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空竹,郑州这个城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诗佳网

舞空竹,郑州这个城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郑州棉纺厂的女工,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记忆中的郑州西郊国棉纺织厂,工厂门口正中间挂着一个圆表,每到中午准时下班的时候,厂里的铃声就会匆匆响起,穿着浅蓝色工作服,戴着白帽子的女工,陆陆续续从郑州一厂大门走出来,拿着搪瓷饭盒,或者去对面市场买饭,或者急着下班回家。

每到三八节和劳动节,厂里面还会评选优秀职工,给工人发搪瓷盆、毛巾和劳保用品,鼓励他们继续搞劳动生产。我奶奶是郑州棉纺厂的职工,我很小的时候就去过棉纺厂的车间,巨大的机器声音轰轰隆隆,听不见人说话,工作人员都很忙碌,为的是能够超额完成车间里的生产工作计划。

舞空竹,郑州这个城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职工休息的时候,晚上跟着大人去国棉四厂职工浴池洗澡,一张票也就几毛钱,进去以后里面很大,很多木条长椅和铁皮柜子,赤身裸体的人再换衣服。浴室是工厂厂房改的,里面雾气朦胧,几乎窒息,大池里面水很烫很脏,淋雨也要等待,每次都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又没有办法,出来央求父亲吃碗四场烩面回家。

五十年代,郑州国棉纺织厂曾经是郑州最大的纱厂,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不断的腾飞,成为全国六大纺织厂,国家领导人多次来视察工作,为郑州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来,国家进入改革开放,郑州的棉纺厂开始衰落倒闭,很多职工面临下岗,郑州棉纺厂变成了一座历史遗留的城市建筑。

后来,郑州棉纺路的棉纺厂地皮都给卖了,锦艺城王府井、方圆经纬、锦绣城等商业房地产公司的入驻,一座座现代化的住宅楼房,让曾经的棉纺厂变成老郑州人追溯的回忆。曾经热闹的厂区变成了郑州西郊市民购物的地方,房价也随着时代开始疯长,突显了更高的商业价值,这是时代带来的快速发展和变革。

郑州棉纺厂虽然有一部分拆除了,可是国棉家属院里的旧房里,仍有老职工老职工还住在那里养老。站在奶奶家的筒子楼里,我再也看不见棉纺厂门口的忙碌情景,看不见男女工人出出进进,唯独还有电厂的几根烟囱还冒着烟,国棉三厂的门脸和两旁冬青修建的花卉狮子,柱子两旁写着: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晨练的好地方,郑州商都遗址公园,拾起城市被遗忘的旧时光

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坐落在郑州城东路到南关街二里岗一带,延绵七公里的夯土墙,曾经是一座宏伟浩大的宫殿群,是我国商朝中期的文化历史遗迹,也代表着郑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底蕴和文化,从古至今,伟大的民族在这座老城繁衍生息,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历史悠久的商城遗址,据说还是郑州一个小学教员无意中发现的,相关历史学者开始对郑州商城遗址全面进行考古,从此揭开了郑州商城的古老面纱,郑州商城遗址是仅次于安阳殷墟的内城,里面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骨器、货币和铜鼎。五十年代,这座商城被发现,轰动一时。

如今,郑州商城文化历史悠久,市民每天都会穿梭在这个古老的城市。商城遗址变成了一座美丽休闲的公园,高耸的夯土墙呈梯形,翻修以后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面斜着生长的歪脖槐树,市民把这座公园当成了早上晨练最好的地方。

清晨,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公园的广场上有人在跳广场舞,还有人在悠闲的抖空竹,一些年轻朋友顺着栈道楼梯爬上城墙,围着夯土墙开始慢跑,望着日新月异的城市高楼林立,老郑州早上开始忙碌的市井街头,感受着商城遗址公园厚重的文化气息。

六七十年的郑州,已经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绿城,郑州商城遗址的夯土墙,还是一座荒芜遍野的土坡,这里就是市民平时休闲的地方,人们骑着自行车就上来玩了,还有学生抱着足球在上面踢,那个时候人们的活动方式比较简单,怀旧的老照片,让人很有催泪的年代感。

