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发起了著名的三国三大战的最后一战——夷陵之战。
看上去声势很大、历史地位挺高,但这一战真的谈不上是三大战之一,甚至没有什么必要仔细说。因为老二、老三互掐,只会加速老大最终一统天下的节奏。
此战之后,刘备留给诸葛亮一个濒临破产的初创公司,孙权那边则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退休养老生活。
之所以被排入三大战,是因为老刘的咖位比较大,以及后面的烂摊子实在够烂,突显了丞相的史上最强反弹传奇,而且老刘的这一仗虽然大败亏输,但最后的谢幕演出还是相当精彩的。他奉献了史上效果最佳的托孤表演。
221年七月,刘备亲自带队,东进伐吴。孙权终于知道怕了,修书请和,但已经晚了,老刘大怒不许!
孙权派陆逊与李异等屯巫县、秭归进行阻击。
孙权一边备战,一边派使者去曹丕那里认怂称藩,魏国朝堂全都给曹丕道喜,侍中刘晔劝曹丕说:“现在天下三分,咱们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互为联盟才没灭了他们,现在他们自己打起来了,这是天亡他们啊!现在我们应该兴大兵发起渡江战役,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眼瞅着就是完蛋的节奏!吴亡则蜀孤,就算蜀拿下荆州,但只要我们拿下了扬州,蜀还能有什么蹦头!”
曹丕说:“人称臣降而伐之,这是疑天下欲来者之心啊!我们应该受吴降而袭蜀之后。”
刘晔说:“蜀远吴近,听说咱打蜀,刘备必然回军。现在刘备已怒,要是知道我们也打吴国,他知吴必亡!肯定不会救吴国,咱们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曹丕在精准判断后,认为刘晔说得不对,于是决定接受吴国的投降,还居然要封孙权为吴王。
刘晔又来劝阻,说:“你爹征伐天下,天下兼十分之八,威震海内,德合天地,声暨四远,不是我跟你歌功颂德,你这手续是实打实的世界范围内认同的!
“现在孙权有雄才,但名分上不过就是个故汉骠骑将军南昌侯罢了,现在您要是受他的降,可以赐他个将军号,封个十万户侯,绝对不能封为王啊!
“他要是当了王,距离天子就只差一步了!他现在正好在江东没有合法性,你怎么还能送他名分呢!”
曹丕认为面子重要,八月丁巳,曹丕派太常邢贞持节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孙权出道二十多年了,终于碰到一个比他嫩的了!孙权在刘备要明确来打他的时候,用了一个称藩的名义进行操作,就换来了曹丕对他的封王!
曹丕担忧“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没错的,但现在的情况很特殊,孙权这个级别的“降者”就还剩一个刘备,问题是刘备连皇帝位都即了,你认为他会投降吗?
就算你接受孙权投降,你可以提条件啊,而且他给你什么了你就上赶着封王啊?
孙权装了人生中收益最大的一次孙子!老曹估计在地底下还得夸“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我那儿子啊……
半年后,陆逊的三峡阻击军扛不住了,孙权又出兵五万,由陆逊总督迎战刘备。陆逊正式挑大梁了。
陆逊,本名陆议,是吴郡陆氏,当年被孙策搞死的庐江太守陆康的从孙。庐江之难,陆康瞅准时机将一部分宗族遣回了老家,十二岁的陆议就在这个名单中。剩下的陆家人,后来大部分都让孙家弄死了。
九年后,二十一岁的陆议陆家人开始入仕孙家,估计在这个时候改名为陆逊。
“逊”是什么意思呢?三种意思:退让、谦恭、差劲儿。
孙权对这个名字很满意,然后把孙策的闺女许配给了陆逊,看看陆逊看到仇人之女的反应。孙权在搞人际斗争上面真的是没辜负他爹给他起名字时的“权谋”期望。
早年间的陆逊一直在山里干剿匪的工作。说是剿匪,其实就是拉壮丁,以至于后来会稽太守淳于式告陆逊的状,说陆逊为了冲绩效、扩势力,把我这里正常的老百姓都抓去给他当兵。
陆逊对孙权说:“淳于式可是个有本事的人,您要重用啊!”
孙权问:“呦!他可黑过你!”
陆逊说:“人家说得对,我就是拉壮丁拉猛了,他是以人为本,正经的好领导啊!”
他第一次在外交场合上露头,是快四十岁的时候。跟吕蒙合计算计关公,随后去装小可怜。已经忍了二十多年的陆逊干起这活儿简直太轻车熟路了!
