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宝马被欧盟罚款67亿元,无人驾驶汽车究竟何时到来?
刚看到一则新闻。
来自外国的记者朋友体验了一下中国的高科技,北京燕房线无人驾驶列车,载着一帮游客进行了试运行。这辆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明年即将开通。
当然,说是无人驾驶,其实还是有人的。
这些工作人员都“躲”在幕后,敲敲键盘就可以控制一切。目前,无人驾驶列车技术已经成熟,早在2002年,丹麦就已应用。
所以,我和你一样,并不感觉有什么新奇的。
不过!
就在10月份,由中国中车株洲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列智轨列车在“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株洲实现上路运行。
试乘途中,列车还演示了一段“无人驾驶”,驾驶员双手不触碰方向盘,列车自动调节方向,遇到障碍减速停车。
预计在2020年可实现自动驾驶,届时,我们对满大街跑着“幽灵车”的画面,就不会感到恐惧了。
听了半天,这些貌似对于我在地铁上挨挤这事儿并没有卵用!该后背贴着后背还是贴着,该前胸挤着前胸还是要使劲地挤。
但无可争议的是,无人驾驶的日子正在悄悄逼近我们的生活。
还记得今年7月份的时候,百度大BOSS李彦宏,因将无人驾驶车开上北京五环嘚瑟,被北京交警查了!
查得好!
我连车都没有,你都开上无人车了,瞧把你能的!
还有一个消息,据外媒报道,Alphabet旗下谷歌的专攻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Waymo公司,已于近日向美国交通部提交了一份43页的安全报告,详细说明了Waymo为自动驾驶车辆所投入的先进技术及操作规程,旨在确保自动驾驶车辆路测的安全性。
可见,无人驾驶这事儿已经甚嚣尘上!
甚至有专家预测,在未来25年内,将会出现人类驾驶被完全禁止的现象,因为,人类搞不过机器,机器自己操作比你们人类安全可靠,所以,人类,还是靠边站吧。
要知道,1900年的人也在猜测2000年时我们的生活。在上个世纪之交的时候,法国巴黎艺术家珍•马可(JeanMarc)和其他艺术家携手打造了一系列展望2000年人类生活的明信片:
1.电动扫除机(吸尘器)
2.遥控收割机(机器人收割机)
3.自动成衣机(3D打印衣服)
4.自动化妆机(我们现在想要一步到位,可以直接去韩国换脸)
5.快递员(无人送货指日可待)
6.艺术家想象的飞艇大战(不好意思,这已经落后了)
7.空中交警(无人机现在是没有问题了,但是个人坐在上面驾驶的话,那得要建多高的红绿灯才能防止堵机)
8.孵蛋机器(早就有了,只是一下子就长这么大的鸡,谁敢吃?)
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的想象力!
回看我小时候看过的儿童科幻小说,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哆啦A梦》除外。
我还记得看过的书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未来的汽车不再只是用轮子了,当我们遇到堵车时,会从车子底部伸出蚂蚱脚一般的家伙儿,跳跃过拥堵的车流,驶入畅通的大道。
我一直在期待这种设计的实现,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怕上班迟到而选择和我挤地铁了。
我也相信,人工智能的发展迟早能解决堵车的问题。
欧盟好物推荐?
食品和饮料:包括比利时的巧克力、法国的葡萄酒和香槟、意大利的橄榄油和奶酪、西班牙的橄榄油、希腊的酸奶和橄榄油、波兰的苹果酒等等。
时尚和美容产品:包括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皮革制品、西班牙的陶瓷制品、波兰的纺织品和地毯、荷兰的郁金香球根等等。
高科技产品:包括德国的机械和工具、芬兰的智能手机和游戏产业、瑞典的电视和音乐流媒体服务、丹麦的音响设备等等。
文化和旅游产品:包括法国的艺术品和博物馆、意大利的建筑和艺术品、西班牙的绘画和建筑、荷兰的博物馆和花卉公园等等。以上仅是一些欧盟优质产品和品牌的例子,欧盟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推荐的好物,具体推荐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选择。
如何看待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不顾朔尔茨反对?
广东湛江投资建设化工厂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一方面这里有很好的港口,同时又有面向东南亚的市场。而且从湛江到广西广东湖南的路都非常畅通,内部伏地很好。
此外周边地区有石油炼化的产业链。可以为化工生产提供非常充分的有保障原料供应。而且工人比较容易招聘,毕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周边地区的打工者都很容易招聘来。
最主要的是巴斯夫在我国的市场经营不是一天两天了,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国发展化工产业有劳定动力优势,有环保优势,有周边的原材料优势,还有市场的优势,以及能源价格实惠的优势。这些都是巴斯夫到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所看到的,潜在的有可能收回成本的赚钱的依据。#头条创作挑战赛##家事国事天下事##夏日大作战#
作者为高级#策划##创业##旅游##在头条看世界##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每天都值得被记录#
高速上翻车的都是没装ESP的车吗?
