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国有企业职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有企业的职工,除享有宪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义务外,还享有相关法律规定的以下权利:劳动法所赋承的: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企业国有资产法所赋承的:企业职工依法享有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法律还规定,国家出资企业中应当由职工代表出任的董事、监事,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国家出资企业的合并、分立、改制、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改制涉及重新安置企业职工的,还应该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并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国家行政管规定所赋承的:国企职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改革成果分享权;同时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保障职工行使:职工民主选举权、职工的民主管理权、职工的民主决策权、行使职工的民主监督权。
令有努力学习政治文化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技术水平的义务请问不合格档案你是如何交收的?
【人事通】观点:本人曾参与过破产企业员工的档案转移工作。企业改制以后,当企业不再具备管理和保管档案的资质,一般应将职工档案移交给企业所属地或者职工居住地的档案管理部门(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等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一般来说,档案管理部门只负责保管,不负责审核,档案合格与否不会影响档案交接。也就是说,企业将职工档案密封后,转递到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直接编号保存,提供给职工一个档案保管证。至于职工档案内容等一切信息档案管理部门不会进行审核,一切以企业转移的档案为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职工档案记载不全,当职工办理退休需要其他证明,该怎么办?下面结合本人办理退休工作经验,为您解答。
一、关于档案转递和退休审批的三个误区1.企业改制以后,档案一般转递到档案管理部门,而不是社保局。过去在办理失业金领取时,失业保险中心会要求企业为员工办理档案转递,然后将失业人员档案统一在失业管理中心保管。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很多地方的失业管理中心一般不再要求进行档案转递,对于失业人员的档案应统一转递到档案管理部门来保管。转递档案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 企业审核离职人员档案,将职工档案材料清点装档,完成密封工作。
第二步 企业开具《档案转递单》,或者由档案管理部门开具《调档函》。
第三步 企业将档案统一转递到当地的档案管理部门。
第四步 档案管理部门接收职工档案,并进行编号。提供给企业档案接收的回执,提供给职工档案保管证(方便职工未来借阅使用)。
2.档案管理部门只负责保管,不负责审核。档案管理部门只是履行保管服务职能,没有审核档案义务。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 专业部门干专业事,各司其职。职工的工龄认定、退休人员档案审批等工作有专业部门负责,档案管理部门更像是一个仓库,只是储存档案而已。
二是 为了免责。一般企业将档案转递过来以后,档案管理部门会原封不动的保管。这样一来,即便是职工档案里面缺什么、少什么,也与档案管理部门无关。
三是 减少工作量。职工档案形成历史久远,不同职工档案内容千差万别。缺什么,少什么,档案管理部门一般无从判别,要是真的审核起来,非一日之功,工作量太大。而且有些档案材料对退休审批、工龄认定等事宜影响不大,所以没必要什么都补充进来。
3.退休审核在社保部门,不在档案管理部门。职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办理退休时,需要到档案管理部门调取本人的人事档案,然后携带密封好的人事档案,到退休审批部门办理退休手续。档案中直接影响退休材料主要有三种:
一是 关于出生时间记载的材料。它是退休审批部门认定职工是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主要依据,关于职工退休年龄的认定,一般应以档案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二是 关于工龄认定的材料。在国家建立社保制度以前,对于那个时期参加工作的职工、有知青和参军经历的职工,需要进行工龄认定。工龄认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参加工作时间,进而确定职工的视同缴费年限。
三是 关于特殊工种认定的材料。对于特殊工种人员,有从业年限的限制。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从事井下、高温等工作累计满9年的;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的。因此,还需要审核档案中关于特殊工种的记载,一般审查材料为工资审批表、保健津贴等材料。另外,在国家建立社保制度以前,还可以根据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折算工龄。因此,必须要审核人事档案,才能够完成此项认定工作。
既然企业改制,档案管理部门只负责保管档案,不负责审核,那么办理退休时,档案记载不全,影响退休,该怎么办?
二、档案为什么会记载不全,办理退休时,记载不全怎么办1.档案材料记载不全的原因?
