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运营恐怖组织,如果让你推荐10部科幻电影?
这个问题,我太喜欢了!我就是一个科幻迷,热爱小说与电影!对于科幻世界充满了未知才充满了好奇!宇宙太美妙了!无穷大,人类太渺小!
科幻大片真的很多,举不胜举,因为科幻大片一直是好莱坞大片的主题之一。科幻大片从投入资金到拍摄、后期特效制作都是大手笔。美国电影相比国内电影在投资上毫不手软,随便一个大片都是好几亿美金以上。大片里面的种种超越现代科技往往让人非常的向往,同时也觉得非常炫酷。因此科幻大片一直都是电影行业里面非常受欢迎的类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10部好看的科幻大片。
1. 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影片讲述的内容是进入他人梦境,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机密,并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这是一部很聪明的电影,丰富的细节、错综复杂的叙事,将观众带入一个潜意识的迷宫。在真实与非真实的多重层面上对观者构成了挑战。快速剪接和敏捷叙事把超现实的世界表现得酣畅淋漓,将虚拟影像技术呈现人脑的意识做到了登峰造极。小编觉得这影片充满创意的思想内核,而不是技术泛滥的无脑大片。
2. 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主要讲述了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从而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
这部构思宏大的电影在探索人类之间亲密感情的同时,也讲述了对宇宙的思索,非常引人入胜。不足的是有点单调乏味,影片先进的特效技术看起来也有些名不副实。小编觉得结合它的长处与不足,应当也是一部吸引人的作品。
3. 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影片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征途的故事。
《黑客帝国》系列的剧情比较难懂,而且电影融入了大量哲学元素,如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宿命论、虚无主义等等。看完第一遍之后,或许看懂了;有机会看第二遍时,一些细节开始变得含混难解,思考或许能找到答案,或许你不能。看完系列之后,或许能对《黑客帝国》三部曲产生新的认识。
4. 复仇者联盟
《复仇者联盟》讲述了神盾局指挥官尼克·弗瑞为了对付《雷神》中被流放的洛基,积极奔走寻找最强者,在神盾局斡旋下将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绿巨人、黑寡妇和鹰眼侠六位超级英雄集结在一起,组成了复仇者联盟,共同携手应对邪神洛基。
这部电影,小编觉得影片中存在着太多的英雄、太多不同的超级能力,以至于影片的故事情节难以杂糅在一起。不过,在电影的剧情上是满足大众需求的。对于热血少年,电影里有的是豪迈剧情、英雄气概;对于来看打斗戏和大爆炸的观众,剧情足够紧张,场面足够狗血;对于控大块肌肉的男女,超级英雄们的身材完全对胃口;对于只想看点儿喜剧取点儿乐子的观众们,密集的段子可以保证从开场爆笑到灯亮。
5. 银河护卫队
《银河护卫队》讲述的是因偷走神秘球体而被疯狂追杀的“星爵”彼得·奎尔被迫结盟四个格格不入的乌合之众——卡魔拉、火箭浣熊、树人格鲁特和毁灭者德拉克斯,他们必须破釜沉舟决一死战,才可能拯救整个银河系。
这部作为漫威有史以来最有趣的电影。它把科幻、视效和喜剧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的观赏性还非常高。因此小编也在这里推荐给大家看。
6. 超时空接触
《超时空接触》影片讲述了自小跟随父亲探索天文的爱罗薇,始终相信外太空存在其它文明生物,乃锲而不舍地透过大型雷达接收外太空传来的声音,果然有所收获,于是美国政府决定进行一次接触外星人的太空之旅。爱罗薇争取到了这个任务,但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本影片作为史上最严谨的硬科幻电影之一。影片充分运用各种富于象征性的画面,表现出极高的科学素养。小编以为如此严肃的科学议题,搬上银幕极可能沦为沉闷的说教,更别提以结论服众。然而影片不但找到了这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之间的交集,更拍出了丰富的娱乐性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轨迹。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女科学家,克服重重挫折一圆太空之梦,与“父亲”重聚以及意味深长的演说,均令人难以忘怀。
7. 移动迷宫