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是否被神话要看用什么样的角度去审视它,ESP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起到降低行车风险的作用,但这ESP同样有极限,超过了极限之后,ESP同样束手无策,只不过重点在于我们开车为了安全,为什么要把车辆的极限拉得那么高?平时跑高速120km时,车辆出现侧滑,ESP可以进行调整、确保车辆不至于失控,这种状态下的ESP很神奇!
可您不这么做,您非要把车速拉到180km、甚至更高,在这么高的时速下,车辆出现侧滑的时候,轮胎与地面失去附着力、车身也产生了极大幅度的侧倾,无论ESP如何去调整、如何去分配制动力,极短时间内都没办法让轮胎与地面重新建立附着力(因为车速太高),所以车辆失控、发生碰撞,在这个场景中ESP在努力工作、但没起作用,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有理由说ESP无用?实则不然,ESP并不是万能的存在,它也有它的极限;当驾驶者肆无忌惮的驾驶、毫无畏惧的将车速拉到极限时,就不要指望ESP来超神、拯救一切了。。。
ESP只是一份意外保险有的时候形容ABS、ESP这类小几率触发的配置是很难的,因为它们并不是无时无刻都保持着工作状态,而它们只会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起效;可能对于一些佛系车友而言,所驾驶的环境无冰雪、雨天知道降低车速、平时也不开赌气车、不暴力驾驶,所以ESP对于这类车友而言毫无使用场景,但谁又能保证自己可以一直远离意外?意外不来,ESP意义可能不大、意外到来时,ESP可堪大用!所以空谈ESP的意义、能否保命是无意义的,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假设出无数证明、或推翻ESP的场景!所以空谈ESP是毫无意义的,这就好比很多朋友做飞机时会买保险?这个时候鄙人想问保险有作用么?保险能保命么?要知道飞机出现故障的概率远远小于ESP启动的概率,这样的概率是极低的,那么为什么坐飞机的朋友大都会给自己买保险呢?既然坐飞机都会给自己买一份保险,说明保险有用?那么使用几率更大的ESP是不是也有用呢?而且是很有用吧?还是那句话,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出无数的场景、假设来证明ESP无用,但实际的情况就能和我们的假设一样么?
ESP的执行原理实际上我们可以把ESP理解成是ABS功能的升级版本,早期推出ABS的时候、很多朋友也并不在意,而现如今ABS得到全面普及;实际上车辆前、后轮被抱死,同样是一种不稳定、失控的表现;比如前轮被抱死,车辆失去转向功能,如果车速过快,那么将失控、肇事!而后轮出现抱死,那么将触发甩尾,车速过快同样会导致失控!所以车轮被抱死会引发很大的问题,所以ABS的出现解决了车轮抱死所引发的问题!重点在于车轮的打滑系数,正常行驶车辆的车轮打滑系数是零,实际上就是未打滑,当车轮出现抱死,车轮转速为零时,车辆前移完全依靠惯性,此时的打滑系数为一(最大),而只有车轮打滑系数维持在25%时,刹车阻力才是最大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无论在踩死、不踩死制动踏板的情况下,都让车轮打滑系数维持在25%;所以ABS就是带着这种设计目的所诞生的;即便驾驶者惊慌失措,疯狂的把制动踩到底,但ECU监控到车轮打滑系数大于25%时,就会自动的放开制动一段幅度,将打滑系数降下来!ABS的缺陷在于,它只能按组来控制、调整制动力,也就是说它无法针对单轮进行制动力分配,ABS介入就是对两轮同时调整(比如两个前轮、两个后轮、或两组轮)!而ESP的能力则更为强大,它可以针对某个、某几个车轮进行制动力的调整,所以这样一来ESP的控制策略、处置策略就多了,各位想象它可以分别控制单个轮胎,那么拿一、二、三、四,做一次排列组合,会产生出多少个结果?每一个结果都可以理解成一个模拟失控场景!而我们的脚刹又能做到什么?制动一踩,四轮同时介入制动力,唯一存在的差异化就是前轮轮制动力分配存在不同!
