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广告被指“照搬”,法系车国内市占率为何只有129?
刚刚过去的2018年,以法国标致、雪铁龙和东风雷诺为代表的法系车系,在华全年销量仅仅为30.7万辆。仅占据全国总共2235万辆新车销量的1.30%左右,整个法系品牌的销量甚至不如中国品牌一个单一品牌的销量。德系大众一个品牌400万的销量,更是让同为合资品牌的法系车汗颜。这让进入中国市场甚早的法国标致,和大众等品牌相比时,最终的结局是天渊之别。
其实,前些年法系车型在中国市场还是比较认可的。早年法国标致进入中国,占领一些市场并迅速衰落之后,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浸,从2009年至2014年销量成绩,是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市场占有率高达3.69%,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据,颇有和日系一决高低的气势。而从2016年到现在,销量开始放缓,增幅和几年前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甚至下滑到目前市场占有率1.30%的水平。
为何会出现别的合资车型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法系车型却处于如此的情况呢?
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是产品的定位和设计的理念和中国市场的需求相悖。第二就是产品的本身和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相符合。其实这两点归根结底都可以归根到一点去,那就是产品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在提到法国标致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它们的车型充满法国的浪漫主义。但这个浪漫给我们消费者带来什么呢?那就是法国标致品牌旗下的产品,外观设计的特立独行!这些特立独行的外观内饰设计可能在欧洲和美洲的市场能得到认可;毕竟,他们的消费者个人自主思维更强;思维和喜好更加分化,审美观也更趋向更多个维度,而法系独特的设计可能被他们接受。比如标致系列车型,什么猫抓式尾灯设计;4008的异形大灯设计;这些对于中国的消费者而言,仅仅从设计理念上,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是不能接受的。
中国的消费者深受几千年的正统和天圆地方的理念所左右。而车辆的大灯可以说是汽车产品的灵魂体现。不能接受特别的、不规则的形状的大灯和尾灯设计。而法国标致系列,提供了在大众的眼里,可以说是奇形异状的大灯和尾灯设计。让中国的消费者去选择一台感官都不能接受的车型,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这一点反映在法系车型的内饰设计上也是如此。虽然它的内饰可能很精致,按钮旋钮甚至经过镀铬和其他方式的处理,但从使用的角度上,让我们首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习惯,才能去完美熟练的操作。其实这点法系车要跟日系好好学习,他们更趋向于以人为本;设计尤其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他们是让产品去迎合消费者的习惯;而法系车型却让消费者去习惯车子。这就是法系车出现目前情况最重要的因素。
还有一点还是以法国标致作为案例。标致的产品底盘系统,大规模的采用后板车悬挂,并且可以说是把板车悬挂调教的出神入化,能调教出非常运动的感受和很好的舒适性。但是,虽然他的产品调校功底非常好,但作为消费者而言,我花了更高级别的钱,肯定想购买到一台各方面“量”都十足的车型。因此,哪怕调教的再好,我也需要独立悬挂。就这一点,法国标致仍旧我行我素,始终没有改变;他们似乎没有从来没有正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对自己的一切都体现出法兰西贵族的高傲!但是,别忘了你是一台销往全球的产品,你不迎合消费者,消费者就可以不选择你!
另外,对于前些年爆发起来的SUV浪潮,法系车缺少足够积极的应对方案!哪怕作为国内销量最大的合资品牌大众,在在2018年都推出众多车型,期望起的晚,却想赶个早集,去尽力迎合市场的需求!但中国纵观法系的各个品牌,对于市场爆发式的需求,却没有做到自己应做的事情。按说这对在中国市场就已经偏弱的法系品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在中国品牌SUV车型霸占的SUV车型销量榜的时候,如果能先德系和日系车型一步,迅速的推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审美观,实用理念的SUV车型,无疑能在当初的市场之下分得一杯羹,获取丰厚的利润,并且能重新在消费者眼前耸立起来,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可是所有的法系品牌并没有如此做。
总结法系品牌为何在中国处于如此的境地,还是因为他的产品因素;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从机械层面等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随之做出变化来应对。比如在2017年SUV市场的增幅还达到15.3%,只要在2017年或者以前,推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SUV车型,都能让它们的情况不至于处在如此的境地。现在在认真起来为时已经晚!2018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大幅下降,包括SUV车型的增幅都已经大幅降低,一个机会被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缤智和飞度比谁更省油?
省油耐用的SUV是本田缤智,本田缤智是广汽本田在2014年北京车展上发布的一款小型SUV,本田缤智的底盘技术是照搬本田飞度的,本田飞度我们都知道,它的质量评分是非常高的,所以和本田飞度共用平台的本田缤智也是比较耐用的。而且本田缤智的油耗非常的低,缤智的1.5L车型百公里油耗仅为6.47L,但它的马力却达到了131!
