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圈内的光头明星,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郭冬临“
不光是因为他的光头形象太过深入人心。
作为春晚的“钉子户“郭冬临,在荧幕上实在塑造了太多的经典形象。

在春晚舞台上,郭冬临饰演的小人物,大都油嘴滑舌但却心地善良。
“郭子“这一形象也是个十足的妻管严
而郭冬临在舞台上先后搭档了张慈、买红妹、蔡明、牛莉、刘涛等多个女演员。
网友戏称:流水的嫂子,铁打的郭子。

可是在近几年的春晚舞台上,却没能看到“郭子“的身影
不少人纳闷:郭冬临去哪了?
这个连登21次春晚的“钉子户“咋不火了?

第一段: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年。
荧幕前的郭子永远是一副笑呵呵的乐天派,但其实郭冬临是个苦出身。
郭冬临1966年出生于安徽,父母都是曲艺工作者
郭冬临从小是听着快书的吹拉弹唱长大的。

在那个年头,从事曲艺工作养家糊口很难,一家人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家里还有两个哥哥,用郭冬临自己的话说:三个儿子,都快把家给吃穷了。
为了养活三个孩子,郭冬临的父亲只能去工厂打工,母亲便带着年仅5岁的他四处演出。
饶是这样,一家人每天也只能是窝窝头配粥,连份带油水的菜都没有。

“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下去可不行。”
实在没办法的父亲,只能悄悄从厂里“顺点“糖带回家
每次看到孩子们开心雀跃的样子,他只能无奈苦笑,生活压在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没多久“偷糖“的事情败露,父亲也丢了工作。
一家人再度陷入饥寒中,但好在生活虽然苦,父母对于三个孩子的教育却没落下。

在父母的影响下,三兄弟对于曲艺艺术有极强的兴趣和天赋
郭冬临10岁时就已经上台表演了。
哥哥郭秋林则成了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家,把快书艺术带上春晚,带出了国门!

郭冬临自小就很争气,1985年高中毕业后,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成功考进上戏。
进学校之后,同学们都忙着找戏路,他却一头扎进专业学中仔细琢磨演技
大四一毕业,郭冬临就被北京人艺录取了。

而后便开始了他的艺术工作生涯。
第二段:春晚钉子户
北京人艺在话剧界的地位很高,孕育了不少的实力派演员
像宋丹丹、濮存昕、梁冠华等人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在北京人艺工作期间,郭冬临也参演过《编辑部的故事》但是并没能让观众记住他
于是郭冬临决定向喜剧方面发展。

1993年,郭冬临搭档张慈、意大利人法比奥登上春晚舞台,三人合作了一个小品《市场速写》。
这是郭冬临第一次上春晚,本以为凭借这次的演出能获得关注和人气
谁料风头都被搭档比奥抢走了,观众们只记得这个普通话说得超棒的外国人
郭冬临等于只混了个脸熟。
看出他的气馁,父母安慰他:没事,好好干,以后有的是机会!

在父母的鼓励下,郭冬临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更详细的研究角色作品。
很快机会来了,1995年郭冬临与买红妹在小品《有事您说话》中扮演了夫妻。
郭冬临饰演的丈夫“郭子“,是个没什么大本事又怕老婆的主,平时就爱吹牛。

郭冬临一出场就把观众逗乐了,只见他扎着个老太太戴的红头巾,扛着个大铺盖卷,冻得鼻涕直流。
郭冬临入木三分的表演把这个小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这个角色塑造得很成功,郭冬临凭借着“妻管严“郭子成功火了

之后两年搭档蔡明、郭达两次登上春晚,成了家喻户晓的演员。
一直有“小品演员“标签的郭冬临,在2000年第一次和冯巩联手表演了一段相声
两人采取了新颖的弹唱方式,将时事热点融进唱词里面合作了《旧曲新歌》。

但是这样一次的合作,差点出了舞台事故,因为一上台郭冬临吉他带子就断掉了
郭冬临只能一边抱着一边弹,台下的观众们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好在演出十分成功,不少观众表示:郭冬临的临场反应能力让人佩服
此时他的国民度直线上升。

同年,他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扮演了,懦弱阴暗的傀儡皇帝李显
一改往日形象的颠覆演绎,也让观众看到了,他科班出身的真正实力!

2004年,郭子携手郭达、杨蕾再度登上春晚舞台,观众们惊讶地发现他的头发没了
他的光头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自此之后光头便成了郭冬临的标志。

2005年春晚,郭子带着“新嫂子“牛莉合作小品《男子汉大丈夫》
其中一句: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成功出圈,成为了年度爆梗
在搞笑的同时,不少人拿这句话当座右铭控制脾气。

而后郭冬临携手周涛在《新闻人物》中饰演了一对恩爱的小夫妻
街坊邻居那两家吵架了他们去调解下,谁家两口子吵架了他们去劝劝
就这样两个热心肠的小人物,在一次落水事故中成了救人性命的“新闻人物“。
从小在市井摸爬滚打,郭冬临对于“大城市中小人物“这类角色拿捏得很到位,