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历史遗迹显得有些突兀,这里并不是城市里最好玩的公园,但是每一个人提起它,都不会忘记这座厚重的夯土墙,因为它和二七塔一样,是城市的一张历史名片,记录了老郑州的生活记忆和片段,管城区生活的人民买完菜,每天都会悄无声息的路过,很多人进进出出这个公园,留下老郑州的生活背影和足迹。

郑州第一座高级宾馆面临拆除,据说毛主席曾经也在这儿住过

郑州金水路每天车流拥挤,往来不息,一座立交桥见证了郑州这座城市的发展面貌。宽大的立交桥下,院里有一座河南宾馆,在风雨中仍然注视着日新月异的郑州,与缓缓流淌的金水河,没有人仔细注意过这个宾馆大楼的样子。

河南宾馆如今已经是破旧不堪,门前的水池已经落满了树叶,但是仍然和周围的现代建筑有明显的区别,它是一座建于50年代具有民族风格的三层小楼,灰瓦白墙,斗拱飞檐,正中六根漆红大柱,还有汉白玉雕刻的露台,楼前两边茂密的松柏和路灯,很具有传统建筑风格。

解放以后,郑州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宾馆,中央要来郑州开会,后来经过各方的努力,在五十年代,终于仿照长春汽车制造厂招待所的图纸,建成了河南宾馆。这是当时郑州第一座高级宾馆,也被称为郑州的“国宾馆”,曾经两次接待毛主席,可以说是名噪一时。

随着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中原这座小城开始快速崛起,繁华的高楼大厦拔地起,环绕的立交高架层出不穷,名噪一时的河南宾馆,历经风雨沧桑,变得斑驳破旧,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后来作为一个普通宾馆进行接待工作,逐渐被人遗忘。

走到这座宾馆的后面,到处是堆弃的垃圾场,2号和3号迎宾楼的墙上,随处可见写着红色的拆字,人去楼空,再也没有平日的风光,黯淡的小院鸦雀无声,停满了小汽车。黄昏的斜阳,再次照在这个河南宾馆的屋脊上,深处停留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

郑州胡同是生活发展变迁的缩影

胡同是城市的印记,生活的缩影,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老式的院落大门,就像一枚针孔摄像机,里面放着很多杂乱的旧家具和自行车,妈妈在院里洗衣做饭,孩子蹲在地上玩耍,墙上的粉笔画,很多故事都是顺着狭长的红色砖墙,从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流出,变成了家长里短的段子,这些故事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变成了快乐的回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面貌,拆了很多密密麻麻的旧房子,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 起,郑州已经鲜有过去的痕迹,西郊的棉纺厂大门,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四厂烩面味,梁老三麻辣鸡头,马仁鸿凉皮,是老郑州西郊的特色。管城区的商城遗址公园,城墙长满蒿草,只有文庙广场的牌坊前,有些老人还在抖空竹,业余票友唱唱京剧,阡陌交通的胡同也是很难寻觅。

代书胡同是郑州最有名的胡同,在北下街闻着清真的生鲜羊肉味,沿着裴昌庙街经过热闹的市场, 穿过黄坑殿东沿儿,就到了代书胡同,整条街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两边的房屋青砖白瓦,呈一个“厂 ”字型,据说明清年间,这里曾经住着一位私塾先生,替人写状子总能打赢官司,名气越来越大,后来 就被人命名为代书胡同,现在俨然是一片成熟的城市社区,散发着耐人寻味的市井书香味道。

东三马路商贾云集,走夫贩卒,常常给马路挤个水泄不通。这条路上最显眼的是一个民国建筑的日本领事馆,二层小楼的布局比较神秘,很有谍战片的紧张气息,好像密谋着一场无声的暗杀活动,在火车站服装生意还没有红火的时候,也算是郑州热闹的一条胡同。

砖牌坊街是德化街附近的胡同,里面仍然还保存着老郑州居民的生活面貌。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整天无所事事,同学的姐姐在胡同里面的小区有个宿舍,从窗外看这条街的深邃的胡同和别致的小院,气息古朴宁静,生活面貌万千。下雨的时候,临街无花果和樟树的香味,在空气中悬浮飘荡,还有骑三轮车收废品的吆喝声的老头,重重叠叠交错的背影。