《移动迷宫》影片讲述男孩托马斯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石组成的巨大迷宫中,他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和他一样在这个迷宫中的还有一些同样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到这里的孩子。托马斯和特雷莎决定一起走上破解迷宫之路,找出迷宫背后令人不寒而栗的秘密。
小编刚看这影片的开头时,觉得摸不着头脑,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迷宫。起初以为这是一部探险题材的电影,但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探险,更融合了这两年比较流行的科幻题材,地球灭亡说,所以这部电影的类型应该是科幻悬疑探险电影。影片对于青春类型和科幻元素的把握非常精确,整部电影扣人心弦,尽量规避了你能想到的俗套,一直到揭开底牌都能让人保持高度紧张。
8. 生化危机
《生化危机》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个秘密的科学实验室里,超级计算机红后失控成为人类的巨大威胁;科学家感染病毒死而复生变为僵尸,一个特别任务小组开始了拯救行动。
这部电影是游戏改编过来的,但基本没有游戏中的细节和风格,但是总体来说游戏视角般的展现还算对了很多游戏玩家的胃口。 当一脸苦大仇深的米拉·乔沃维奇举枪狂扫,让僵尸们血肉横飞的火爆,令观众们无不热血沸腾。
9. 机器人总动员
《机器人总动员》讲述了地球上的清扫型机器人瓦力偶遇并爱上了机器人伊娃后,追随她进入太空历险的一系列故事。 这影片除了里面的爱情主题,还讽刺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包括肥胖、 环境破坏 、消费主义、领导能力等问题。当故事进行到了离开地球,到达太空城的时候,一些社会问题也在这部科幻动画电影中被以隐藏化的形式郑重地提了出来。电影中讲述的是一个迷人且有趣的机器人的爱情故事,非常适合整个家庭一起观影。
10. 阿凡达
《阿凡达》 主要讲述人类穿上阿凡达的躯壳,飞到遥远的星球潘多拉开采资源。受伤后以轮椅代步的前海军杰克,自愿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潘多拉。在结识了当地纳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后,杰克在一场人类与潘多拉军民的战争中陷入两难。
电影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风景,展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星球,各种不同形态的植物发着光,声势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还有色彩艳丽的飞龙等动物,无论是3D效果还是故事都非常棒。
摩尔人是指哪里的人?
最近发生有关“摩尔人”的两件事:一件发生在国内,一名黑人在上海商场偷东西被发现,其中国籍女友一再强调“他是摩尔人”,抗拒民警带这名黑人回所里;另一件发生在美国,一伙自称“摩尔人”的团体在高速公路上与警察武装对峙,最后11名重武装人员遭到逮捕。
这两件事情里的摩尔人,其实是一种超越人种的概念,跟历史上我们所称的摩尔人,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又有着巨大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发源于美国,我们不排除当中有来自旧大陆的摩尔人后裔,但更关键是现在的成员多数是非裔黑人,他们的祖先可不是摩尔人。
为什么美国非裔黑人热衷自称“摩尔人”呢?原来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旧大陆的摩尔人远比印第安人要早到达美洲,从某种程度上说摩尔人对南美洲、北美洲拥有主权。当然,这种横空出世的历史,有些人称之为“发明历史”。
一些美国人借助这概念,自称是“摩尔人”,其一大特点是不承认美国宪法、不纳税、不考枪证等等。加入这些组织的人,就觉得自己凌驾于所在地其他人之上,不受到任何法律的约束,可以随意干自己要干的事情。
在文章刚开始提到的那位黑人小偷,他的中国籍女友显然是被洗脑,面对上海民警公然发出“摩尔人也是中国人呀”“他说你们没权利带他走”等等言论。有时间,大家可以搜一下视频看看,这样的摩尔人是有些嚣张。
在美国国内,摩尔人组织其实造成不少麻烦,尤其是极端分子。他们不仅会枪杀警察,而且对同为非裔的其他黑人也不手软,自认为比这些黑人要高级。
那么,历史上的摩尔人,是怎样的存在呢?他们都是穆斯林,大体上可以分为4种:
1、西撒哈拉阿拉伯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撒哈拉沙漠西部地区,他们跟当地的柏柏尔人、尼格罗种人(黑人)通婚,产生的后裔。
2、进入西班牙的北非人:公元8至13世纪,伊斯兰教在西班牙扎根,大量的北非人来到西班牙(柏柏尔人、阿拉伯人为主)。
3、非洲西北部靠地中海沿岸的穆斯林:这是近代欧洲人的一种泛称,他们把这些在海滨生活的穆斯林叫做摩尔人。
4、斯里兰卡的阿拉伯人后裔:公元8世纪开始,不少阿拉伯商人在斯里兰卡定居,他们的后裔也被叫做摩尔人。
码字这么多,现在总结一下,“摩尔人”是指什么人?
