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思政教育与各类课程的融合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重点。国际会计作为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使命。在国际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专业课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有待深入研究探索,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国际会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会计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是孤立的知识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于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构建国际会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财会专业人才。国际会计课程涉及跨国公司财务报告等专业知识,教师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引导学生国际财会制度在全球经济环境中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适应当前国际经济发展需求。在现代财务教育体系中,国际会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培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底线,从而在未来有效应对国际化经营道德困境。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国际会计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国际经济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基于此,在国际化教育环境中,构建国际会计思政教育体系,是提升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需求,对于构建现代财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会计课程思政的设计原则
注重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际会计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跨国财务报告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课程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更应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塑造。课程教师应当优化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各个环节,可以讲解跨国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强调公正透明原则,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在讲解国际税务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平衡公司利益与社会责任,避免税务避税等不道德行为。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选取相关企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反思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社会责任认知。
科学结合学科特点。国际会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尊重学科本身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设计。国际会计学科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涉及跨国会计准则等诸多内容。教师在构建教学体系过程中,应当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可以利用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经济中的公平理念,可以通过对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会计规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国际会计教学内容中具有很强的跨文化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师应结合国际化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与国家差异,思考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全球企业的财务行为,帮助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
推动国际教育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深入推进,国际会计课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会计技能,还应当帮助学生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国际会计课程的思政教育设计应当紧扣时代发展需求,现代国际会计的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传统会计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全球经济体系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经济中的不平等现象,在讲授跨国公司财务合规管理时,可以通过分析跨国公司财务法律法规,帮助学生理解全球经济体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国际会计课程的教学也应当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会计人才。教师通过设计包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财务管理专题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实现理论实践结合。国际会计课程思政教育要突破理论局限,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国际会计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度理解思政教育,通过应用知识掌握会计规则,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跨国公司财务报告模拟编制,开展真实的跨国审计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全球经济中的责任问题。通过积极参与,学生不仅能锻炼专业技能,还能在面对复杂的跨国财务决策时形成正确判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实际行业需求,更好地理解全球会计准则,深刻体悟其背后的价值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提高财务综合素养。
国际会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渗透到教学中是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教师要推动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国际会计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设计思政教育元素,针对跨国公司财务报告的合规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全球企业的会计丑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公司如何平衡财务透明度、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践行合规要求。教师在讲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可以重点强调该准则背后的原理价值,帮助学生掌握准则本身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通过优化内容设计,学生可以在掌握专业知识过程中深入思考财务工作。教师还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等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国际会计领域的伦理困境案例,鼓励学生围绕这些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应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中的伦理挑战。
探索开展国际会计课程多元教学活动。在教育实践当中,课外活动是推动国际会计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组织专题讲座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与行业专家互动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理解国际会计的前沿动态。比如说,作为教师邀请公司财务专家来讲解其企业如何应对全球财务审计中的道德困境,进一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诚信原则,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际会计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案例的分析中感受到作为会计专业人士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了解国际化工作环境中道德规范问题。需要注重的是,作为国际会计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实践案例,结合全球范围内的财务管理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跨国税务筹划等复杂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感,“安然事件”等案例都是合适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会计舞弊背后的法律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际会计领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讨论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判断力。
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提升思政素养。传统国际会计课程往往单纯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思想理念的培养,作为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思想政治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使思政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教师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思政教育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引领者,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细节中,关注学生思想成长,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建立思想增值体系,形成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判断。
综上所述,国际会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课程,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国际会计处理能力,同时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思政教育与国际会计专业教学并非割裂内容,而是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基于此,推动国际会计课程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多样课外活动,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影响。面对未来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国际会计课程思政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不断完善课程设计模式,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专业能力的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
课题名称: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 2024年度课题“陕西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SGH24Y2329)
作者简介:张萌,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会计,创新管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