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岳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岳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崭新变化。这一年,岳西县融媒体中心用镜头记录了岳西发展的日新月异,刊发在岳西网首页《奋进2021》专题,展现岳西这一年来的不懈奋斗与辉煌成就。辞旧迎新之际,特汇集成专题,以飨读者。
回眸2021——岳西篇章
以奋进之笔,书写人民满意答卷
2021岳西
“城乡公交”聚民心,提升群众幸福感
12月21日,家住岳西县石关乡的张派河,在公交车站花了2元钱,乘坐公交车来到县城中心卖自家种的高山蔬菜。20多公里的路程,张派河很快就到了。
而在今年2月份之前,这样一趟出行,张派河需要提前约顺路的私家车,一次需要花费十五至二十块钱,而且有时候约得比较晚,车子满了,还只能等下午的。有时候,早早准备好,司机还要等坐满乘客才发车。现在通往城里的公交车,每隔40到50分钟就有一趟,每天定时定班,不用担心去不了,也不用担心回不来。
“定时定点,方便又舒适,投个两块钱就能到岳西。二十多公里,两块钱,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多年期盼变为现实,圆了公交梦啊!”谈及岳西至石关的105路公交车,石关乡的刘凤琴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意。
2021年,县委县政府将城乡交通一体化作为2021年十大实事之一,把公交线路开通到石关乡、和平乡、青天乡。在圆了乡亲们公交梦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青天乡老鸭村村民张琴看着通到家门口的公交车,开心地说:“自从通了公交以后,我们村每个人都欢欣鼓舞,因为以后我们去城里购物、看病买药,都方便多了。包括家里小孩上学一放月假,都不要去接,自己就高高兴兴地坐着公交车回来了。”
乡村要振兴,交通必先行。和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龚万千表示:“过去和平乡没有固定的客运班车,群众出行很不方便,今年,家门口坐公交车的愿景得以实现。公交车的开通,解决了全乡6个村近万名群众的出行难题。同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现在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通加快了,我们的特色农副产品进城,更方便、更快捷。我们相信,随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不断改善提升,我们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路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公共交通向农村地区延伸的重要形式,也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岳西县为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大力发展绿色出行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开通公交线路12条,线网总里程305.2公里,站亭建设178个,始终以最大努力让群众出行更美好,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2021岳西
完成600公里县域公路提档升级改造
浇水、施肥、修剪枝叶,王畈葡萄园的老板王玉正在葡萄藤下忙碌着。“家门口的路修好了,来我家葡萄园的游客更多了。”在王玉看来,自家的葡萄园越来越火,与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分不开。
今年以来,县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做好公共交通服务提升,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通项目共22个,总投资24075万元,目前已启动17个,其中10个项目已完工,完成投资18000万元。响肠镇千佛塔村至王畈葡萄园线路提档升级正是其中之一,目前路域内宅前屋后环境整治、配套路灯等设施改造已完成,也让当地老百姓感受到道路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
王畈村的村级广场上,几位七十多岁的奶奶坐在亭子里聊天,看着新铺好的“彩虹路”,她们笑着说道,“现在路修的那么漂亮,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
毛尖山乡平精村村民储德林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通项目工程的受益者,他高兴地说:“这个路今年2月份开始修建,看到我们老家动了那么大的工程,我心里特别高兴。政府修这个路花了那么多钱,都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对我们村以后搞旅游经济开发有很大的帮助,感谢党和政府。”
道路通了、美了,也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巍岭乡至主簿镇金塘村路段,是村民日常劳作生产出行的主要农村公路,由于路面窄,存在通行效率低等问题,今年县交通局将巍岭至主簿金塘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列入建设名单,建设规模13.513公里,路面宽度6米,总投资800余万元,施工完成后将极大改善巍岭乡群众通行条件。巍岭乡金榜人家民宿负责人储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以前路窄,路况比较差,之前做乡村旅游,客户来了还需要车接车送,现在村级道路都进行了硬化和拓宽,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和安全,游客来了以后体验感增强了,回头客也更多了。”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纵观2021年县交通运输局的工作,“民生”这条主线清晰、温暖而且坚定。2021年,岳西共完成600公里县域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1座、G105姚河至天堂段改建工程项目报批等,让百姓充分享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
公园让城市更美好
竹篙尖公园
每到傍晚,华灯初上,竹篙尖公园里分外热闹,众多市民在园内或散步聊天、或唱戏跳舞、或健身锻炼......玩得不亦乐乎。
在2021年2月,岳西县竹篙尖公园扩建项目竹篙尖欢乐谷游乐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场内的摩天轮、碰碰车、自控飞机、摇头飞椅、转马、丛林飞鼠、欢乐飞船等游乐设施,给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娱乐体验,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提升县城文化基础设施水平,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2021年,天仙河公园、花果山公园项目先后动工建设。