从历史角度看,摩尔人的出现跟伊斯兰教的传播紧密相关,他们都是穆斯林。主流是来自非洲西北部,支流是一部分阿拉伯人移居海外,其后裔也被纳入摩尔人的概念。
从现实角度看,在美国出现的“摩尔人”,很大程度上已经排除血缘、宗教的联系,纯属一个政治概念。他们是一群相当任性的人,基本上无视法律、道德的约束,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让你推荐2022必读十本书?
如果让你推荐2022必读十本书,我会推荐这十本书。
01
克拉拉与太阳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英] 石黑一雄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原作名: Klara and the Sun译者: 宋佥出版年: 2021-3
“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
~
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她坐在商店展示橱窗里,注视着街头路人以及前来浏览橱窗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她始终期待着很快就会有人挑中她,不过,当这种永久改变境遇的可能性出现时,克拉拉却被提醒不要过分相信人类的诺言。
在《克拉拉与太阳》这部作品中,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探索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
~
“你相信有‘人心’这回事吗?
我不仅仅是指那个器官,当然喽。
我说的是这个词的文学意义。
人心。你相信有这样东西吗?
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特个体的东西?”
02
《哥本哈根三部曲——童年;青春;依赖》
(The Copenhagen Trilogy: Childhood; Youth; Dependency)
著:托夫·迪特莱夫森
译:蒂纳·努纳利和迈克尔·法瓦拉·戈德曼
出版:斯特劳斯吉鲁出版社
迪特莱夫森精彩的回忆录其实在六十年前就已经在丹麦出版过,此次结集出版,本书详细描述了她艰苦的成长经历、职业道路和无情的成瘾:有力地描述了她为调和艺术与生活而进行的斗争。她14岁开始工作,20岁出头就成为了著名诗人,在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同一个精神病医生结婚,到了30多岁时又绝望地依赖阿片类药物。然而,尽管她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这三本书加在一起,展现了惊人的清晰、幽默和坦率。
03
《北美客》
作者: 刘群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品方: 博集天卷出版年: 2021-4
2016年一个酷热的夏天,经过轻微缺氧的14小时飞行,在刺鼻的咖啡味、啤酒味、饭菜味,脚丫子的汗味,邻座吃完牛腩饭后“嗷”的一声对天打出的膻味中,我到达了华盛顿,以被警犬鉴定过的“良民”身份进入美国,开始了作者横贯、纵贯北美大地9387公里,并就读伯克利、哈佛两所大学,连续四个夏天的游历。
我记下沿途遇到的有趣、乐观和温暖的人,还有走过的城市和荒原。
除了寻访一些名人的轨迹外,我邂逅了更多令人唏嘘或者令人忍俊不禁的普通人,他们有警察、船长、狱卒、教授、性工作者、华人、骗子、房东、小店老板、同性恋人、富人、流浪汉、新移民、犯人,这片土地上的人,每人都有生活的不如意,却也有生活的光亮。
《北美客》一书的角度,似乎类似于“背包客看美国”,但又并不是如此简单。作者并没有把书写成《on the road》的致敬版,反而保留了它独有的特色和视角。
人如果没有古怪念头,就宛如黑暗森林里一具没有思想的活尸体,抑或是太阳暴晒下那张脱水的人皮。
磨驴或许也可以有一次出逃。
04《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作者:[美]伊莎贝尔·威尔克森 译者:姚向辉 顾冰珂 版本: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1
在本书中,作者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提出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归根结底是一个名叫“种姓”的社会建构:它假设一个群体因为某种天生条件而比被定为更低等的其他群体更聪明、更有能力、更有资格,并据此分配谁更拥有权力、资源、尊重和权威。这是一套被安装在我们每个人潜意识里的程序,它可以是肤色/种族,也可以是性别,还表现为财富阶层、宗教信仰。
