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翻车、蒙牛暴跌,懵了!

诗佳网

总之,这届奥运会伊利的营销翻车翻大了。

提到了伊利,那就不得不提老对手——蒙牛乳业(2319.HK)。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蒙牛在这届奥运会的声量似乎不是很大。但其实,蒙牛是奥林匹克全球TOP合作伙伴,比伊利的级别更高。为此,蒙牛足足付出了30亿美元的赞助成本。

3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2019年-2023年,蒙牛的净利润分别是41.05亿元、35.25亿元、50.26亿元、53.03亿元和48.09亿元,合计是227.68亿元。也就是说,蒙牛成为奥林匹克全球TOP合作伙伴的成本,差不多相当于过去5年的净利润总和。

某种程度上说,对奥运会的赞助,正在成为蒙牛的巨大负担。

2023年,伊利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262亿元和104.3亿元,同期蒙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986.2亿元和48.09亿元。可以看到,伊利营业收入比蒙牛多了30%不到,但是净利润却是后者的2倍还多。

市值方面,伊利最新的市值为1500亿元,蒙牛则只有500亿元,两家公司已经不在一个量级。跟最高点比,伊利的股价下滑了差不多近50%,但是蒙牛,跌幅则超过了75%。

一句话,跟伊利比,蒙牛的经营处境更加艰难。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方面,跟乳制品行业的供需失衡有关。

数据显示,2024年牛奶原奶过剩还在恶化,甚至比2023年更加严重,原奶亏损面超过8成。尽管说,原奶价格的下跌,对乳制品企业来说意味着成本的下降,但是,市场供给会大幅增加,竞争会趋于恶化。再叠加需求并没有那么旺盛,所以乳制品企业也只能降价,导致利润受损。

另一方面,也跟蒙牛过去几年激进的扩张有关。

2017年,蒙牛公布了“双千亿”的目标,但是,乳制品的增速却没能达到预期。于是,蒙牛决定那就“并购来凑”。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蒙牛对外并购金额超过100亿元,截至2023年底,蒙牛商誉为89.52亿元,较5年前翻倍。

然后就是大家熟悉的剧情,由于业绩没有达到预期,蒙牛只能不断计提商誉,给公司业绩造成冲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消费习惯在悄悄发生变化。

以前,很多消费者认为,伊利、蒙牛这样的大品牌,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但事实上,大品牌和产品质量未必有必然联系。随着产品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多区域、新兴品牌崛起,消费者已经不再非伊利、蒙牛不选。

对蒙牛来说,内生不足、外延并购又行不通,产品卖不动了,股价大跌;对伊利来说,情况可能好点,但是,在营销这条路上,明明自己花了钱,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却都不买账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