一是 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不到位。无论对于有档案管理资质的企业,还是没有档案管理资质的企业,都应有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因为人事档案涉及到职工的岗位晋升、职称评聘、亲属关系认定、退休审批等方方面面,直接影响职工的切身利益。可以很多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是一片空白,直接导致应该给职工装进档案的没装,应该放的材料没有放,直到退休时,职工才发现,为时晚矣。
二是 职工缺乏档案意识,个人不重视。在我办理退休过程中,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当时小,不懂事,也不知道档案有这么重要”。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凡重视一点点,企业制度不健全,不重视也就算了,你自己的事,你自己都不重视,那能咋办。动辄就要查找20年甚至30年前的档案材料,犹如大海捞针一样,非常困难。
三是 国家制度要求有一定的弊端,给不法企业有可乘之机。根据现阶段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不能放在本人手里,也就是说档案不能与本人见面。很多人一辈子甚至都不知道档案是什么样,档案里面都记载了哪些内容也不知道。缺什么、少什么就更不知道了。其实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个人私自篡改档案,进行档案造假。可是这样一来,很多不法企业就开始钻制度的空子,他们的想法就是:反正职工也看不到,等他们退休,都20年甚至30年以后的事了,到时候企业都改制(破产)了,还找谁去啊,爱咋咋地吧,反正他们退休跟我也没啥关系,就这样吧。
基于以上原因,职工档案记载不全也就见怪不怪了。既然退休时档案记载不全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该如何处理呢?
2.办理退休时,发现档案材料记载不全,该如何处理?
当职工办理退休时,发现档案材料记载不全,影响退休,
第一步 摆正心态,不要怨天尤人,你再怎么骂企业也没用,如何能够找到证据,解决问题,顺利通退休审批是关键。
第二步 分析问题原因,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常见的问题有3个:
1.身份证记载时间与本人档案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
解决方案:查找本人亲属档案(父母、兄弟姐妹)、同事(档案),从中找到关于你出生时间(年龄)的直接或者间接线索,将线索串联起来,推导出你的真实出生时间(年龄)。例子:张三,男,实际出生时间1960年8月,本人档案最早记载材料形成时间1980年,记载的出生时间为1961年8月。那么张三需要重点查找他的亲属或同事再1980年以前的档案材料。比如,在他父亲1970年形成的档案材料中,找到关于张三的出生时间记载恰好为1960年8月,则可以将张三的出生时间认定为1960年8月,他可以在2020年8月申请办理退休。
2.档案里没有工龄认定表。
解决方案:调取本人的人事档案,携带本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在养老保险窗口打印职工本人的社保缴费记录,然后到社保局的工龄认定窗口,办理工龄认定。
3.原企业为改制(破产)企业,主体已经消失。
解决方案:1.找改制(破产)管理人来解决。无论是改制还是破产企业,都会有改制(破产)管理人参与。这里所说的管理人不是人,而是一个组织或者机构。他们主要负责改制(破产)清算工作。一般改制(破产)相关事宜均由他们负责,包括企业职工的人事档案也是由他们负责处理。2.找原改制(破产)企业的同事,尤其是已经办理完退休审批的同事。人多力量大,一起想办法解决。一般此类事件都是群体事件,不是个体事件。看看其他同事是怎么办理的退休手续,可以借鉴一下,对于此类事件,人社局和退休审批部门也会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他们也不想把群体事件闹大,进而激化社会矛盾。
写在最后:1.企业改制以后,档案一般转递到档案管理部门,而不是社保局。档案管理部门只负责保管,不负责审核。退休审核在社保部门,不在档案管理部门。
2.档案记载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不到位;职工缺乏档案意识,个人不重视; 国家制度要求档案与本人不见面,给不法企业有可乘之机。
3.企业要做好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该放进档案的,一定要放进去,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员工也要牢固树立档案意识,虽然不能本人翻阅档案,但是职工有借阅权限,可以通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或者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查阅本人的档案,进而确认档案是否有缺失的材料,早发现,早解决,也起到监督的效果。
4.最后,希望所有的退休人员,都能够顺利退休,安度晚年!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感谢您的阅读!
你在办理退休审批时,曾遇到哪些档案问题?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天青色等烟雨,我在评论区等你!
我是【人事通】,分享身边的人事那些事儿。
欢迎【关注】,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国企职场的生存及晋升技巧?