这并不只是黑人与白人的事,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困顿于种族问题的大环境下。众所周知,白人至上是在三角贸易帝国殖民扩张期间衍生并且愈演愈烈的,多少年来人们试图矫正这一观点但似乎等级制度已经深入血液。书中提到,白人与黑人之间人为形成的这道鸿沟亦迫使亚裔、拉丁裔和原住民这些中间种姓与非洲裔新移民在这个两级制度之中寻找自身定位,讨好支配种姓(白人),服从他们制定的规则,远离和鄙夷被支配种姓(黑人)。这种“排序”或许现在依然残存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影响我们对自身和他者的看法。
05《刹那》》
作者: 何向阳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品方: KEY·可以文化出版年: 2021-9-1
《刹那》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评论家何向阳的第三部诗集这些诗歌写于2016年,收录108首短诗和35幅摄影作品,记录了诗人在短短几月间经历母亲离世、父亲与自己双双遭遇病痛的艰难晦暗时光。诗集延续着何向阳近些年诗作的时间与存在之思,携着身体的病痛记忆踏上诗歌形式的冒险。真实记录了作者生命中最艰难、晦暗与残酷的一段时光,也见证了某种寻找与重生。除诗歌外,诗集还收入作者本人摄影作品35幅。
“我从未在一部作品中这样直接、开放、断然,从未这样从身体到心灵到灵魂全然打开,释放本心。这部以断句面目呈现的诗集之于我个人的价值超出一切文字,这可能也是生命的隐喻。毕竟,藏在评论之后的文字多思、犹豫、沉郁而怀疑,当生命中的一些事物猝不及防,推至面前时,你所能使出的应对可能只会是诗。”
06
奶酪与蛆虫
作者: [意]卡洛·金茨堡出版社: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 理想国副标题: 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原作名: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译者: 鲁伊出版年: 2021-7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圣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圣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最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07文城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余华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出版年: 2021-3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
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讲述南方小镇上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的人生故事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铺开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在民间叙事中融入魔幻色彩,时空绵延,人物纷杂,情节跌宕,谱写一曲关于命运的荒诞史诗。
细腻而宏大,舒畅而勇猛,夹杂着黑色幽默,道出生命的脆弱与柔韧。
08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作者: [美]洛莉·戈特利布出版社: 果麦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出品方: 果麦文化原作名: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译者: 张含笑出版年: 2021-7-28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本书是2019年美国众多媒体推荐的心理自助书——它荣登《纽约时报》《时代》《人物》《综艺》等媒体年度必读书榜单,是美国亚马逊当年度销售TOP10图书、哈佛商学院年度推荐图书,它的有声书版本也是当年Audible非虚构类有声书第一名。刚上市一个月,这本书就冲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TOP100和《纽约时报》畅销榜;出版两年来,已经在全球授权了四十多个语言版本,总销量超过七十万册。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09