安静的胡同外已经是新一轮的旧城改造,修路建桥拆围墙,曾经破旧不堪的县城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繁华的省会城市 ,生活在水泥森林里面的人,让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灯火辉煌的色彩斑斓,也让老郑州的痕迹越来越浅,人情味越来越淡,几乎除了手机和微信,再也没有胡同里的家常理短。

以前,住在一个胡同的街坊邻居会经常串串门,谁家有事都有个帮衬。中午家里煮碗饺子,炸了丸子,赶紧让自己孩子给关系不错的街坊送过去,热情的聊个大天,生活气息暖意融融。现在,来家里做客的朋友越来越少,不是送外卖的,就是装宽带的,穿着睡衣的年轻人,慵懒的从小区的电梯里出来,东张西望漠视的问眼前陌生人,这是我的快递吗?

你对农村基础教育如何看待?

以我们江苏省实际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吧。从政府层面来说,无论是省政府,还是地方乡镇政府,都非常重视农村基础教育。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加大硬件投入(基本上所有农村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原来许多老师还给配置了笔记本电脑)、为在农村从教的教师提供交通费、生活费,为他们评职称提供优先条件,同时提供送教下乡、城区老师到乡村支教、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结盟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许多乡村学校无论办学软件、硬件,还是教学成绩,有的比城区学校还好!

从学校层面来说,现在从上到下重视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育。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线!所以几乎所有乡村学校都开齐开足各类课,学生无论主要科目学习还是业余文体活动都基本得到保障。

从学生层面来说,农村孩子憨厚,纯朴,善良,吃苦耐劳,不矫情,沉迷网络游戏的较少,身上不良习气较少。这可能受父母影响较多,这些孩子许多人学习做事认真踏实,管理起来较容易,思想引导也容易许多。但这些孩子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许多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他们学习和成长许多时候缺乏监管,从而在学业和心理上产生许多问题。

从家庭层面来看,这是目前我们江苏农村教育最薄弱环节!首先是许多孩子家长文化素养不高,对问题认识深度不够,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教育监管不够,与学校老师交流较少,这样造成许多农村孩子出现我们所说的“散养”现象。因而严重影响孩子学业进步!

如何悄悄的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暗自用功?

业余爱好者,如何悄悄的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暗自用功)?有什么好招数?

答,业余爱好者提升自己摄影水平的招数有以下一些:

基本的招数:

(一)使用带五轴防抖功能的相机,加防抖的镜头,可以大幅的提高摄影画质,在室内如果不带防抖的相机和镜头手持拍摄如果快门速度需要160分之一秒以上时,使用带五轴防抖功能的相机,加防抖的镜头发,用8分之一秒就可以了,ISO 由此可以大幅下降

(二)在不过曝的条件下,把照片拍亮一些,向右曝光

(三)照片格式用 RAW 格式,如果一定要用 JPEG 格式,把相机内的所有优化项目,比如 HDR 一类的全部关闭,这些是使照片发灰的重要原因

(四)学点电脑修图方法,主要是 PHOTOSHOP,建议用最新版本

人像摄影的招数:

(一)每个 POSE 多拍几张,然后选最好的

(二)每个 POSE 多拍几个角度

(三)不要用机顶闪光灯

(四)多看国内外摄影行家的作品,参悟其中的窍门

(五)买个适合虚化背景的镜头,光圈大一些,焦距长一些,50mm不够,需要比如135mm1.8,如果预算有限,国产 135mm f/2.8镜头才几百元,这种镜头拍摄的照片很唬人

(六)照片处理的通透一些

(七)常用些白背景或黑背景的拍摄方法

(八)多角度观察,找最佳角度拍摄,角度不同,效果差很多,能看出下面三张照片是同一个人吗?

(九)找风景好的地方拍摄风光人像摄影,人物占比小,可以免去磨皮的麻烦,以容易给照片加上恰当的意境

纪实摄影的招数:

(一)锻炼能注意到与众不同场面的能力,比如这面这几张照片都是很不常见的

如果朋友们喜欢我的摄影及文字,就请加我关注,以后我的新作,你会在第一时间里看到

南京的秦淮河有什么历史么?