一、在国企,有10条中肯意见,让你少走弯路。
1、看看你是否有背景,如果有走背景路线,加上能力,当上领导还是有希望。
2、如果没有背景,单靠自己能力,那就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多考证,多提升职称。
3、做事先做人,无论如何,一定要跟领导处理好关系,理顺领导,最起码工作比较舒心,比较有机会被提拔。
4、要学会争取核心项目,争取出业绩,有业绩才有可能被提拔。
5、与周边同事最起码要保持面上的和善,不要发生冲突,要有好的口碑跟人缘。
6、自己若想在国企养老,那就一定要学会熬,学会忍受委屈,学会服从领导,学会认怂,学会低调隐忍。
7、如果看不到晋升希望,那就转移重心,将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自己的身体,更可以是自己的副业。
8、如果实在无法在国企立足,就得早做打算,骑驴找马,尽快谋划下家,千万别裸辞。
9、不管如何,一定要居安思危,一定要未雨绸缪,都说狡兔三窟,自己还是得学会留条后路。
10、平时多烧香拜佛,关系多走动,建立自己的人脉圈,这样危险来临的时候,还可能有贵人拉你一把。
二、在国企,有15条精髓,如果不懂得,做事再多都没用。
1、你做的再好,不如把领导服侍好。
2、你的晋升,不是完全靠业绩,其中领导的作用往往大于业绩,业绩只是锦上添花。
3、做再多事不一定重要,重要是做领导在意的事情。把这些事情用心做好,会远远胜于那些做再多琐事的同事。
4、工作的重心,一定要懂得是围绕领导布置的任务,特别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5、做事太出色,还真的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他会凸显别人的无能,会让那些同事挖坑让你跳。
6、做事太多太快,你会很累,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会让领导一直用你,不断给你任务,鞭打你这头快牛,所以得控制节奏。
7、做事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学会低调,学会做人,学会自嘲,让自己融入公司非正式组织。
8、通过控制节奏空余出来的时间,要去领导那里多走动,多汇报,要去重点岗位同事那里喝茶聊天,让他们展示优越感。
9、做事一定要懂得不断升级迭代自己的技能,不要一年经验用十年,不断重复,否则你迟早被淘汰。
10、靠做事获得领导赏识跟提拔,那真的是小概率事件,因为领导提拔人都是全方位考虑,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所以要看开。
11、如果没有晋升希望,请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更加发奋图强,更加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关键时刻可以藏拙,等领导许诺兑现之后,再行努力表现,帮领导渡过难关。
12、威胁领导是不可取的,但一定要学会一些技巧,迂回处理,让领导主动提拔你,有时候透露点跳槽的信息,也是不错的手段。
13、做事的精力付出程度,一定要取决于领导的人品,如果值得信赖,那就付出120%的精力,否则对的起工资也是不错的选择。
14、做事一定要懂得结合平台,一切以提升自己的全方位能力为前提,构筑自己的人脉圈,整合自身周边资源,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完美转身。
15、感恩还是要的,不管如何,公司提供舞台给你表演,所以还是要感谢公司给予你成长的机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损害公司利益。
三、在国企,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则”
1、靠能力立足公司,然后走技术路线。
2、靠人际关系立足,你好我好大家好。
3、靠大树的庇护立足,在公司叱咤风云。
4、靠走领导路线,成为其开路先锋。
5、靠混日子为生,娱乐八卦游戏样样在行。
6、靠副业突围,将主业干成副业,将副业干成主业。
7、靠证书、职称生存,用这些实力说话,屹立不倒。
8、靠服从、唯唯诺诺生存,忍辱负重,熬到退休。
国企的员工形形色色,各自追求不同,各自学历、背景、能力不同。
要想在公司立足,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该走的路线,做好定位,然后一直坚定走下去。
四、在国企,稳定的代价,一定要认清
1、为了稳定,你丧失了进取心,不敢继续折腾,基本告别财富自由。
2、因为稳定,你就疏忽学习,一年工作经验用一辈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3、因为没太大压力,一直待舒适区,面临风险时,抗风险能力太弱。
4、因为图稳定,你将唯唯诺诺,一切为领导马首是瞻,失去了个人的个性及自由。
5、稳定是压倒一切,但一样压倒了你未来的无限可能。稳定就是让你看的到自身的天花板。
6、稳定让你赢得爱情,但是稳定不变的薪资待遇,将让你们爱情的美梦埋葬,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艰难生活。
7、稳定让你备有面子,身份挺好,但是在同学聚会的时候,看到别人的豪车跟富裕,你的内心将告别平静。
8、稳定让你不敢任性,让你过得很憋屈,让你不得不接受国企的一切弊端,让你私底下不断抱怨,让你的心态很难平衡。
世上没有最好的选择,稳定一样不是。
选择稳定,就意味着告别了无限可能,人生的精彩基本无缘。
非编制的事业单位和有编制的国企该怎么选择?