精英的傲慢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美]迈克尔·桑德尔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出品方: 漫游者副标题: 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原作名: THE TYRANNY OF MERIT: Can We Find the Common Good?译者: 曾纪茂出版年: 2021-9-1
引领当今世界思潮的重要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作者迈克尔·桑德尔时隔8年重磅新作
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反思美国梦的破碎,揭示教育的目的、工作的意义,应答当代社会的热议话题,剖析西方政治分歧的根源,启发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每个关心社会公平的人,都请读一读这本书
大学文凭是通向成功的敲门砖吗?赚钱越多的工作,对社会贡献越大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就是公正的吗?当公平的假象造成撕裂与对立,跟随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工作的价值与成功的定义,是每一个社会和个体都需要经历的思辨
桑德尔亲自为中文版书写寄语,期待与中国读者探讨公正、美德与成功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作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濂、复旦大学教授陈云诚挚推荐;《时代周刊》《泰晤士报》等40多家权威媒体热评好书。
10
坠物之声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哥伦比亚]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品方: 世纪文景原作名: El ruido de las cosas al caer译者: 谷佳维出版年: 2021-1
·首部获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的拉美小说,全球30国读者热情捧读——·比《百年孤独》更现实,比《毒枭》更真实。
·一段家族命运浮沉,一部哥伦比亚当代秘史
2009年,曾经生活在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私人动物园里的一头河马逃走并被射杀了。这个新闻让安东尼奥·亚马多想到了他曾经的一个朋友,神秘的里卡多·拉韦德。
1995年,他们在一家台球厅结识,那时的亚马多是年轻的法学教授,拉韦德则是出狱不久的落魄中年男人,他们一度走得很近,差点成为洞悉对方秘密的知心好友。
1996年的一天,他们在街头遭遇枪击,拉韦德死了,亚马多身负重伤,陷入创伤后应激障碍,家庭生活因此摇摇欲坠。
两年以后,亚马多再次回到出事的地方,为了摆脱痛苦,他必须回到过去,解开缠绕在他身上的谜团。这时,一个陌生电话让他踏上了寻访过往的旅程,许多秘密也得以逐一揭开。
精彩书评
沉静优雅……巴斯克斯是一个机智的说书人,场景和对话都闪耀着精心挑选的细节。他的主题在不同家庭的相似之处、注定不幸的飞行,甚至是反复出现的河马主题之间令人信服地发出回响。他凭借一种逼真的有着自己说服力的现实主义,摆脱了加西亚·马尔克斯长长的阴影。
日本神风特攻队主要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神风特攻就是敢死队,是日本实施自杀攻击的特殊飞行队。
这个自杀敢死队与当今恐怖分子煽忽的“人弹”差不多
它们是通过军国主义思想、神道教宗教、青年人热血洗脑出来的。
神风特攻的创立者是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大西泷治郎中将。
当时日薄西山的日本在太平洋上已经全面落败
飞机的产能还算是勉强能凑得上数
可飞行员却让美国人的“射火鸡”割了一茬又一茬
特别是海上作战,坠海飞行员鲜有生还者
随着航空力量的全面下风,日本飞行员是上一批送一批
全让美军刷了人头
美军越打越油,日军越打越菜,被守着泉水往死里虐
这让日本人愁眉苦脸,飞行员的培养极耗资源,还需要时间
但日本已经没有时间了
靠好不容易憋出的资源,造出飞机,再让菜鸟一回合送掉
这肯定划不来,菜鸟们甚至没法高效准确地投弹命中敌舰
无论如何都不对劲,必须得研究
大西泷治郎注意到了一个现象
有些飞行员在飞机被击伤或打红眼的情况下
会以撞击的形式与敌方同归于尽
这种鱼死网破式的行为在日美双方中都存在
如42年中途岛战役时,美军上尉理查德·弗莱明驾驶B-17轰炸日舰
日军三隈号重巡洋舰的炮火将这架B-17打伤起火
明明不能活了,弗莱明却非要操纵飞机找三隈号垫背
“轰隆”一声,爆炸从甲板钻到轮机舱,当场就焚化了一批鬼子
三隈号遭到重创,轮机舱大破,跑都跑不动
次日,美军轰炸机找到了蠕动的三隈号,将其炸成韭菜蛋花
……
受到启发的大西泷治郎,突然想明白一些事
