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沙湾镇:多元共治聚合力,基层治理提质效
宕昌县沙湾镇以争创基层治理标杆提升为民服务质效“五大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党建+乡贤”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发挥乡贤能人协会议事会纽带作用,持续筑牢组织“主心骨”、扩大治理“服务圈”、激发群众“源动力”,打通服务“肠梗阻”,不断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动力和活力,有效促进“五治融合”,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和效能,努力将群众所期所盼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党建引领聚民心,办好实事有力度
坚持以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深化“党建+”融合模式,打破传统单一主体治理格局,构建“政府引导、村社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体系,引导党群干群智往一处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使民情民意民智与政策法规相契合,群众自治力量与基层组织治理力量相汇聚,凝聚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强大合力,推动形成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着办的良好格局。
上堠村针对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占用村集体土地、矛盾纠纷突出问题,村两委积极搭台,充分发挥乡贤人熟、地熟、事熟、底细清、关系通、政策明、认知高的优势作用,从情理、道理、村庄发展建设愿景等实际出发,广泛宣传动员,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依法拆除乱搭建的彩钢棚、简易房,30多户群众将18亩铁路弃渣场土地自愿无偿捐赠村集体使用。镇党委主动谋划争取项目,建成规范化党群服务中心1座、490平方米的红白理事场所1处,集休闲健身、文体娱乐、秩序停车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1个,有效提升服务群众水平,解决村内办红白事无场地、管理难问题,满足村民举办文体民俗活动实际需求,为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规范车辆停放,促进乡风文明,提升治理水平奠定基础,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满意度更加具象,更加可持续。
议事平台汇民智,村庄治理有准度
认真开展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赋能增效行动。“村里缺少办红白事的场所”“村口的旧厕所异味大”“铁路隧道出来的水小了,无法满足灌溉需求”“村上滑坡垮塌的地方需要尽快治理”……这些群众心头的“忧心事”,通过线上留言、干部热线、微信群,以及线下院坝会、板凳会、入户走访等渠道被迅速收集。大树下、广场边、廊桥亭、老祠堂,哪里方便那里就是议事厅,真正让群众成为议事决策的主角。
尹家村部分群众习惯性将建筑废弃物、炉灰等沿河堤倾倒在沟道内,日积月累造成河道被挤占,存在排洪不畅风险。村两委主动作为,协调挖机、运输车辆清理废土废渣30余车。为了建立长效机制,尹家村现场召开村民议事会,针对河道乱倒建筑垃圾问题进行商议,讲清讲透利害关系和政策法律要求,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好干净整洁的村庄形象,传递邻里互助、乐善好施、爱护公物的文明风尚。
寺下村面对农田灌溉水量不足的紧迫问题,依托村民议事会,组织村社干部、乡贤能人、村民代表进行商议,统一思想,制定可行方案。村民积极响应,自发筹措资金,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灌渠疏通维修,成功将水峪沟水源引入灌渠和田间地头,有效满足群众农业生产灌溉需求,有力保障秋粮作物丰收,生动彰显了“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干”的基层治理活力。
鹿川村党支部牵头,发挥村乡贤议事会作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路边厕所问题,深入研究,扎实做群众工作,将通村主干道边影响村容村貌、异味难闻的2座旧厕所妥善拆除,既拓宽了道路通行视野,也化解了群众长期以来的积怨。
乡贤介入化纷争,维护和谐有温度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质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沙湾镇人多地少,因宅基地、土地界限、排水等产生的纠纷时有发生。村两委发挥乡贤作用,摆事实、讲道理、说情理,助力复杂的纠纷得以妥善化解。通过“网格发现、乡贤赋能、联动调解”模式,全镇成功排查化解多起不同类别的矛盾纠纷,实现“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网格”,有力维护了邻里和睦、村庄和谐、社会稳定。
下一步,沙湾镇将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多元共治专项行动,搭建乡贤能人协会平台,用好乡贤能人、民俗活动“头人”、民营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能力量,健全议事会制度,完善议事机制,规范议事活动,提升议事成效,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绘就充满合力、创新融合、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刘治学 王晓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