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头条,看新闻、点赞评论,早就成了我的习惯。我喜欢写东西,也喜欢在平台上围观别人的表达。可刷得久了,发觉一件事特别扎心——好多文章偏喜欢赚流量搞“小题大做”,看着既费劲又浪费时间。其实,大家更需要的是清晰直接的信息。写文章,不妨学学新闻“倒三角”,抓住要害,让人一眼读明白。
我记得第一次发布自己觉得还不错的短文
几个小时后平台推送回来的全是类似类型的内容。从汽车技术到社会百态,只要有什么点赞多、评论热,马上就一股脑堆过来,推荐算法懂我如老友。可翻着翻着,发现评论区最多的不是点赞,而是抱怨,比如:“一大段废话,结论呢?”或者干脆很现实地说:“你想表达什么?”
说句实话,咱们不是没耐心,是根本不想当包子皮,嚼了半天还没咬到肉。尤其是那种3分钟视频拉到快进,结果发现内容其实30秒可以讲清楚,却愣是拖成“旷世巨著”。内容创作者也爱饶弯子,刚开始铺垫天花乱坠,最后才发现核心观点只有一句话,这种体验像冬天手伸进棉被里找暖宝,扑了个空,还冻得心慌。
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偏好简洁利落、不拐弯抹角的风格。
有人说这是浮躁,我倒觉得这是信息爆炸下的生存技巧、必然选择。这不光是个人癖好,更关乎现代阅读环境。千篇一律的长篇叙事往往容易让读者兴致全无,哪怕你描绘得天女散花,最后读者也难以捏住重点。
翻开新闻写作的教科书,人家早就说得明明白白——“倒三角结构”,重点内容先嵌进第一句话,其余详解留在下文。“这事儿有多大影响?先告诉我结论,复杂原因慢慢说。”过去记者竞速,用最紧凑字数秒杀对手,现在网络表达其实同理。读者只想听干货。现代人看文章,像逛菜市场选最肥的那块肉,谁也不愿为青菜买单。
偶尔有些特殊题材,受限于敏感话题,只能点到为止。
即便如此,也不该泛泛而谈、绕口令似卖关子。与其兜圈子,不如巧妙暗示,再留点想象空间。但基本原则依旧:把最关键的内容直接甩出来,宁愿简约不啰唆,不给人添堵。
信息碎片时代,“三句话说不清楚就换人”成了新常态。时间就是成本。许多人读文章,如同上班路上的等红灯,一停下就焦躁不安。与其期待冗长的大餐,倒不如欣赏林语堂那句经典:一篇好文章,和漂亮裙子一样,该短则短,精致为主。
何况,网络写作本该是轻盈、直接,把重心前移,不必玩虚头巴脑。明明一个问题,非要从南极扯到北极,难怪有人留言吐槽:“找半天没找准重点,简直比泡方便面还慢。”
所以最后,我更愿意做那个直言不讳的“挑剔者”
头条也好,自媒体也罢,内容创作者们啊,别小题大做,切记“直奔主题”,别忘了信息洪流里的我们只是想尽快咬到“馅”。一篇文章,明明可以用两句话讲清楚,何苦写成八段?优质内容不是靠水字数凑出来的,越快击中读者需求,点赞自然滚滚来。让我们一起,把文章写得像小笼包,第一口就能尝出滋味,省事、省力、省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