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至19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商丘报业全媒体增强“四力”大型报道采访活动在永城展开,就永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生动实践蹲点采访。17日,汉兴网记者与报道采访团全体记者一起兵分三路深入基层,共同感受永城发展新变化,体验幸福新生活。
企业兴又旺,发展有保障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航向。高质量发展采访组首先来到闽源特钢,了解钢铁企业在永城的发展之路。闽源特钢是一家具有年产300万吨钢材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豫东地区最大的优质建材和精品特钢生产基地、河南省重点骨干民营钢铁企业。

闽源特钢污水处理处
在盛大印刷公司,采访组看到,各个生产车间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见证了企业如何以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跻身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印刷企业之一。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盛大印刷拥有世界一流的德国海德堡超大幅面XL162印刷机,德国高宝145全开胶印机,日本小森G46全开胶印机;德国海德堡XL105 8色印刷机;日本小森GX40RP 8色印刷机等大型胶印机共30余台。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CTP印前制版车间,先进数码印刷机20余台。靠着如此雄厚的“身家”,盛大印刷成了国内印刷行业的佼佼者。

盛大印刷公司生产线
下午,采访组一行走进食品产业园内的麦客多食品,各种类型的面包糕点奶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烘焙食品生产线,引进拥有世界顶级技术的先进生产设备,单机产量国内最大,拥有国内单套产能最大的手撕面包生产线。
参观完永城蓬勃发展的各大企业,采访团一行又来到河南皇沟酒业责任有限公司,参观了国内最先进的酿酒自动化设备、成品灌装设备、智能仓储设备、质量检测及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皇沟酒业用超前的眼光、美学的视野来保证未来几十年皇沟企业的规划设计和建筑风格的领先性。该企业是河南知名白酒生产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大型白酒企业、中国优质白酒生产企业、国优白酒认证企业、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河南白酒五朵银花企业,规模位居河南省前列。

皇沟酒业园内一景
跟随着永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煤化工、铝精深加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高质量发展演绎着产业发展的新传奇。
天蓝映水清,绿水绕永城
“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几百年前,明代诗人李先芳以寥寥数语生动地描绘了河南省永城市的自然面貌。
盛夏时节,采访团一行漫步在日月湖畔,远山碧水,芳草青青,绿树成荫,绿草成片。“绿”字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航拍生态永城日月湖
很难想象,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采煤沉陷区,道路断裂、村庄淹没、农田荒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如今,经过“变身”之后的日月湖已然成为永城生态修复最亮眼的“名片”。
沉陷区变身生态湖。艺术公园、滨水步道、叠水瀑布、栖凤山植物园……目前,日月湖北部人文景观和中部艺术景观已基本建成,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10余个景点已对外开放。“日月湖现在大变样,大家每天晚上都来这里锻炼身体,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不少市民逐渐尝到生态变化带来的甜头。

沱南风景带
日月湖的华丽转身,只是永城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在永城市汉文化广场、沱南生态广场、汪楼沟风景带等地,记者同样感受到了永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流水、苍翠的树林和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交相呼应,形成了永城的主色调。
采访团一行沿着各大绿色风景带的林间小道一路行一路看。沿途满目葱绿,碧树似屏障,草坪如绿毯。城区街道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公园广场景色宜人,娱乐健身的人群如织,居民基本生活在“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园林环境当中。
据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目前,永城共有公园、广场、游园绿地等28处;建成区绿地率36.64%,建成区园林绿化面积达2051.8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4%,绿化覆盖面积2320.08公顷;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780.45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4平方米。2011年成功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多项指标已远远超过国家园林城市的指标。如今的永城,已然成为一幅天蓝水碧的山水画。

公园里的凉亭
“每天晚上到汪楼沟风景带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生活在这里,咱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高的很呐!”谈到如今的幸福生活,81岁的丁永利老人言语间尽是满足。
湖水碧波荡漾,山坡绿树成荫。从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永城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一个充满希望、信心满怀的美丽永城新画卷正在全面铺设。
小村大变化,诗里也有画
乡村振兴报道组一行对永城市演集镇、高庄镇和候岭乡的示范村庄进行实地采访。在演集镇时庄村,被一幅幅乡村新美景所震撼,茶馆、尚义街、浍滨书院、赤龙泉、老土庙等景点,带着古朴和典雅之美扑面而来,来此游玩的人们络绎不绝。
近年来,时庄把乡村民俗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村庄的全面发展,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艺术村。“村里的变化太大了,衣食住行,包括厕所、道路都让老百姓特别满意。”老人付朝纲坐在自家庭院门口,一边笑一边说着村里的变化。

付朝纲老人与全媒体报道组记者进行交谈
在“六废”利用方面,每个村庄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改造,将“六废”变成一处处独特的风景。该镇丁楼村是永城市最先进行“六废”处理的一个村庄,旧砖瓦做成了菜园的围栏,废坑塘变成了垂钓池、荷花池,废闲地整理成小游园、小菜园,石磙、石磨等农耕物品镶砌成了文化墙……据丁楼村党支部书记梁振永介绍,这样的变废为宝主要得益于集思广益,从村里的各家各户就地取材,用“别样创意”演绎“美丽乡村”。

用废旧轮胎改造的景观
产业发展就像是乡村振兴的造血细胞,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的振兴也就缺乏活力。高庄镇车集村拥有近2000平米的花卉交易市场,以及花卉培育大棚。据了解,花卉市场,高庄镇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每年营业额都在7000万以上,给附近村民提供稳定增收。
创业增收,创业扶贫,是侯岭乡产业扶贫的一大亮点。陈鹏原本是侯岭乡孙庄村的一名在外务工的工人,在2013年的时候患上了尿毒症。因病无法继续打工挣钱,2015年,陈鹏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虽然,一系列扶贫政策相继落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村扶贫工作队为陈鹏争取了改造厂房的资金以及5台专业设备。
2017年,陈鹏的服装加工厂“东冉兄弟服饰”开始营业。自此,订单源源不断,还曾出口日本,现已成为该村精准扶贫创业基地,提供22个就业岗位,除了3名贫困户,其余均为本村和邻村的留守妇女。“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党的温暖,是党把我从深渊里拉了出来。自己富了,将来还要去帮助更多人致富。”陈鹏说道。

“东冉兄弟服饰”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制衣
一天的采访结束,采访报道组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永城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透过镜头与笔杆,一个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新永城正缓缓走来。(记者:庞龙龙 李亚楠 杨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