1.拿战机去撞击军舰,很有效啊!
2.菜鸟们炸不中军舰,但可以撞!
反正菜鸟们出去也是送,与其毫无意义地给美军刷分
倒不如一开始就抱着必死的决心搞“特攻”!
如果“特攻”能取得奇效,那么日军何愁不能实现战略翻盘?
我大日本帝国的士兵叫他去死它就去死,你美国行吗?
最起码,它能让日本获得一丝喘息之机
能实实在在地以牺牲换来对美军的杀伤
而非让菜鸟们飞蛾扑火,给美军刷出无数含水的王牌
特攻看着凶残,实际站在日本指挥官的角度,它是种高性价比的交换
实际上,大西泷治郎也是没办法了
他在军事会议上明确表态:除了拿装了炸药的神风机去炸瘫美军航母,否则没有办法了
大西泷治郎其实自己也知道这逻辑不对头
他称之为“特攻是统率的旁门左道”(特攻は統率の外道である)
还表示:“我的名声是盖棺不定的,百年之后,人们会理解的”。
(わが声価は棺を覆うて定まらず、百年ののち、また知己なからんとす)
时任缅甸傀儡元首的巴莫,亦大拍马屁,称:
“特攻队是个在世界战争史上看不到的爱国心的流露,今后一定会流传千年。”
(特攻隊は世界の戦史に見られない愛国心の発露であった。今後数千年の長期にわたって語り継がれるに違いない)
不过,日本战后对神风的定论是“特攻是最大的罪恶之一”(特攻を最大の罪悪の一)
昭和19年(1944)10月20日,神风特攻队被编成
许多被忽悠进来的飞行员都非常年轻
大西泷治郎带兵多年,他很清楚,年轻人好煽动,血气旺,不怕死
这些年轻的二愣子思考的少,多愁善感的多,胆大包天
最好还是刚从学校和家里忽悠出来的年轻人,性格太滑头的都不能要
他们不像混迹部队许多年的老油条,又奸又狡满肚子花花
事实上,各种神风特攻里确实出现了不少油滑的异类
比如有个叫佐佐木友次的飞行员(21岁)
他是陆军第一回特攻队“万朶队”的成员
此人硬是出了8次任务,全都找借口飞回来了
他存活的秘诀就是:上场前比谁都有志气,上场后比谁都怂
即便飞回来了,也要痛哭流涕地表示:
“果咩!没死成真的很遗憾,下次一定会死的……”
大西泷治郎把目光盯在了海军航校上
他亲自从中进行筛选,找了23个自己亲自调教出的学生
这些飞行员一边封闭训练,一边接受军国主义洗脑
很快,他们就成了彻头彻尾的自杀人弹,全都自愿为国捐躯
次日,也就是44年10月21日
已经被糜烂的战局烤到七分熟的大西泷治郎,宣布神风特工队正式迎敌
特攻队分为:大和、敷岛、朝日、山樱四小队
一出战,神风们就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巨大的战果无疑激励了日军,神风特攻开始遍地开花
大西泷治郎扩大了神风的队伍,大量飞行预科生都被忽悠成神风队员
这些人极为年轻,多在17、18岁
战后统计,日本航校中参加“神风”的少尉候补生以上人员死掉了769人
其中648人是飞行预科生徒
除此之外,日本海军还从各种能扒拉来人的地方,忽悠人加入神风特攻
全都是年轻人甚至少年,有的殖民地青年都没放过
海军的神风特攻扩大后,陆军也有样学样
而且表现得比海军更残酷
那些拆掉起落架轮子、不发降落伞、不允许返航之类的事儿大多是他们做的
日本海军实际上允许返航,也携带着伞具
他们一般不需要逼迫,不需要在飞机上捣鬼,脑子早给洗傻了
“神风”这种行动最后已经演变成了日本的全军运动
各个部队自己就能组建自杀飞机的特攻队,专门煽忽了一帮人搞自杀撞机
有的飞行员打着打着,也会受“神风鼓舞”,采用撞机打法同归于尽
比如战争末期,有架日本战机孤独地起飞,连撞了两架B-29轰炸机
冲绳战役后美国尼米兹上将表示:
“我们海军遭受的损失比战争中的任何一个海域都要大得多。”
“沉没30艘,损坏300艘以上,9000人以上死亡、失踪或受伤。”
“日本的航空攻击、特别是自杀攻击是损失的主要原因。”
此战美军具体的损失是:
海上战死失踪4907名,战伤4824名,舰船沉没36艘,损伤368艘,飞机损失763架
这还是有将近一半自杀机没找到目标返航的结果,毕竟都是菜得抠脚的菜鸟
日军对此事表现的挺微妙
有的人破口大骂,有的则为之振奋,仿佛找到了对付美军的新大陆
这愈发造成了神风的泛滥
据说,正因为神风太狠了,美军觉得日军太疯狂太难搞,才扔下了原子弹
一个将自杀攻击玩得如喝水吃饭一样的民族,美军没有信心小代价地战胜
大西泷治郎在战败后剖腹自杀,遗书为4000个日本青年之死道歉。
日本的博物馆里也有一些自杀飞行员的遗书遗物
只言片语间都是人间的酸楚,这些军国主义的陪葬品死得一钱不值
武田竹司少尉(18岁)
1945年4月12日,第三回神雷樱花特别攻击队
作为一式陆攻的乘员出击,在西南诸岛方面战死。
遗书:“想吃最喜欢的年糕”
相花信夫少尉(18岁)
1945年5月4日,第七振武队,出击战死。
遗书:“仰慕母亲”(对不能喊妈妈的继母说的)
穴泽利夫大尉(23岁)
4月12日,陆军特别攻击队第二十振武队
驾驶“隼”式战机,围着女式围巾冲进美舰
为围巾的主人,未婚妻伊达智惠子留下了半截烟头
你觉得这是爱国的情怀和勇敢吗?我从不这样认为
它们不过是法西斯恶魔死到临头的垂死挣扎和惨叫
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造就了这批死得无聊又无谓的亡灵,然而它们迄今仍徘徊在日本之上。
迟早有天,有人会让忘却和美化侵略史的日本人,老老实实地补习功课。
让你瞬间想起难以忘记的五部电影是什么?