国产汽车设计为什么普遍难看?
如果说十年前的话,你说“国产汽车设计普遍都难看”我是不会反驳的。但如今的国产车的改变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翻天覆地了,我觉得这句话已经不适合了。
咱们就说SUV产品,现在长城WEY旗下的VV7和VV5能说难看吗?不论从车标的设计还是整体的线条感,VV7和VV5的颜值绝对是那种能让你回头多看两眼的那种,这种设计肯定不能说难看了吧。除了WEY之外呢,还有吉利的领克。吉利的领克01走的不是WEY犀利的风格,但其独有的特点还是能够让人记住的。还有前不久推出的蔚来ES8,极具未来感的设计甚至丝毫不输特斯拉。
其实,所有的汽车企业在产品设计上都是一点点的改变而来的。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的改变,而产品以及车标的改变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比如我们熟知的奔驰宝马等百年汽车企业,其车标也是不断的演变才到现在的。不过,实话实说,一款车销量的好与坏,与车标的关系不太大。从客观上来分析,只有车型做的不好(这部分包括外观设计),人才在潜意识里映射出这款车的车标不咋的。如果一辆车的产品力都符合要求,你会因为车标而放弃一辆车吗?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肯定都是否定。
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国产车的动力总成以及外观设计都是照搬而来,发动机内部的还好,但外观上抄抄改改的确很有吸引人的地方。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车已经有了自己的原创设计,国产汽车的设计已经变得不再难看。
国产车质量过得去的有影响力的是否就这五款?
国产车质量、影响力以及技术水平,目前看属于“一超多强”的格局。我们以合资的平均水平画一条线,超过这条线的列为一线品牌,也就是多强,而题目中所列的五款车,四款都属于多强之一。
宝骏宝骏严格来说属于合资品牌,虽然在宝骏这里,国产和合资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了,但它的全名仍然叫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包括五菱也是一样,利润通用都是要拿走一半的。
哪怕不考虑国产还是合资这一因素,宝骏的质量、影响力和技术水平也是上不得台面的,放在国产车里,顶多就是个二线。从技术水平的角度来说,只能是三线。用的都是通用淘汰下来的技术,技术落后,但是外形打造的还不错,比国产车还像国产车。
多强之一、吉利吉利是我目前比较看好,但是未来并不看好的一个品牌。现在的吉利,尤其是在收购了沃尔沃之后,把沃尔沃的技术、管理以及品牌价值利用到了极限,让吉利也产生了蜕变。不仅仅是让星瑞等车型上用上了沃尔沃的发动机,在企业的管理,品控,等方面,吉利也吸取了养分。
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并没有直接派人去接管,而是让吉利这边各个岗位抽调了一部分骨干到沃尔沃,同时从沃尔沃那边也抽调了一部分骨干来到吉利,两边取长补短,不光学习技术,更学习理念和管理。之后双方打造出领克这一品牌,的确堪称国货之光。
尴尬的是,领克说自己属于合资品牌……或许,贴上合资的标签,能多买几辆车。
多强之二、哈弗(长城)国产SUV领军者,销量榜里铁打的H6,奠定了其地位。而对于哈弗(长城)以及WEY的解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销量。长城的柠檬平台、湿式双离合,以及目前当家的1.5T,2.0T发动机,都是独当一面的存在。以H6为例,不仅仅动力总成成熟,整体车辆的设计、品控、用料都堪称厚道,多年的销量冠军并非浪得虚名。
再比如搭载GW4C20B的F7X,最大马力224Ps,最大扭矩385牛米,百公里加速可以破7秒。比之30万级别的合资性能车也毫不逊色。
包括在插混领域,DHT平台已经发布了,首款DHT车型将会搭载在长城WEY摩卡上,虽然现在还没发评价其表现,但是彰显出的技术水平也值得期待。
当然,长城也不是没有缺点,我个人对它的意见就是——山寨降逼格。本来有技术,有里子,可是在外观设计上,总还让人诟病。坦克800,谁看了谁说像库里南,欧拉朋克猫,更是照搬人家甲壳虫的设计。我觉得啊,过去,咱没根底的时候,学人家没啥,可是现在你发动机变速箱都自己研发了,就差一个外观吗?就不能自己设计吗?
