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佛学五台山讯(景天星)2015年8月1日下午,由山西省佛教协会、五台山佛教协会主办,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协办,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承办的2015“五台山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妙江大和尚,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T.H.Barrett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陈金华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圣凯副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宽广法师以及来自欧美亚三大洲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3名国内外学者参加闭幕式。
2015“五台山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摄影:悟慈)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一山而五顶:多学科、跨方域、多文化视野中的五台信仰研究”,共分七个分论坛:“五台山与五台信仰:大视野与大问题”、“五台山信仰在西藏”、“蒙、满、维、与中亚文化视野下的五台山信仰”、“五台山信仰在韩日”、“五台山艺术面面观”、“五台山与佛教诸派”、“五台山信仰的多角度研究”,涉及五台山研究的视野、问题、方法和域外五台山信仰研究、五台山佛教艺术研究与五台山诸派以及政治、文化角度下的五台山信仰等,真正体现了多学科融合、跨方域研究和多文化视野。学者们讨论热烈、交流深入,一次又一次将五台山信仰研究的相关议题推至高潮。
除了学术研讨会外,还安排了五台山台外寺院与台内寺院的考察参访活动。关于台外的寺院,7月28日上午,妙江大和尚亲自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实地考察了位于五台县豆村的佛光寺和位于繁峙县城南的公主寺;下午,学者们还考察了繁峙县的岩山寺和三圣寺。关于台内的寺院,主要考察了塔院寺、显通寺、罗睺寺、菩萨顶、龙泉寺和金阁寺等。通过实地考察与学术探讨,大家对五台山信仰的了解更加鲜活。
圣凯法师从五个方面对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学术总结(摄影:悟慈)
圣凯法师从五个方面对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学术总结,他指出,第一,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五台山信仰国际学术探讨会,提交论文的33位学者中,有12位来自国内的11所大学,有21位来自国外大学,国外的大学的国外学者远远大于国内;第二,这是一次多领域、多文化的研讨会;第三,学者们的研究体现了多元的方法论;第四,体现了多元合作的办会模式;第五,还有更多的研究问题、方法与合作模式,比如文殊信仰的内涵是什么,五台山文殊信仰与印度、西藏文殊信仰的异同,五台山的文殊信仰与政治、经济、商业以及人文景观的关系等。
中佛协副会长、山西佛教协会会长妙江大和尚在本次研讨会闭幕式致辞(摄影:悟慈)
妙江大和尚说,五台山是全世界的五台山、大众的五台山,文殊菩萨是全人类的文殊菩萨。短短七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共同认识,共同探讨,结的是世界的缘、大众的缘、文殊菩萨的缘。五台山常有“一万菩萨绕清凉”,这“一万菩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分国家、民族、种族,大家能来五台山,都是菩萨。他指出,主办本次“五台山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体现的是文殊菩萨的光明,彰显的是文殊菩萨的智慧。他还说,大家以后人熟了,地熟了,缘也就熟了。时间虽然短,但是结的缘很长,还得继续下去,希望关于五台山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越办越好,越办越大。他还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把五台山文化和文殊智慧带回他们的家乡。最后,他期待各位学者重来五台山、再来五台山。
陈金华教授、宽广法师以及部分学者也都在闭幕式上发言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在闭幕式上,还初步提出了成立“五台山佛教国际研究院”的设想。
短短七天,在世界遗产地五台山,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研究、讨论、考察五台山的自然世界、精神世界乃至信仰世界,大家一致感受到的是国际视野、多元文化与学科碰撞。不论从何种角度切入,都是对五台山的一种全新解读和别样阐释,因为,在五台山清凉世界,大家考察的都是生命;在五台山的金色世界,大家讨论的皆是智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