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万大战十年:从千亿博弈到巨头崩塌,中国商战最魔幻的反转剧

诗佳网

今年正好是宝能与万科大战十周年,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宝万大战的前世今生。

2015年的夏天,中国股市正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雪崩。上证指数从5178点的巅峰断崖式下跌,无数股票在恐慌中腰斩,曾经的地产龙头万科A也未能幸免,股价从15元暴跌至8元,市值蒸发近千亿。

就在这时,万科管理层高调宣布将拿出百亿资金回购股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宣言犹在耳畔,实际操作却只动用了1.2亿元。时任董事长王石在内部会议上的讲话后来被曝光:"再等等,让股价跌得更透些。"这种想捡拾散户"带血筹码"的操作,为一场席卷中国资本市场的商战埋下了导火索。

野蛮人叩门:宝能的闪电突袭

没人能想到,第一个砸开万科大门的会是姚振华。这位戴着金边眼镜、总是穿着深色西装的潮汕商人,通过旗下前海人寿和钜盛华两大平台,在资本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

从2015年7月开始,宝能系如同潜伏的猎手,通过200多个资管计划账户,在二级市场疯狂扫货。短短三个月,宝能持股比例从0飙升至15.04%,直接越过持股14.89%的第一大股东华润,成为万科新任"话事人"。

当王石在香港得知消息时,正在参加一场商业论坛的他当场拍了桌子。几天后,他带着律师团队直奔深圳宝能总部,会议室里的对话后来传遍资本圈:

"宝能的资金来源有问题,你们不配做万科的股东。"王石的语气带着老牌企业家的傲慢。

姚振华只是推了推眼镜:"王总,资本市场只看规则,不看情怀。"

被拒之门外的宝能没有停下脚步。到2015年12月,其持股比例已突破20%,万科股价在资本追捧下反弹至24元。王石在公开场合怒斥宝能是"野蛮人",甚至放言"万科不欢迎这样的股东",却没能阻止对方的进攻。

多方混战:央企、险资与地方国资的暗战

万科紧急启动停牌程序,试图通过资产重组抵御收购。王石亲自带队拜访华润总部,希望这家持股15年的央企大股东能增持护盘。但华润董事长傅育宁的回应冰冷刺骨:"我们不做亏本买卖。"

被逼到墙角的王石想到了深圳国资。2016年3月,万科公告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深圳地铁集团持有的前海国际100%股权,这笔交易一旦完成,深圳地铁将成为新的第一大股东。

这个方案彻底激怒了华润。这家从2000年就入股万科的央企,认为自己被"背刺",随即联合宝能在董事会上投出反对票。两大股东合计持股39.65%的否决权,让重组方案胎死腹中。

更戏剧化的情节还在后面。2016年8月,许家印带着恒大突然杀入战场。通过7个交易日的闪电操作,恒大耗资362亿元买入万科14.07%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许家印在内部会议上意气风发:"万科是块好肉,我们也来分一杯羹。"

安邦保险的吴小晖则显得更有城府,他指挥旗下产品悄悄买入6.18%股份,既不站队宝能也不支持管理层,像个冷静的看客等待最佳出牌时机。

此时的万科股权结构已成死局:宝能25.4%、华润15.29%、恒大14.07%、安邦6.18%、管理层通过资管计划持有4.14%,各方剑拔弩张,股东大会变成没有硝烟的战场。

终局哨声:地方国资的定音之锤

转折发生在2017年1月。当姚振华已经准备好股东大会提案,计划罢免王石、郁亮等全部董事时,深圳国资委的介入让局势瞬间逆转。

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表,深圳地铁集团以雷霆手段完成资本布局:先是以22元/股的价格从华润手中接盘15.31%股份,耗资371亿元;随后又从恒大手中收购14.07%股权,虽然18元/股的价格比恒大的持股成本低了近70亿元,但许家印还是果断签字——这位深谙政商关系的企业家,用这笔"人情费"换来了更多潜在的合作机会。

这场国有资本的进场,彻底终结了宝能的控股梦。姚振华虽然通过分批减持万科股票,最终获利200多亿元,但这些资金后来被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跨界领域,最终因盲目扩张陷入债务危机,近年来频繁出现在被强制执行的名单中。

十年轮回:没有赢家的结局

如今再回望这场世纪商战,所有参与者的命运都令人唏嘘。

王石在2017年黯然退出万科,虽然公司承诺每年给他1000万元的养老金,但在舆论争议下,他于2023年主动放弃了这笔收入。这位曾被视为中国企业家精神象征的人物,最终在退休后专注于登山和公益事业。

接棒的郁亮没能复制前辈的辉煌。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万科近年来陷入业绩泥潭,2022年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2024年初郁亮被免去董事长职务,结束了他在万科30年的职业生涯。

最尴尬的当属深圳地铁。为了稳定万科的控股权,这家地方国企前后投入近900亿元,如今却面临着所投企业股价持续低迷、业绩承压的困境。继续注资还是及时止损?这个两难选择让决策者们焦头烂额。

安邦的吴小晖和恒大的许家印,则在后来的金融监管风暴中接连倒下。前者因集资诈骗罪被判刑18年,安邦保险集团被依法接管;后者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曾经的地产帝国濒临崩塌。

十年时间,足以让沧海变成桑田。这场始于资本市场的博弈,最终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企业治理和政商关系的经典样本。当潮水退去,我们才发现,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生存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