感谢不甘落后的邀请,我这里有一篇对秦淮河介绍的极其详尽的文章,但我不知出处与原作者是谁,只能致谢!原文如下:

历史由来: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新石器时代,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可领略灯船丰采。现在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感情和魅力。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经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儒学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在清代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清代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hé]、张謇[jiǎn] 等均出于此。重要地位: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主要景观: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由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领略灯船丰采一二。游客云集之处。“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古往今来,星移斗转,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曾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可纪可述的史迹!它既有历史上的繁华盛况,更有现代再创的灿烂美景,历代名人为它击节吟咏,当代志士为它慷慨放歌!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和魅力。瞻园:曾为明功臣中山王徐达之府邸花园,太平天国时为东王杨秀清王府。瞻园是江南名园,布局典雅精致,小巧玲珑,曲折幽深。瞻园素以假山著称,全园面积仅八亩,假山就占了3.7亩。园中有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为明代遗物。位于夫子庙西,是南京现存两个古典园林之一。另一个是天王府中的煦园,建于明初。当时这里是徐达的府邸花园。后来乾隆南巡时曾驻跸于此,并题“瞻望玉堂”,遂名瞻园。走进雅致的回廊,数步后,便可见到一玲拢的奇石“仙人峰”,相传为宋徽宗时“花石纲”遗物。石高约丈余,颇具瘦、皱、透、漏、秀五个特点。该园分东西两个部分,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大门上悬一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进门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大炮20门。二进大厅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匾额,主要陈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垄、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300 多件,总陈列面积约1200平方米。该馆现已收集到太平天国文物1600余件,其中有42件一级文物,这是东半部。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古建筑有一览阁、花篮厅、致爽轩、迎翠轩及曲折环绕的回廊,这些建筑和回廊把整个瞻园分成5个小庭院和一个主园。穿过玉兰院、海棠院,便来到精巧的花监厅。这里一步一景,涉足成趣。主建筑是静妙堂,静妙堂为鸳鸯厅,它一面建在水上,宛若水榭。堂前廊檐下有一排靠椅,供游人休息。同时可以仔细欣赏榭前假山,聆听山上泻下的三叠瀑布的声响,凝视山中石洞和山下一泓池水,这时你会很自然地走下廊檐,沿着假山小径及临波而建的石路走一趟,爬上山巅,看看曲水的源头,俯视全园景色,倍觉心旷神怡,无比愉悦。静妙堂把全园分成两个空间,南部视野近,北部视野远,北静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连,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号,又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从夫子庙向西步行七八分钟即到。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公元1034年,位于秦淮河北岸贡院街。它利用秦淮河作它的泮池,南岸有照壁,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由于时代要求,孔庙现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985年修复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风格,这里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不下200种。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则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同时按历史上形成的庙市会的格局,复建了东市场、西市场。

明远楼:高3层,为四方形,飞檐出甍,四面皆窗,是用以监视应试士子入贡院考试情况的栋宇。明远楼为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据《贡院碑刻》所载:此楼修建于明嘉靖13年(公元1534年),虽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但仍保存完好,它是我国目前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明远”二字,取自于《论语》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含意。此楼高3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它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此外,每逢中秋佳节,监临、提调、巡察等官员还可登楼赏月,品茗行吟,凭窗眺望那名闻遐迩的秦淮灯火。

乌衣巷:在夫子庙文德桥南,地处秦淮河畔南岸。三国时孙吴的卫戍部队驻此,因官兵皆身穿黑色军服,所以其驻地被称为乌衣巷。晋灭吴后,作为演武场的乌衣巷遭到荒弃。东晋衣冠南渡后,定建康为都城。位于城郊的乌衣巷渐渐有士族搬来居住,后来许多高门士族聚居于此,成为六朝有名的商业区和王公贵族的住宅区。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媚香楼:是李香君的故居。李香君是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传说实有其人。媚香楼位于南京秦淮河南岸,左牵文德桥,右携来燕桥,南望乌衣巷,北依夫子庙。