截至目前,天仙河公园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美化工作,预计将在元旦正式向市民开放。花果山公园项目已完成阁楼主体建设,已建成观景台2座、公厕4座、消防水池2座,消防车道已贯通,人工湖、水帘洞、儿童乐园、悬空栈道已建成,架空弱电线路已入地,绿化正在扫尾。
天仙河公园
据了解,天仙河公园项目规划用地约29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6670平方米,分A、B区两部分组成,A区地下面积6282平方米,包含2008平方米的人防区域,地下总停车位157个。A区地上为铺装广场为主,B区主要为山体公园及绿化景观,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花果山公园项目规划用地约429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个建筑面积1604.45㎡的仿汉阁楼、体现花果山元素的景观园林、骑行道、人行步道、现有建筑的美化、停车场和公厕等配套设施,总投资约6000万元。
两公园建成后,将进一步美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颜值,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公庙水库,打造民生“幸福工程”
兴者,同力共举也。自古以来,兴修水利都是利国利民的壮举。三峡、都江堰、丹江口这些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不仅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距岳西县九公里处,一座惠及民生的相公庙水库即将建成。
在相公庙水库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防护栏安装、砂石运输等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开工建设以来,岳西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项目法人单位岳西县相公庙水库扩容工程管理处,督促施工进度,在现场为施工单位解决问题和困难,让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目前,施工方正在集中力量,科学调配组织人员、机械,抢工期抓进度,加快导流隧洞钢架连接、混凝土浇筑等作业,为整个水库项目如期建成打好基础。
“相公庙水库工程从2018年3月8日正式开工,主要建设内容为70米混泥土双曲拱坝和新建引水隧洞工程大坝。目前十个坝段已经全部封顶,正在进行扫尾工作,新建引水隧洞工程目前也在安排进行施工,预计2022年5月正式完工。”相公庙水库工程项目经理颜鲁林说道。
据了解,岳西县相公庙水库工程位于长江流域皖河支流鹭鸶河上,坐落于岳西县毛尖山乡,是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的小(1)型水库。是以岳西县城供水为主要目的,结合发电、生态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库。
坝址位于已建原相公庙水电站水库拦河坝下游约1000米处,大坝、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总库容843万m³,兴利库容578.2m³,工程由征地拆迁工作、上坝道路、大坝、引水隧洞及末端加固工程等组成。大坝为双曲拱坝,总高度为70米,坝顶高程474米。水库洪水设计标准取50年一遇、校核标准取500年一遇。其永久性主要建筑物大坝、溢洪道、新建引水支洞进水口为4级建筑物,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其中大坝为高度70米的抛物线变厚混凝土双曲拱坝。
相公庙水库建设工程是岳西县重点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2.0987亿元。城市供水关系到千家万户,这是与岳西人民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相公庙水库工程建成后,将惠及人饮、灌溉供水、防洪等,在促进岳西经济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1岳西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助力产业升级
近日,走进岳西县金山产业园安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数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正翱翔天空,无人机产业正为岳西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动能。
自2020年5月,中国民航局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以来,安庆市及岳西县抢抓机遇,积极申报并成功获批,2020年底,安庆试验区在岳西揭牌,成为安徽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试验区揭牌一年来,岳西县积极通过“双招双引”,吸引了一批优秀无人机相关企业入驻产业园,给岳西无人机产业注入新动能。
试验区内的安徽皓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技术开发、咨询和新材料工业级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销售、培训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注册资金1千万,前期投入资本2亿元,与岳西县政府共同打造碳纤维新材料航空飞行器产业基地。进驻园区后,该企业正积极筹划,预计年后能投入生产。
“我们主要做无人机壳体的研发和制造,今年四月份,企业整体搬迁到岳西这边,岳西除了有民航试验试飞的牌照及良好的试验试飞条件外,岳西招商引资政策也非常不错,另外,岳西县的领导班子非常务实,我们也非常有信心,在这边把企业做强做大。”安徽皓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向东说。
为规范试验区管理,服务产业升级,岳西还成立了安徽飞岳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安徽飞岳航空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安庆(岳西)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管理、运营主体,自8月成立以来,已完成前期跑道和飞场建设,设立一支首批2亿元产业基金和申报2.3亿元额度财政专项债。下一步,将以‘引龙头、建链条、育集群’为总体目标,加大试验区宣传,加快工程一期建设、加强试验区管理、促进成果转化,推动无人机全产业链发展。”安徽飞岳航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新说。