而后他所出演的大都是这一类型的角色,只不过陪在身边的“老婆“一直在变。
不少观众调侃:真是铁打的郭子,流水一样的嫂子呀!
但大家都知道,春晚的作品筛选一直是很严格的
尤其是语言类的要求更多,往往需要演员们留出大量的时间来配合推敲改动。
能够常驻的演员可谓少之又少。

但是郭冬临却凭借一次次的努力,成功晋级为“春晚钉子户“,有很好的观众缘和国民认可度。
由郭冬临代言的消食片,凭借一句“孩子不吃饭,大人肚子胀,老人吃不下,就用消食片”火遍全国,也谱写了广告营销学的奇迹

可惜花无百日红,在春晚这样的大舞台稍不注意,行之差错就会跌落谷底。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郭冬临则是:成也春晚败也春晚。
第三段:从《借钱》到赔钱,郭冬临戴上“地域黑“的帽子
2017年,旨在提醒中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的春晚小品《取钱》,差点让郭冬临断送了整个春晚事业。

郭冬临和“国民姥姥“孙桂田因为”电话诈骗“上演了一段啼笑皆非故事。
也正是这段小品,让郭冬临戴上了“地域黑“的帽子,险些背上高达一亿元的巨额赔偿款。
在节目中老太太接到了骗子的电话,对方操着一口河南方言
而郭冬临听到后立马断定这是个骗子!

这也让很多河南籍的观众心生不满,觉得郭冬临是“地域黑“,内涵河南人爱行骗
更有河南籍的律师以此起诉他,认为郭冬临损害了河南人的名誉权
要求郭冬临赔付每位河南人一人一元钱,河南9.94亿人口索赔近1亿。

随着舆论不断发酵,该作品的编剧站出来解释:我老家是山东的,靠着河南比较近,所有口音比较像,
而后郭冬临出面澄清,但却大势已去,郭冬临的形象和声誉大打折扣。
这件事使得郭冬临的事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广告代言相继被撤
谴责声几乎吞没了他这么多年的努力。

为了平息众怒,郭冬临只有暂别舞台避避风头
但此时关于“郭冬临被封杀“的传闻愈演愈烈。
郭冬临只得发文解释:我从没说过“地域黑“的话,也没有被封杀。

一些喜爱他的观众也纷纷支持他。
“郭冬临一直把观众当作衣食父母谨言慎行,为什么要黑他!“
“明明就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恶意挑拨!“

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并没有浇灭他创作的热情
郭冬临还是埋头于艺术创作,只可惜势头大不如前。
2018年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先后多次投到春晚都没有被采纳
这一次没被认可并没有让他灰心,时隔一年后他再度尝试,却依旧被拒之门外。
此时郭冬临满腹委屈却又说不出口,忍不住在微博问:为什么?

本以为再也敲不开春晚的大门,可是他的节目最终还是被采纳了
只不过被排到了零点之后,这时候观众大都疲乏了,所以反响也不是很好。
这些变故让郭冬临开始思考其他出路。
热爱跟事业怎么才能共存呢?思虑良久后郭冬临选择了短视频。

自此55岁的郭冬临很少出现在大屏幕上
春晚上少了一个“郭子“,而在短视频平台却多了一位”暖男先生“
第四段:转战短视频的“暖男先生”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兴起,不少明星抓住这个契机,纷纷开始直播带货。
凭借着自身的高人气和热度,不少人赚得盆满钵满,而郭冬临却不愿意这样做。

他先从拍视频拍段子开始, 利用自己的“搞笑天赋”在视频中抖包袱,质疑餐馆的菜“实物与图片不符”
郭冬临:老板,你这鱼香肉丝只有鱼香,肉丝在哪啊?
老板:那就是个照片,你不行把结婚照拿出来,看看你现在变没变。

短视频中他有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一个个小故事里依旧塑造着怕老婆,但又暖心善良的风格。
和老婆一起听歌,各种苦情歌引得老婆吐槽:你以前听摇滚,现在怎么成了这种曲风?

郭冬临一脸委屈:以前听摇滚是因为对生活不服,现在……服了
贱兮兮的小表情逗得“嫂子”哈哈大笑
也让网友竖起了大拇指:老师就是老师,说个话都让人意想不到。

郭冬临对待短视频就像最初做小品一样认真,看似平平无奇的台词总能给人惊喜,
凭借着大众熟悉的光头和治愈系的笑容和话语
入驻平台短短14天就涨了800多万粉丝。
偶尔直播带货,也大都是些精挑细选的“良心产品”。

从衣服鞋子到火锅底料,每个都是老百姓过日子经常用的
不少粉丝夸赞说:真的好接地气!不像其他明星动不动什么奢侈品高科技,他的产品个个经济实惠!
好口碑积累起来了,郭冬临的带货能力一度赶超一线大网红!

无论是做喜剧演员,还是做短视频博主,郭冬临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总结:从苦出身一路走到好日子,郭冬临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
事业上受到的打击,并没有动摇他坚持喜剧创作的初心,
在短视频平台带来欢乐和温情的“暖男先生”,就如同年年春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郭子”一样,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好作品,是观众心中温柔又暖心的存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