中华门:为明都城南门,明清两代叫聚宝门,是南京城门中最雄伟的一座,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城门规模宏大,设计巧妙,结构复杂,共有四道券门,三道瓮城,另外还有27个藏兵洞,并有马道可骑马登城,在我国城门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白鹭洲公园:白鹭洲公园是一个以桥为特色的园林,园内宛如襟带的小桥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珑的独孔桥、三孔桥、七孔桥,还有四角重檐的亭桥等。景色幽丽的白鹭洲公园,历史上称为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王府的东花园。解放前夕,已沦为一片废墟。1951年结合秦淮河整治,滩湖堆山,广植花木,整合适和新建了烟雨轩、话雨亭等园林建筑,园容初具规模,1976年建成开放。重建后的白鹭洲公园,以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建筑采用明清江南园林的传统风格,与夫子庙地区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近来又建成集惊险、刺激、健身、消暑为一体的水上乐园,为游人提供了新的场所。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闹市区,是闹中取静的好去处,犹如镶嵌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秦淮灯会:以“神龙跃两岸,盛世共和谐”为主题,延续了去年的“水陆空”立体布展格局,在夫子庙陆上、十里秦淮河水上、明城墙空中立体布展,灯展、灯景、灯船、灯市“四灯”同展。从1月19日到5月4日,100多组大中型灯组、40多万盏花灯闪亮登场,再现“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盛世美景。同时,本届灯会秉承苏台交流的主题,延续了两岸互送灯展的良好传统,扩大了灯会规模,增加了灯组数量,相信今年的灯会可以吸引更多的两岸民众来南京亲身感受灯会的独特魅力,体验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民众同根同祖的浓浓亲情。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元宵灯会,当时的盛况堪称全国之冠。明初以来,南京的元宵灯会活动就逐渐享有"灯彩甲天下"之美誉,著名的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20世纪以后,灯会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灯彩的扎裱技艺也不断提高,并推动了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民间艺术的发展。

秦淮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开始享有了“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随之蜚声天下。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河流域,20世纪以后它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目前已经扩展到“十里”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陈列馆、中华门瓮城展览馆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带。

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艺术内涵。每年的秦淮灯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人,他们在领略秦淮灯会、感受金陵民间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秦淮灯会无论是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非常巨大,作为南京地区的特色文化空间,它将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秦淮八艳:秦淮河,更以秦淮八艳的事迹闻名于世。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然后,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来较多,她们创作勤奋,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秦淮八绝:金陵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多达80多个品种。名点小吃有荤有素,甜咸俱有,形态各异,尤其是以秦淮八绝(八道点心)叫绝。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夫子庙品尝秦淮风味小吃后,题写横幅:“小吃好吃”,亦作“吃好吃小”。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脑和葱油饼;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秦淮文学:唐朝诗人刘禹锡游金陵,看着以前非常显赫而后来又成为废墟的王谢宅第,曾作《乌衣巷》诗一首,慨叹这种历史变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住这一地区。夫子庙附近的桃叶渡,据说是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渡口。相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与其妹桃根乘舟来到这里,王献之来到渡口迎接,并作《桃叶歌》相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渡以王献之的风流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又以其“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优美景色使人陶醉。唐代诗人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商女),而是指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人。这是诗的弦外之音。“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绘的秦淮河畔在当时的繁华景象。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共游十里秦淮并且各自都写了一篇游记散文,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名。在他们清新优美的笔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卖艺歌女的同情与尊重,更可以看到作者对茵陈如酒的十里秦淮的喜爱与眷恋。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朱自清散文集》里有。

如今,秦淮河风光带,融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极富情趣,魅力空前。“十里秦淮”经过十年努力,如今以内秦淮河为轴线,以夫子庙为中心的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景区,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南京城,日益显示出她迷人的魅力。1991年5月,夫子庙和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作为“中国旅游最好景点”推向国际旅游市场。

秦淮河从历史上看来,文明总是从有水的地方来的。且不说生命本身是从水从来,看几个文明古国,哪个又离的开水呢?正如同黄河之于中国、恒河之于印度、尼罗之于埃及。或者缩小到城市范围看,如同嘉陵江之于重庆、府南河之于成都、松花江之于哈尔滨、湘江之于长沙、珠江之于广州。

