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水晶矿物
合成水晶其实比一般的天然水晶要完美漂亮,里面完全是通透无暇的,此类
水晶通常被用来加工成貌似很完美的黄水晶,紫水晶,还有其他单一色系的水晶,
所以建议一般买家买水晶,如果经验不足,就别花大堆钱去买那种被标价为极品
的通透水晶.合成水晶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经人工生产的产品,所以都有批量
生产的特征,就是颜色统一,均匀,往往一串水晶都是一个颜色,天然水晶也
会有颜色比较均匀的,但要少见的多,可要仔细看啦!很晶莹,也很干净的天然
水晶一般很少,虽然也有,大概一万颗里面才有一颗吧~有点常识也会想到,水晶
这东西,是在大自然中自然育成的,而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存在这不同的化学成分,
一颗晶莹通透的水晶这么容易找到吗?天然的有色水晶大多是靠色带,色块,色
团来致色的,所以颜色会不是很均匀,有深有浅。天然水晶里的包裹体很多,
尤其是紫水晶,内部干净的天然紫水晶比较少。天然水晶的晶柱,颜色不均匀,
内部有很多天然的包裹体,也有一定的冰裂程度~不过这不是物理上的裂,而是因
为形成时的压力跟温度,使水晶体某个层面的分子有了一定的变化,由于光的干
涉~形成不同的反光区~优化处理技术的泛滥,水晶玩家们也面临到水晶是否经
过优化处理的困扰,⊙镀膜(Coating)镀膜是指某些改变宝石外观或颜色的表面
处理,比方说在「刚玉的合成方法与鉴定特征」一文中所提到的氧化钛镀膜刚
玉星石。在水晶中以往较少见到镀膜处理的宝石,不过最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一
种绿色水晶(有人称为绿毛水晶),此种水晶刚出现时很多卖家解释为「具有绿
色内含物」的水晶(他色),实际上这种水晶多半来自于中国,是一种将天然水
晶晶簇以绿色镀膜处理的产品(可能是类似绿色玻璃质涂层)。据水晶同业透露,
早期进口这种绿色水晶的水晶商人不知这是人工处理的水晶,当天然的贩售,
结果后续引来很大的争议与问题。⊙淬火处理(QuenchingProcess)淬火处理其
实指的是将水晶加热至高温后迅速冷却的处理过程,这种处理过程会产生收缩
应力,并使水晶内部产生许多张裂性裂纹;淬火处理一般常见于合成红宝石中,
藉由处理产生的裂纹来仿造具有天然内含物的红宝石。市面上有一种「爆花水
晶」就是将水晶经淬火处理产生很多裂纹内含物,当然有很多的爆花水晶其实
是合成水晶再藉由淬火处理造成类似天然裂纹内含物的假象。有人一定会问
「我们怎么知道裂纹是天然还是人工处理造成的呢?」其实从裂纹的几何形状可
以看出端倪。由于淬冷过程散热方向是四面八方散热,其收缩造成的应力会使
裂纹呈现接近于120°交角,而有点像Y形状的裂面。⊙辐射处理改色
(Radiationtreatment)辐照处理是一个统称,泛指用电磁波或放射性的粒子照
射宝石,使其颜色外观上产生改变。一般市面上常见的水晶商品当中,有两类
主要的辐照处理改色水晶,一种是烟水晶(茶晶),一种是市场上称为柠檬晶的
商品。无色天然水晶或合成水晶在X光照射下,水晶表层的晶格构造会产生许
多缺陷,导致入射光线被吸收,所以看起来变成深褐色或黑色半透明,这就是
辐照处理产生烟水晶的基本原理。不管是柠檬晶或是辐照烟水晶,基本上都是
不具有色带现象(天然烟晶也不一定有),且天然水晶中没有黄绿色的宝石品种,
所以不难辨认。⊙热处理改色(Heattreatment)现在的热处技术已经很成熟,
包括各种贵重宝石或是半宝石皆是如此。水晶最常见的热处理改色产品,就是
天然的紫水晶或烟水晶经过加热而产生的成黄水晶。一般认知中,热处理的温
度约介于400-500℃左右,且是在还原气氛下加热(让三价铁离子转变为二价铁
离子)。通常加热所产生的黄水晶,颜色上多呈深橙黄色(oY)到橙带红色(rO),
天然的黄水晶则多为淡黄且不带红色。多晶质石英类宝石的常见优化处理除了
水晶,说说玛瑙及其它,最近在这很流行。多晶质石英类宝石比较常见的优化
处理就是染色处理和淬火处理两种,以下简单介绍之:⊙染色处理染色处理算
是常见的处理,且大部分染色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很难与天然颜色区别的。
玛瑙或玉髓的染色是很常见且行之有年的处理方法,甚至几乎可以说市面上泰
半的玛瑙玉髓产品都有经过染色,市面上常见的「天珠」也几乎都是以染色玛
瑙为材质所制作。曾经有业者宣称他们所卖的「天珠」是天然的颜色,其理由
是该天珠放在水里不会褪色,其实染剂的种类很多,例如有机染剂、无机染剂,