后来关公被刺、孙权下荆州,吕蒙前后脚蹬腿,陆逊领了宜都太守,成为继潘璋后,荆州方面阻挡刘备的第二道门户。
这个任命,算是孙权最终能够安心开始三十年养老的神仙操作。因为陆逊不仅在宜都地区开始详细地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貌,还对新占领的荆州展开了进一步的制度吸收。
陆逊大规模提拔荆州新降的官员们,对荆州豪族们的地方势力也给予充分肯定,以安其心。
221年七月,刘备率诸军伐吴,一直到了222年的正月,刘备终于带队攻破了长江峡口,蜀军吴班、陈式军在一系列战斗中攻下夷陵(今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水军夹江东西岸,拿下了出川峡口,开辟了滩头阵地。
半年的时间,打出三峡了。但是,拿下夷陵后,老刘做了一个很反常的举动。
二月,老刘并没有在夷陵爆破登陆,而是自秭归率诸军向长江南岸进军,翻山越岭地插到了夷道猇亭(今猇亭区西南,长江南岸)。
随后自佷山通武陵,派侍中马良安慰五谿蛮夷,少数民族们全部响应出兵!
夷陵地区换防,由镇北将军黄权接管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并提防自临沮(南漳县城关镇)南下的魏军。
刘备为什么不从北岸已经拿下的夷陵登陆呢?两个小原因和一个大原因。
两个小原因:
1.走北线并不明智,夷陵北上有路通到临沮,那里是魏国的势力范围。
2.荆州的当地豪族大姓与百姓这几年被孙权照料得特别好,吕蒙进江陵时不仅各种嘘寒问暖、给衣给药,还免了当年的租税,后来陆逊开始大规模提拔当地豪族子弟为官吏。刘备策反荆州内乱的可能性不高。
一个大原因:
只有拿下江陵城后,才能谈得上不怕北面曹丕的袭击,不怕孙权的西进,才能以此为重要据点将蜀中的大量人力、物力调过来。但是二爷造的江陵城基本不太可能靠攻坚战打下来,更别说此时孙权方面有着全部准备,所以刘备正面攻坚江陵拿下的可能性太小了!
由老刘费劲儿折腾地走南路来看,基本可以判断出老刘此次的战略意图:
1.拿下夷陵,保证后勤物资能从蜀中通过长江源源不断地运出来,但是避免在北岸和曹魏产生冲突,夷陵主要是起保护粮道作用的。
2.突破夷道,拿回公安,将手伸回荆南,和曹丕南北夹击江陵,变成周瑜死之前的局势,和孙权进行谈判,或者伺机武力拿回江陵。
陆逊是怎么布置的呢?长江北岸,他将队伍摆在了夷陵;长江南岸,他将中心放在了夷道。这成为陆逊最后的底线!
夷道以西仍然是狭长的鄂西山地,刘备的主要兵力难以展开,他的陆军优势无法发挥,刘备在猇亭扎营后准确地来讲是前后联营五十余座。陆逊在东岸根据老刘的兵力配比,相应地拉开了长长的防守线。
传统说刘备和陆逊对峙连营了几百里,这并不准确。
曹丕笑话刘备联营了七百里,他是听说的,还不知道是具体什么时候的操作。
《三国志·陆逊传》中说的“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更可能是在拿下夷陵之前的半年三峡争夺战中,大军被憋在三峡内的操作。
根据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中的考据,“盖夷陵以上至秭归多行江南,秭归以西盖多行江北”而来。
因为上述联营时“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然后《先主传》中说,刘备拿下秭归后,陆路开始同行南岸了,武陵五谿蛮夷开始从这个时候遣使喜迎王师了。
夷陵东西岸拿下后意味着三峡全线通航,峡内就不再需要留驻大量兵力了,所以刘备的主力大军应该都在猇亭和夷陵与陆逊对峙。
老刘此次带来多少人呢?
黄权后来被吴军截断退路北投曹魏的时候,有头有脑的有三百一十八人之多,封侯者四十二人,为将者百余人。
这支队伍规模不小。
最开始陆逊根据蜀军兵力多少应对的时候,蜀军是五十余营。结合后面陆逊的最终战果是“破其四十余营”,黄权几乎没有损失地带着江北诸军投降曹魏了,基本可以判断,老刘的兵力配比应该是江北黄权十余营,江南主力四十余营。按当时的惯例,一营兵大约一千人,所以老刘这回带过来的士兵大约五万人。陆逊那边明确是五万人。所以此战双方应该是势均力敌。
陆逊堵在这里,不仅可以借助两岸最后的狭长山地憋住老刘,也可以充分发挥吴军的水军优势。自三峡下夷陵,连山叠嶂,水流湍急,至西陵峡口才开始水流变缓,也就是夷陵。
但是夷陵之东十几里,两岸又开始迅速收紧,水流又变得湍急无比,两岸最近时仅有七百米,也就是荆门、虎牙两山夹于中间,与此同时,虎牙滩礁石遍布,非常容易触礁翻船,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爆炸清除。出了虎牙荆门江关后,江面才开始江面宽广,水流减缓,船只航行才算得上安全。
这也就意味着,陆逊卡在这个位置,蜀汉的水军几乎是不敢越过湍急的虎牙江关,随后在宽阔的水域和吴国水军作战的。这使得东吴方面掌握了该航段的制水权。
这一点非常重要!
