限制。

(三)检查验证,语意连贯

情境补写题所填句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只能来自于语段,绝对不能脱离语段,根据这个原则,必须要对写好的句子,做全面细致的检查验证。所以,考生应先在草稿上,拟好答案以后,返回原文去检验,一看是否自然,准确,和谐;二看是否做到内容贴切,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三看是否兼顾了事理的逻辑性,风格的趋同性,文体色彩的一致性。四看用词是否准确,是否有个别字词疏漏或不精准。总之,必须要代入原文,读一读,想一想,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实战演练】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天鹅为什么总在冰上卧着?它们不冷吗?”进入冬天,来北京动物园水禽湖看天鹅的游客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很多热心游客以为天鹅是被冻在冰上了,还会帮忙拨打园区服务电话寻求帮助,甚至于报警求助。但是,在冰上过冬的天鹅和鸭子们到底冷不冷?它们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它们为什么都愿意跑到冰面上去卧着。①""""" ?里面不但能挡风遮雪,还有饲养员准备的垫草可以保暖。问出这种问题很正常,因为我们是有感情的,我们能够对看到的处境担心并感同身受,这源于我们有地球上最强的大脑,习惯靠思考来解决问题。但绝大多数动物并不靠思考解决问题,②""""" ,而本能是动物在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的生存繁衍中通过生存实践刻在基因中的一种习惯。我们现在能看到它们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③""""" 。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