据悉,岳西将围绕制定一个高标准规划、出台一套支持政策、设立一支产业基金、组建一个工作专班、成立一个建设运营主体、组建一支高层次专家队伍、组建一个省级行业协会、建设一个无人机产业园、培育一个无人机小镇、打造一条无人机产业链“十个一”思路,全力推进试验区建设和无人机产业发展。
城市超脑让岳西“智慧十足”
当一座城市装上“超级大脑”,将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近期,岳西城市超脑成功上线运行,将数据“统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实现“一屏观岳西”“一脑管全域”“一网统全局”,掀起一股“智慧城市”风暴。
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数字江淮”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数字安庆”部署,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今年6月份,岳西与科大讯飞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岳西城市超脑,经过五个月的奋战,岳西城市超脑初步建成运行,目前已归集各类数据1亿多条、接入视频监控500多路、城市部件1.7万个,建成人口、部件、事件和地理信息4个基础库,搭建起岳西县公共数据工作平台门户,构建起连接数据目录与数源的“神经网络”,为岳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智慧动能。
“城市超脑是将城市各个方面的数据(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生态环境数据、互联网数据等)汇聚起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人工智能中枢平台。通过对城市进行全域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度管理,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协同指挥、整体研判,更加智能地管理城市。”县数据资源局数据中心聂泳介绍。
作为安徽省首个建成上线的县域城市超脑,岳西城市超脑致力构建精细化治理新模式,采用“1+1+1+N”框架建设,搭建了一套基础设施、一个协同指挥中心、一个协同运行平台,并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打造了N个场景应用,推动数据共享,服务城市治理。“岳西城市超脑主要立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解决政务端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第二个是在民众端,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总工程师汪飞介绍。
未来岳西城市超脑还将进一步扩大数据开放,吸引一批数字经济产业上下游企业进驻岳西,共同参与城市超脑的AI能力和创新场景建设,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助推全县各领域各行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为群众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下一步,我们将让城市超脑持续成长,让它变得更聪明,上线一些创新的应用场景,将资源信息打通,使政府决策更科学,用数据说话。”汪飞说。
从荒草山变成致富山
冬日的芭茅山一改往日的荒凉,在五河镇桃李村芭茅山上,20多位当地群众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正抓紧栽植香榧,修剪刚栽种的香榧苗。和两年前的一片荒草相比,如今的芭茅山换上了新容颜。
据统计,五河镇有4万亩芭茅山,前些年一直无经济效益,每到秋冬季防火压力大,一直是当地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也是县里治理的难点。然而,从2019年县里开始对芭茅山改造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为有效改造芭茅山,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县林业局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芭茅山改造总体规划,以发展香榧、油茶特色经济林为抓手,把建绿、护绿、用绿紧密结合起来,推进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把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起来,确保林业“双增”目标的实现。
“以前,在秋冬季节,我就配合村里搞护林防火。现在,政府把茅草山种上香榧,护林防火的压力小了,现在我到香榧基地务工,每年大概收入在3万多元左右。”岳西县五河镇桃李村村民王接育说。
“我们岳西县抓住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机遇,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通过双招双引,吸引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来岳西投资山场开发,重点发展香榧、油茶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发展香榧3万亩,油茶10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山场增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岳西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储昭胜说。
岳西县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抓手,通过实施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省级其他造林、长江防护林退化林修复、中央财政森林抚育、产业扶贫等项目,采取各项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两年时间,芭茅山从荒草山变成了当地百姓的金山银山,切实践行了“两山论”。
再过2天,我们就要告别2021了。
新的一年,你我继续向上向前,岳西UP。
岳西县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
责 编| 程暑炜编 辑| 刘倩
主办单位| 岳西县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