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一段网络视频热传,拍摄者称5月6日下午3点钟左右,重庆荣昌区小滩桥处,一名在桥上玩手机的男子不慎落入水中身亡。目击者称,该男子是走路时看手机分神,导致踩滑后落入桥下水中,虽被热心市民所救,但为时已晚。(据5月8日人民网)
本来好好一条人命,就因为一时疏忽,加上意外巧合,就这样瞬间殒命,只留下亲人的悲痛和旁观者的叹息。不少人一边痛惜,一边感叹:说了多少次走路不要玩手机,为什么总是不注意呢?也有人注意到,事发的小桥是座漫水桥,而且是古建筑,非常狭窄,没有任何围栏防护,一旦打滑很容易坠入河中,有相当的危险性,更不用说边玩手机边过桥了。可见,虽然现在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总还是潜藏着很多意外的风险,如果过于轻率大意,就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因为玩手机发生安全事故,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有人下楼梯时玩手机踩空,严重摔伤;有人进出地铁时玩手机入神,被卡进屏蔽门和车厢之间;有人骑电动车、开车时玩手机,酿成交通事故……可以说,当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掌中小屏,危险便已经悄悄降临。除了直接的事故安全隐患外,遭遇盗窃,引发纠纷,影响身体健康,长期低头看手机的危害可谓一抓一大把,大家也并不是对此全无知晓,各种宣传引导也有不少,但是,“低头族”的队伍依然在不断扩大。当一个不良习惯成为全民普遍现象时,仅靠指责和呼吁,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总是出了事就喊后怕,玩起来就忘了呢?主要是因为智能手机现在渗透生活太深了,衣食住行,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几乎都需要用到智能手机。这种发展趋势,让手机几乎成为了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继而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而积习一旦养成,要纠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与每分每秒的便利和快乐相比,事故往往会被视为“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概率事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其实是被动成为“低头族”,工作要处理,消息要回复,社交要维护……即时通讯让生活节奏变得极快,很多人盯着手机,也是因为私人时间被严重侵占蚕食。
“低头族”的成因十分复杂多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状态息息相关,只靠每个人自律,显然不足以消除隐患,保障安全,纠正习惯。除了事后的叹息,整个社会都更应从未雨绸缪的角度去考量,给予“低头族”更多实用的提醒和帮助。比如,此前在深圳出现的智慧斑马线,在夜间灯光照明不足时显著加强安全提示,双向提醒行人和司机,放下手机,安全通过,是非常人性化的举措;再比如,一些地方通过制定法规,禁止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时浏览电子设备,用刚性的制度约束,纠正斑马线“低头族”现象,也是值得肯定的尝试。更加快速和易于普及的,大概是在重要的、有风险的公共场所,以语言播放,醒目提示等方式,去广泛告知“低头”的危害性,让大家抬头注意,安全通行。
可以预见,“手机依赖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完全消失,与此相应的,每个人都应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健康意识,为身边的“低头族”发出提醒,提供帮助,共同创造一个“不该看手机的时候就不要看”的文明环境,从而积极倡导更多人去克服不良习惯,保护自己和家人,遵守并维护交通秩序,形成良好的风气,不再为这种“划不来”的悲剧感到遗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