要以「是否会溶于水并褪色?」当作天然颜色的辨别办法其实是不妥当的。同样
的道理,有业者宣称以类似「丙酮」的溶液擦拭会掉色,其实这也不是正确的
辨识方法。玛瑙玉髓的「染色与否?」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染色过程中不见
得会留下明显的特征,而且甚至会呈现出天然玛瑙的纹理。唯一比较能确定的
是,染色的颜色在有裂纹或细小裂隙的部位可能会相对较深,且染色的部分,
颜色一般多仅在于表层。⊙淬火处理淬火处理是前一阵子开始流行的,市面上
有一种「龙麟血珠」(染色红玉髓),由于经过淬火处理而在表面产生很多如鳞
片般的裂纹,由于这样的特别外观,业者以「龙麟」称之,所以曾在台湾的水
晶矿石市场造成流行。不论是玛瑙还是玉髓,购买上通常不会买到仿品,因为
通常价格上已经甚为便宜,没有仿冒的必要,但是市场上倒是很容易买到「染
色处理」的玛瑙。以一般业者或消费者来说,要辨识是否为天然颜色,时常只
能凭经验,所以也很难避免就是了。建议购买这一类商品时,尽量跟有信用、
有商誉的卖家交易,不过如果不介意是否为天然颜色,其实五彩缤纷的染色玛
瑙也是很好的饰品材料,喜欢哪种端看个人喜好。台湾蓝宝要挑选质地透,颜
色为偏蓝的为上选,带绿的台湾蓝宝价格和喜好度会降低很多。很多业者声称,
他们所卖的是「台湾蓝宝」,不是质地较差的「印度尼西亚蓝宝」或「美国蓝
宝」,其实这些说法听听就好,因为不同产地都会有好坏品质的材料,且台湾
其实有不少「台湾蓝宝」是进口蓝玉髓而非产自台湾,因此还是要以宝石的品
质和颜色好坏来挑选。澳洲玉(绿玉髓)在挑选上也是以质地通透为主要考量,
颜色上绿色越深越好。⊙为什么染色的玛瑙也有像天然玛瑙般的纹路而不一定
会颜色均匀呢?玛瑙的染色往往具有类似于天然玛瑙纹路般的外观,相信一定有
很多朋友会觉得很奇怪,既然染色为什么颜色还会如此「不均匀」?难道是人工
涂布让颜色呈现这样的不均匀性吗?其实天然的玛瑙由于不同生长时期的「致色
离子种类」、「致色离子浓度」或「生长速率」不同就会造成玛瑙的条带纹理。
前两个因素大家应该不难想象,生长速率这个因素之所以影响是因为生长速率
快会导致玛瑙质的晶体较小而有较多的晶界(GrainBoundry),所以较为不透明;
反之,生长速率慢则会产生较为透明的玛瑙层。在染色的过程中,染剂的着色
能力跟玛瑙层的孔隙度有正相关,所以晶界多的玛瑙层容易染色,晶界小的部
分则不容易染色,且颜色会沿着晶界这样的孔隙渗入。所以天然的玛瑙层本身
就有不同的着色能力,因此会染出像天然玛瑙纹路般的色彩。产自巴西经处理
靛蓝色至靛色石英资料来源:GIAWinter 2006 宝石与宝石学季刊蓝色石英相
当罕见,根据报导指出几乎所有的蓝色石英,其颜色均来自于蓝色的矿物内含
物。这类的石英在透射光下会见到淡淡的橙色,是因光线穿透细小内含物所导
致光线散射而形成。目前为止,可见到的非由内含物致色的蓝色石英是由钴所
致色或是含铁并经热处理而得到颜色的合成石英。在巴西Minas Gerais 北边的
Rio Pardo 区,靠近Montezuma 矿产出新的石英,透过加热及珈玛射线即可使
所产出的紫水晶变成靛色。此矿区一般称为Montezuma 矿,于1960 年代倍受注
目,因为该地所产紫水晶经加热后,可变成绿色,亦即现在所谓的绿石英
Prasolite 或是绿色紫水晶Greened amethyst。一般的认知,通过加热可减少
紫水晶内铁的氧化作用,加热至300℃~500℃时,紫色会转变成无色或黄又或
者是绿色。此过程所得到的绿色结果稳定,并不会因受到热源而有所改变。另
有产自Rio Grande do Sul 的石英,在经珈玛射线照射后,由无色变成极微弱
的绿色,但此类石英一旦遭遇热源,或经强烈太阳光曝晒,即很快会使绿色褪
去。此两种类型的绿色石英可以透过滤色镜来分辨。经热处理紫水晶而得的绿
色,由于Fe2+会于750nm 产生红色吸收,故于滤色镜下为绿色反应,而由辐射
无色石英而成绿色者,由于不明原因导致在620nm 处的吸收并在滤色镜下出现
红色反应。经加热后呈现绿色的石英再经过珈玛线的照射,产生令人意想不到
的颜色,由靛至靛蓝至深蓝色。其光学特征仍然为石英,但以二色镜观察,则
于垂直光轴方向见到强烈靛蓝与红橙色多向色性。刻面宝石看似颜色分布均匀,
但在放大观察下,沿平行菱面体方向可见到颜色集中。宝石颜色的产生尚未经
研究调查,但可能是微量的Fe2+和Fe3+在石英结构间空隙产生移转的作用,而
造成在光谱红区的吸收,并加强了蓝至靛色区域光波的传送。约有100 公斤的
绿色石英正处于贮藏备用的状态,现今也仅有一小部分经辐射以产生靛蓝色。
实验室也正在研究如何改良此一处理宝石并且为在市场上营销预做准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