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是千年古城,拥有皖北唯一的国家5A级八里河风景区,尤家花园等4A、3A级景区多达7个,管仲老街、明清苑等历史遗迹散落城中。
近年来,颍上县持续改善、提升软硬件设施,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仲故里、生态颍上”旅游品牌日益响亮,文旅融合发展前景良好。但颍上城区人口多、建筑密度大,在200余条背街小巷、160余个老旧小区中,供电、通信等各种线缆错综交杂,犹如一张张空中“蜘蛛网”,不仅妨碍旅游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国网颍上县供电公司勇于直面问题,树立外部视野,引入利益相关方管理、责任边界管理思路、协同共建理念,促成“1+3+N”工作体系,构建“四方联动”格局,推行“网格化”管理、“共享式”合作举措,让空中“乱线”治理从“无人问津”或者“九龙治水”走入“有序空间”。
拓展“朋友圈”:一体履责,高效合作。针对以往空中“乱线”乱治现象,供电公司引入社会责任理念,积极争取政府、运营商、消防、社区、媒体等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对照空中“乱线”权属、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职责分工,找准责任主体,理清职责范围,打通管理壁垒,达成目标共识、责任共识,推动将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纳入颍上县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大局,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履责体系“一体化”,加强与利益相关方共商、共治、共享,实现从各自为政到各尽其责的转变。
拓宽“交流圈”:集约共建,价值共享。针对“自扫门前雪”传统思维,推行“网格化”管理、“共享式”合作等模式,做到治理、管控“一盘棋”。主动对接政府,搭建沟通协调平台,分类施策,综合治理。主动对接通信运营商,从利益相关方视角重新审视线缆管理,堵住“单边行动,不顾全局”的责任盲区。主动对接社区和居民,摸清情况,倾听群众需求,制定适宜改造方案。借助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惠民政策,争取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提升全社会追求城市“无线”美的共治、共享理念认同。
拓深“生态圈”:标本兼治,持续改善。针对通信线缆无序搭挂、电瓶车飞线充电、商贩私拉乱接等“乱线”问题主要根源,实行参与主体更广、治理范围更大、实施方式更多元的治理模式,织密源头管控“一张网”,实现从治“乱”到治“本”的转变,从源头维护城市天空“无线”美,做到“既利当下,更利长远”。
总结、分析以往年度空中“乱线”治理存在的问题与阻力,找准地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现实需要,综合考虑利益相关方诉求和价值获取,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建议,促成“1+3+N”工作体系,整合利益相关方力量,协同共建空中“无线”城市。
供电公司站在全局视角,主动协助文明委将17个主创社区,划分成63个治理“网格”,文明委、社区、供电、通信运营商分别确定专人包保,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协同施工体系。截至目前,累计排查237条背街小巷、168个老旧小区, 各类问题5.3万余条(处),其中废弃、占道杆塔267个,破旧电表箱、通信箱8300余个,通信线乱搭电杆1700余处,其他空中“乱线”4万余条(处)。按照治理计划,每周下发督办单,以政府督办方式推进创建工作,实现强弱电一次性整改到位。70%左右的城区实现空中“无线”,初步达到了“古城换新颜”效果。(陈梦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