刘备在夷道站稳脚跟后,以将军冯习为大都督,张南为前部,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带着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挑战陆逊军。
跟陆逊出来的那帮老部下全都要出去跟刘备打。
陆逊说:“一定有问题,咱先看看。”
刘备等了大半天,看见陆逊没反应,于是带出了谷中的八千伏兵。
陆逊说:“你看,我说不能打吧,他肯定有问题。”
这弄得吴军班子很不和谐,因为双方兵力大致相等,并没有七十万大军灭吴而来,其实就是五万打你五万来了,你怎么就这么怂呢!
诸将嚷嚷着要跟刘备打,陆逊说:“不行!现在刘备被咱们憋在山地,人家屯兵在高处,咱们仰攻很费劲,就算能拿下,人家联营五十屯,很难全部攻下。刘备率军东下,锐气正盛,一旦交战咱们输了,有损我军大势!忘了人家曹仁、张辽的保留曲目了!咱们的陆战向来只要输了第一战,然后瞬间就怂了,随后每天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滑坡,一个礼拜连营门都出不去了!现在就一个字,拖!”
跟他出来的这帮老将全都认为陆逊怂,对他心怀不满。
随后就是耗着,这一耗就是半年,陆逊根本不跟刘备打,但陆逊面临的内部压力越来越大。
这帮老将要么是当年跟孙策混出来的,资历特别老;要么就是孙家自己人,本来就看不起你陆逊,现在你人如其名,怂了就更看不上你了!所以陆逊下达的很多军事指令,他们都已经不搭理了。
陆逊没办法,只能使出铁腕政策,拔剑怒吼:“刘备天下知名,当年曹操都忌惮,现在是咱的强敌,全都得听我的,齐心打这老家伙,我虽是书生,但受命主上,我忍你们很久了,大伙各司其职,我看谁再敢犯我军令!”
陆逊撕破脸镇压老将的同时也不断给孙权写信,大致内容为:
1.刘备逆天而行,不在他的洞穴里待着千里迢迢来送人头,我就要弄死他了!
2.刘备这辈子没打过几次胜仗,千万别拿他当回事。
3.我最开始害怕他水陆并进,现在他将水军全部放弃了,处处结营,我已经详细地探明他的兵力部署方向,他就这点能耐了,没什么变化了!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您千万踏实住了,我相信现在诸将的怒吼和刘备的间谍会源源不断地给您吹风,但千万相信我,咱就要弄死他了!
陆逊那边极度艰难,老刘这边则颇为沉得住气。论僵持等待,这方面老刘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刘一辈子就在各种候场,小沛长期不搬迁的钉子户小强集团;荆州八年保安;葭萌、雒城、阳平动辄以年计算。陆逊的思路没错,不过刘备可不是那种能被激怒的。
你不跟我打是吧!我也不气馁,就等下去了。我都等一辈子了,还耗不过你?
但是,此次的等待,跟打汉中时不一样。
上次刘哥身边有法正,在僵持的时候就想出了修定军山粮道然后突然出现定军山反客为主的主动求变之局。这次自己亲自带队,耗了大半年后,六十岁的老爷子脑子已经热迷糊了。等不怕,但一定要有后手,要持续调动对方。
比如说给曹丕写信共同搞孙权啊!
比如派间谍去孙权那里恶心陆逊呀!
比如隔三岔五地埋伏伏兵,挑战陆逊。陆逊打,正好,不打,对面的东吴高压锅迟早要爆啊。
比如再次整出个定军山的策略,修条运粮道上别的山头再次出其不意地吓对方一跳。
老刘在等什么呢?他在等曹丕。不怪你爹夸吴老二啊!我从去年七月就出兵了,都快一年了,你就搁那儿看着啊?你不知道这是你这辈子打孙权的最好的机会啊!
曹丕的看戏叉腰以及老刘的六十岁脑转速使得夷陵之战的走向奔着拼国力去了,看谁的粮食先没,转成拼丞相和孙权的后勤实力了。
(摘自《三国争霸》 渤海小吏/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