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启德,台风的名字是源何而起

诗佳网

台风启德,台风的名字是源何而起?

这次的台风叫利奇马。

利奇马是热带水果,即山榄科桃榄属植物利马果(Pouteria lucuma),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

台风启德,台风的名字是源何而起

图片来源于@新京报

其果实球形,果肉黄色,像煮熟的鸡蛋黄,因为直接吃偏干,通常添加在风味饮料、奶昔和冰激凌中食用,与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栽培的蛋黄果特别像。

虽然听着很萌萌哒,但是这次台风叫“风王”

这涉及到台风命名

先来看一下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台风命名,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有一个规定

如果某个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那这个名字就会删除,靠空缺的名字由原命名国家重新推荐。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下面这些是各个国家地区给台风的命名,中国偏向于神话,日本偏向于星座,东南亚国家偏向于大自然。

去年的“山竹”就是泰国命名的。

中国: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中国香港: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

中国澳门: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韩国:格美、飞燕、百合、浣熊、蔷薇、天鹅、银河、鲇鱼、奥鹿、杜苏芮;

朝鲜:鸿雁、云雀、桃芝、杨柳、海鸥、红霞、舒力基、蒲公英、米雷、尼格;

日本:天秤、摩羯、天兔、剑鱼、北冕、鲸鱼、小熊、圆规、蝎虎、天鸽;

柬埔寨:达维、安比、康妮、罗莎、娜基莉、美莎克、科罗旺、灿都、莎莉嘉、纳沙;

越南:山神、谭美、利奇马、夏浪、巴威、环高、康森、桑达、桑卡、苏拉;

泰国:派比安、山竹、韦帕、芭洛、米克拉、艾莎尼、妮妲、暹芭、玫瑰、卡努;

老挝:布拉万、丽琶、帕布、法茜、巴蓬、灿鸿、蔷琶、南川、洛坦、帕卡;

菲律宾:马力斯、西马仑、丹娜丝、海贝思、黑格比、莫拉菲、卢碧、马勒卡、塔拉斯、泰利;

马来西亚:杰拉华、温比亚、圣帕、塔巴、鹦鹉、浪卡、查帕卡、莫兰蒂、苗柏、玛娃;

密克罗尼西亚:艾云尼、苏力、木恩、米娜、森克拉、沙德尔、尼伯特、雷伊、南玛都、古超;

美国:玛莉亚、百里嘉、范斯高、麦德姆、海高斯、艾涛、奥麦斯、艾利、洛克、兰恩。

为什么深圳台风名字是外国名字呢?

台风命名法是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也可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或热带气旋命名法。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中国的10个名称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

台风的命名种的大致分类:

以花命名:韩国的百合、蔷薇,越南的潭美,中国的杜鹃、海棠等

以鸟命名:朝鲜的鸿雁 、海鸥,韩国的飞燕、天鹅等

以地名命名:香港的启德、万宜,越南的夏浪等

以星座命名:主要是日本的天秤、摩羯等

以神话人物命名:越南的“山神”,中国的“悟空”、 “电母”等

以女性名字命名:美国的玛莉亚、柬埔寨的康妮、老挝的法茜等

以水果命名:泰国的山竹、美国的海高斯(无花果)等

鱼与动物的:柬埔寨的达维(大象)、马来西亚的塔巴(淡水鱼)等等种类,不一而足。

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台风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也可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台风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一个等级,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热带气旋的替称。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的巨大损失,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家可以向WMO提出上诉,将名称除名。

向左转|向右转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或地区提出10个名称。

中国大陆最新提出的10个名称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中国香港最新提出的10个名称是: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

中国澳门最新提出的10个名称是: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如果某个热带气旋给台风委员会成员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该成员可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永久不再使用),并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永远命名给该热带气旋(永久命名),其它热带气旋(热带风暴级以上气旋)不再使用这个名字。这样,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新名称需在第二年之前将新名称提交至台风委员会,第三年2~3月在台风委员会会议上公布新名称。

——搬运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据史书记载,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改称“飚风”,至1956年,飚风才被为台风。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

台风一词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着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这头魔物的孩子们就是可怕的大风。后来,这个字词传入中国,与广东话Toi Fung融合在一起,就成为Typhoon一词了。

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

我们所说的台风实际上是一种强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风,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发生在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欧美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叫台风。

都是一个奇怪的名字?

早在20世纪初至中期,中国及日本已自行为区内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4位数字编号,编号首2位为年份,后2位为该年顺序号。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气旋。而美国海军则为整个西北太平洋内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两位数字编号,之后并改成两位元数字加上英文字母W。

为减少混乱,日本在1981年获委托为每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区域内的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国际编号,但容许其他地区继续自行给予编号。自此,在大部分国际发布中,发布机构会把国际编号放在括号内(JTWC除外)。

由2000年开始,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英语:WMO Typhoon Committee)制订。共有五份命名表分别由14个委员国各提供两个名字组成,名字会由所提供国家的英文国名顺序使用。不同于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循环使用(即用完140个后名称,回到首个重新开始)。日本气象厅会同时根据这一套新名单为这些热带气旋命名。这些名字及编号除了用于为国际航空及航海界发放的预测和警报外,亦是向国际媒体发放热带气旋消息时采用的规范名称。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是台风委员会的会员,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使用三家商议一致的中文译名。

当热带气旋在某地区造成严重破坏,该委员国可要求将其退役。为该热带气旋起名的国家会再提一个名字作替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