秦淮河对于南京就是这样的河,秦淮河在通济门分两支,一只绕道南城墙外向西流,称为外秦淮河;另一只通过东水关进了南京城,这才有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繁庶秦淮。南京城内的秦淮源自通济门,美在夫子庙。河水并不干净,有些发黑,显得怪沉重的,似乎连荡几道波纹都那么费劲,可在夫子庙、得月台、文德桥、石坝街、乌衣巷、朱雀桥、秦淮人家及长长的走廊之间不知怎么就显得美起来了。除了岸上人多,河里的人也不少,坐着画舫或是小船在泮池里随波荡漾的,大大小小的船儿象是在开碰头会,大船还象个样子,有几份古意;有的小船就有几份“今趣”了,它有个顶,看上去象是辆开在水上的夏利,很好玩。船儿一会儿穿过文德桥,一会儿钻过朱雀桥,来来回回的,好不快活。看着这些快乐的人儿和船儿,心情是不会不快活的,这长长的秦淮,给古老的南京带来不只是富庶、便利、金粉烟水气,还有数不尽的快乐。早在六朝时代,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已是繁华的地区,十里秦淮两岸是贵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隋唐之后,一度冷落。明清又再度繁华,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为江南佳丽之地。秦淮风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此就有很好的叙述。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夫子庙附近的河房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风流韵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庙地区茶楼饭店,街边小吃,满目皆是,形成独具秦淮传统特色的饮食集中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夫子庙地区有七家点心庙制作的,因其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经专家鉴定南京秦淮区风味小吃研究会于1987年9月正式命名这八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为“秦淮八绝”。

悲情南京之秦淮河:一水秦淮多少梦:秦淮河与夫子庙一衣带水,由文德桥相连,一边是贡院书屋的谦谦君子,一边是阁楼红帐里的二八佳人,因了“君子不过桥,过桥非君子”这话,衍生了渡才子过河会佳人的画舫,想来“擦边球”古来有之。秦淮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无数朝代里或沉重、或清浅的失意怠倦,文人骚客、仕人遗老,居庙堂之高的贵人达官,带着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羁绊,在这十里秦淮上,在微凉却又飘荡着迷离的夜色里,听听江南小调,品品香茗佳肴、美人在怀,丝竹犹耳。大抵可以用浅斟低唱挥一挥尘世的浮名、官场的跌宕。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南宋隅安、晚明落魄的萧瑟,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一段段醉生梦死,与文人政客相互交缠的一腔腔辛酸与无奈,至今已变得遥远,曾经的十里秦淮唯一不变的、大抵是这喧嚣吧、如今你看、各地的游人、各色的景象、各样的声音,而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大抵也成了不同口中不变的谈资。眼前、没有了彼时的丝竹弦乐、昼夜笙歌、有的只是一水秦淮、承载者千古悠悠多少梦幻。

金陵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初1至30,为期1个月,在秦淮河夫子庙一带举行。

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怎么过?

你好!我是城市小农庄琬婕,很高兴回答你关于“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怎么过”的问题,谢谢!

人生的上半场可能会留下一些遗憾,但,只要能够把下半场的生活规划好,照样能拥有美好的晚年。上半场的你是为谁而活,为谁而付出,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现在需要的是好好规划养老生活,给自己设定喜欢的生活模式,打造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让自己有尊严然的走完人生路。有些人认为退休了,就要趁腿脚好的时候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有一些人认为牙口好的时候要多吃一点,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我认为,老年人的生活,就算是吃喝玩乐,都要悠着点,玩得太疯狂了,反而会适得其反。老人的生活最好能随意一点,用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的每一天。我喜欢慢悠悠的生活模式,喜欢劳而不累的农作。退休之后,我在老房子的天台精心打造了城市小农庄,让自己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我喜欢听着音乐在天台的小花园漫步游走,我也会去公园看看风景,一边骑着双人单车一边听音乐。我喜欢一边踩着水车一边吃自带的美食,也喜欢三两好友来小农庄里叹茶聊天的氛围。我喜欢浪漫的生活,喜欢在家里做各种美食,我还喜欢喝咖啡,听音乐,兴致到的时候我还会随音乐舞动两下。我认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识去生活,就是等于幸福的生活!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让您满意呢?顺便发几张小农庄的成果照片给你看看,希望你喜欢。祝你生活愉快!拜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