让你瞬间想起难以忘记的五部电影是什么?引子
首先小编脑海中浮现了许多经典难忘的电影和场景,但是,难忘的还是这五部电影。而且想到的是科幻电影,特别是以前在08年左右时,回忆那时刚刚从到了城市读书,特别喜欢星球大战中的光剑,对科幻特感兴趣,下面的这截图就是我个人微信上的个性签名,从中说明这些电影在我的脑海中已经难以忘记了。
一、我们首先来说第一系列,也是作为童年时代的巨大幻想燃放,这就是《星球大战》 系列。电影《星球大战》第一部在1977年就上映了,而且那时的特效已经做得非常的酷炫了,而那时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头一年。而且本片获得了第50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剪辑,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声效六项大奖及特殊贡献奖(本•伯特 Ben Burtt),并获最佳电影,最佳男配角(亚历克•吉尼斯),最佳导演(乔治•卢卡斯),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四项提名。特别是视觉特效方面我们国家现在都才初见成效。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豆瓣现在评分8.3。
接下来的第二部和第三部都陆续上映了,这些电影的播出出现了大批的星战迷。
而就像在豆瓣上的网友@幽灵不会哭 所评论的那样:
||《星球大战》的美术设计、道具布景、视觉特效和音响效果,每一项都可以大书特书。1999--2005年的三部前传的最大价值是让我们再回忆起1977年《星球大战》中的那些经典镜头。是的,星战给了我们开启几代人的回忆。
《星球大战》系列,加上前传: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1999年);星球大战2:克隆人的进攻(2002年);星球大战3:西斯的复仇(2005年),总共六部曲,其实说起来,这六部曲合起来已经非常的了不得了。
再算上还在继续拍摄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2015年);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2017年);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2019年)。现在总共9部。
二、第二系列,也是第二部,《人猿星球》,1968年上映,豆瓣评分8.2。那真是一个科学幻想的时代,在2010年左右看的电影,觉得很不错,剧情开始:一艘出发自二十世纪的宇宙飞船经过6个月近光速飞行,约经历了七百年的时间,船长泰勒(查尔登•海斯顿 Charlton Heston 饰)设定好自动飞行状态后,飞船最终还是坠落在公元3978年的一颗陌生星球上。泰勒和两名幸存队员发现该星球与地球环境相当,而且存在没有语言能力靠采集为生的人类,不待泰勒进行进一步的考察,一群具有智能的人猿突然出现将一众人类捕获。。。。三、第三部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我比较喜欢2005年版本的, 正如豆瓣上网友所说:天马行空,稀奇古怪,不过片中有些说法还是很有哲理与思辩性的。还有,那个忧郁的圆脑袋机器人实在太可爱了~
四、电影《月球》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介绍吧:未来世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地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遏制这种现状,一家名为月能工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应运而生。该公司致力于月球能源的开发,通过采集氦-3来满足地球对能源的需求。月能公司在月球设有基地,山姆·贝尔(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 饰)正是该基地 上唯一的工作人员。山姆是公司聘用的合同工,他已在月球孤零零地生活3年,陪伴他的只有智能机器人戈蒂(凯文·斯派西 Kevin Spacey 饰)。枯燥乏味的生活令山姆归心似箭,在还有两周就离开月球的时候,山姆偶然遭遇一起事故。醒来后的他发现戈蒂似乎对其有所隐瞒,公司高层也拒绝他的回程请求。山姆借机逃出基地,却在事故发生地点发现另一个自己……
从小就对外太空有奇思妙想,看了电影月球更是忘不了了。
五、最后一个,也是一个神作——《黑客帝国》。这个系列电影让人神往,让人产生无尽的
思考。我们来看一下简介吧:
不久的将来,网络黑客尼奥(基努·里维斯饰)对这个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产生了怀疑。他结识了黑客崔妮蒂(凯莉·安·摩丝 饰),并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饰)。墨菲斯告诉他,现实世界其实是由一个名叫“母体”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人们就像他们饲养的动物,没有自由和思想,而尼奥就是能够拯救人类的救世主。 可是,救赎之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到底哪里才是真实的世界?如何才能打败那些超人一样的特勤?尼奥是不是人类的希望?这是黑客的帝国,程序和代码欢迎大家的到来。和客帝国的世界一重接着一重,让我们更是怀疑了现实世界,我们会不会也是生存在虚拟世界,还包括了很多的哲学思考。
而且《黑客帝国》第四部也会在2021年上映,我到时也会去观看的,期待中。
结束语:这五部电影中,其实我也比较喜欢看网友的评论文字,里面有许多的有意思的话语。对于喜欢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网络上再搜索下,大家喜欢的也会在里面能够找得到。网络世界也是世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