多强之三、长安长安在一线品牌中,品控做得也是相当不错的,可是用料却是最不厚道的,最合资的。感觉国产车企,只要和国外品牌合资的,多多少少都会学点减配的“本事”,懂车帝做了一期H6和CS75P的对比拆解,长安的用料真实有点惨不忍睹。
不过话说回来,长安的投诉率并不高,而且蓝鲸发动机的确是有很高的水平。像是锐程CC,CS55,蓝鲸版的逸动,都是非常值得购买的车型。
只是,现在长安面临的问题是燃油车的转型,在新能源领域,长安并没有什么建树,在不久之后的产业升级中,很有可能被落下来。
多强之四、红旗这是中国本土,天生带着贵族基因的豪华品牌。哪怕它现在你看不出什么来,但是,这个名字放在这,它什么都会有。现在它有自己的发动机,有自己的底盘,虽然发动机的表现并没有太过出色,但是性能足够,驾驶体验不错,油耗略高也算不上什么大毛病。
红旗承载着中国人的信仰,国家也在有意去扶植,所以它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是肯定不会被落下的。未来,不管是纯电还是插混领域,哪里不行补哪里。听说现在已经订购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想必在新能源领域要有大动作。
多强之五、广汽销量很一般,但是技术实力还是有的,甚至可以说,在多强之中也能排在前面。广汽传祺的1.5T、2.0T发动机,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都是一流的水平。新能源领域里,分出去的埃安也稳稳地站住了脚跟。MPV领域里的M8,轿车里的GA8,其实都属于被埋没的好车。也正是受早期GS4干式双离合的影响,以至于广汽的车型始终很难打开市场。
总结起来,广汽的技术水平一流,品控也不错,但是现在在为之前的口碑买单。
而且,广汽埃安多次吹牛,就连中科院院士都出来打脸了,对品牌形象是个不小的打击。
多强之六、奇瑞奇瑞行不行?别人问我的时候,我只能这么说,买1.6T的吧,1.6T发动机+格特拉格的7速湿式双离合,还算不错。对得起十来万的价位。
奇瑞分出过多个子品牌,乱七八糟的,现在能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大概就只剩下捷途和星途了。捷途汽车我经常推荐,1.6T和虎8是一样的动力总成,用料能差一些,不过现在是终身质保了,值得信赖。而星途则有点对不起那个价格,包括被人寄予厚望的星途揽月,价位已经触碰到了插电式混动的区间,产品的竞争力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就一款1.6T,奇瑞也在自主品牌里有一席之地,而且现在有2.0T了。
只是,在新能源领域,奇瑞并没有什么建树。
以上七个品牌都属于国产一线,也就是多强之一,性价比都要远超同价位的合资车水平的,甚至同级别对比也不落下风。当然,我一个车评人所了解的信息也有限,毕竟人家厂家有很多技术储备是并不对外公开的,只是一家之言罢了。
一超:比亚迪多强之间,难分伯仲,不过作为超级存在的比亚迪,优势就相对明显了。我们都知道,比亚迪在三电领域里独树一帜,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全部三电技术的车企。另外,不光是电池电机电控,在燃油车领域的发动机,比亚迪也走在了世界前列。骁云1.5L自吸发动机做到了43%的热效率,目前在量产车中排第一。现在各大车企纷纷表示停止内燃机的研发,这个记录很有可能被保持下去……
43%的热效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亚迪能通过电控系统,让电机辅助发动机,使其始终保持在43%的效率区间。比亚迪秦Plus DM-i,百公里3.8L油,还是保守计算,实测甚至可以低于3L。当然,用插电式混动和燃油车相比,不是一个技术模式,可是……凭什么一定要把插电式混动和燃油强行分开?燃油车能做的事情,插混车都能做,没有续航焦虑,一样可以当油车。而且更加省油,动力更强,体验更好。
之所以把比亚迪列为超级车企,从现在资本市场的反馈中也能略见一二。比亚迪目前市值已经超过了奔驰,仅次于大众丰田和特斯拉,位列第四。可见资本市场对其的看好。而比亚迪自己也的确有实力。DM-i车型完全做到了对燃油车的技术碾压,刀片电池,安全性更是给纯电车树立了标杆。不得不说,燃油车的淘汰已经不可避免,而这第一枪,是比亚迪最先打响的。
凯越525x双摇臂和500x双摇臂的区别?
凯越525X和500X双摇臂在外观和动力部分有所区别。
1. 外观:凯越525X的外观设计借鉴了一些宝马和本田休旅冒险车的元素,但并没有完全照搬。车友们对这种外观设计的吐槽和反感并不大。而凯越500X的外观则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可以看作是老款凯越500的升级版。
2. 动力:凯越525X由隆鑫提供的KE525发动机,排量从471cc增加到494cc,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别提升到39.6kw和50.2nm,并且标配滑动离合器。而凯越500X的动力部分没有变化,依旧使用老款凯越500的471cc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也没有变化。
总的来说,凯越525X和500X双摇臂在外观设计和动力部分有所不同,但具体的区别需要根据实车体验和官方数据来确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