ESP的具体作用简单举例说明下ESP的具体作用,让各位可以很清楚明白ESP能做到的事情,靠脚刹、或靠ABS是做不到的!比如我们正在驾驶车辆走高速,突然右侧两轮压冰,所以右侧两轮失去附着力(纵向力减弱),而左侧两轮则保持正常的驱动力,所以这个时候左侧前进、右侧则放缓,车辆向右侧倾,如果没有ESP,我们该如何操作?踩闸?踩闸车辆四轮同时制动、同时减少制动力,但左侧还是比右侧附着力大,所以车辆侧倾无法被修正!而ESP在这种条件下,会只给左侧车轮施加制动力,不让左侧再往前走,这样一来,右侧打滑车速放缓,左侧则被ESP控制同样放缓,左右步调一致,车辆就不往右侧倾斜了!ESP的处置原理就是这么简单(难点在于系统进行复杂的计算),所以当您在车速合理时,ESP就能保住您的命!如果此时车速180km、甚至更高,那么同样的场景下,ESP很可能因为来不及介入、很可能给左侧施加的制动力不够,而无法同步左、右侧车轮,而导致车辆开始打转转(翻不翻看运气,在大平道上不碰撞想把车开翻很难),造成车祸!所以这种时候,导致灾难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罢了,为什么要把车子开的那么快?为什么要突破ESP的极限?所以任何安全配置都不要去神话,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极限,驾驶者若敢于突破极限,就不要抱怨ESP不好使!这就和全时四驱是一个道理,全时四驱是最完美、极限最大的四驱,公路驾驶很难把它突破极限,可一旦突破了极限,那么全时四驱就变成了一个大杀器,想把失控的全时四驱车拉回来,难于登天;所以ESP是有用的,但也不要去肆无忌惮的驾驶!总而言之ESP能保命,但也得有个限度;防弹背心能保命么?应付手枪足矣,但遇到巴雷特怎么办?这个例子虽然抬杠,但解释ESP能不能保命还是合适的;所以ES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命,比如没有ESP您跑到100km时,车辆失控、肇事,但有了ESP同样的场景就能让您避免肇事,这是不是能保命的体现?可您非得把车速开到180km,结果ESP失效,车辆彻底失控;难道要把责任推给ESP么?与ESP相比最能保命的其实是一颗敬畏生命的心,肆无忌惮啥安全配置都没用!
三缸发动机的英朗值不值得入手呢?
现在汽车界品牌越来越多,国产车也不像以前那么落魄,几十万的高价车也有不少,同级别中论配置和动力绝对比合资车更高。买车这件事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须经历的,而现在的人消费都很理性,车子不会买的太贵,毕竟绝大部分车从落地开始就已经贬值了,而落地能升值的车咱也买不起。
十万左右的家用车在大街上比比皆是,保有量最多,推荐朋友入手吉利帝豪GL不要,选了这台美系车,车主说:三缸发动机也比国产好。想想真的比较尴尬,毕竟这台别克英朗月销量高达4万台,说它不如帝豪也有点勉强,只能说车主自己喜欢就好。
别克英朗准确来说是一台板车,18款新车出来后标配了三缸发动机,很多车评人就觉得它自降身份,销量肯定会大跌,而事实证明一点都没受影响。
这台18T自动旗舰型裸车价在13万左右,这个价位还是三缸的确实不多。白色和红色在大街上最为常见,LED大灯和前栅栏都比较运动,车标以及装饰条和君威基本一致,16寸轮毂并不好看,但贵在耐用。
英朗的内饰设计不算很差,人们评论美系车总喜欢说做工粗糙,但那基本都是高价位车型相对而言,别克在低端车还是有一些性价比的,这也是英朗能热销的主要原因吧?
皮质包裹的方向盘很有质感,一键启动现在也不算稀奇了,正面布局比较简单明了,扶手位置就是一个手刹和水杯架。
这台车内饰主要用料还是塑料板,但在车门扶手、方向盘、档把这些地方都用了皮层,设计方面把握的很周到。
仪表盘设计很普通,左边转数右边时速,上面是各种设备灯,中间则是一块行车显示屏,构架基本和其他车型差不多。如果把它和同级别的国产车做比较,那差距肯定就会凸显出来,各项配置绝对是没得比。
中控按键并不多,这也说明它的配置很一般,真皮座椅主驾驶是电动调节,前排有加热,中控屏有车联网和手机互联,缺点则是没有无钥匙进入。这些按键材料用的是塑料磨砂层,手感还能凑合,但下面和外层就是塑料板了,车内异响倒是比较小。
车子前排空间比较宽敞,座椅风格跟整体设计比较搭配,实用性和舒适感的话确实一般,美系车大家都懂的。
这台旗舰型英朗搭载的是1.3T三缸发动机,抖动实话实说并不严重,新车开起来感觉不差,提速也比很多A级车都要快,但三缸发动机和四缸发动机总是有些区别的,具体区别在哪?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稳定性肯定还是四缸好。
有人觉得这台英朗缺点很多,有人却觉得它非常适合,同级别车型配置高的比比皆是,但比它销量高的却不多。如何证明一台是好是坏?或许谁都说不清,只能用市场销量和配置来推测横梁,实际只有车主自己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