我是岭南通途,我来回答!
非编制的事业单位和有编制的国企,该怎么选择?我自己是长期接触人力资源工作的,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非编制的事业单位和有编制的国企之间,我个人建议选择国企,因为这样生活更加有保障,并且在待遇上也会好很多!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一起交流一下!
一、事业单位非编制,其实就是普通的合同工在事业单位里面工作,自己没有编制,那么其实说白了,你就是事业单位的一个合同工。
现在各个单位,其实都在大量使用合同工,这个在体制内的单位里面是一个普遍现象。
因为体制内现在正在逐步去编制化,也就是说大量压缩了有编制的岗位,然后各个单位,为了解决自己用人的问题,就产生了合同工这个产物。
我自己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跟各个单位对接,我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是,基本上每一个局办里面,都会有大量的合同工存在,包括非常正规的单位。
其实合同工的存在,是非常合理的,同时也是符合规定的,没有任何文件说单位不能聘用合同工。
其实很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到事业单位去当合同工,因为去事业单位当合同工,那么可以让自己有一份算是比较稳定的工作,然后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面有自己稳定的收入,同时还能够备考体制内的岗位。
相对来说这是非常多的年轻人,尤其是想以后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年轻人的一个选择。
二、合同工的待遇和有编制的待遇差距肯定是有的在事业单位里面有编制的人员,和没有编制的合同工,他们在待遇上面肯定是有所区别的,不可能做到合同工和有编制的人员在待遇上面一模一样。
通常来说,在一个单位里面工资最高的肯定是领导,然后就到有编制的工作人员,最后就是没有编制的工作人员,相对来说没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在待遇上面要比有编制的人员大概要低20%~30%左右。
当然这个也要看是在哪一些单位,同时也要看你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强度怎么样。
如果你自己工作能力很强,工作强度也非常高,那么你在事业单位里面当合同工,能够拿到手的工资其实也不低。
在我所在的地区,如果你是一名事业编,那么每个月到手的钱大约是在2300~2500块左右,这个是刚刚进入事业编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年底还有8000~1万块钱左右的绩效。
如果你是在我所在的地区当合同工,那么这个就要看你是在哪一个单位了。
如果是在一个比较普通的单位,那么每个月到手的钱可能是2000块钱左右,年底没有所谓的绩效。
如果你是在待遇比较好的单位,那么每个月作为一名合同工能够拿到手的钱有2500~2700之间,同样也是没有年底的绩效。
因为在编的职工或者是事业编,那么他能够发绩效,这个是有非常明确的文件规定的,但是对于合同工不能够乱发绩效,因为如果你给合同工乱发绩效,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些违规的情况,所以各个单位的合同工基本上都是不可能发绩效的。
三、国企其实没有编制一说,但是一般都非常稳定在今天交流的话题里面,还涉及到另外一个比较让人想去的单位,那就是国企,其实在国企里面是没有所谓的编制的这种说法,现在有编制的,只有体制内的单位,国企是属于企业类的单位,他是没有编制这一说法的。
在国企里面工作,虽然说没有编制的说法,但是在国企工作,通常来说只要自己不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在国企里面干到退休,一般情况是没有问题的。
国企其实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作用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发展上面,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解决社会就业的这个问题上面。
因此在国企里面工作,基本上只要自己工作还行,同时在工作当中没有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通常干到退休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我自己也认识了,很多在国企里面工作的朋友,这些朋友在国企里面工作,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下岗的问题,因为国企相对来说,制度是比较完善的,并不是说随便就能够让人下岗。
通常来说,现在国企里面,只要你自己在里面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只要自己不撂挑子,通常来说干到退休肯定没问题。
四、在国企工作,在待遇上一般好于合同工在前面我给大家介绍了,事业单位里面的合同工,以及国企里面的一般员工的具体情况。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这两个选择之间的待遇进行一个对比,这样的话就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果了,因为毕竟工作就是为了待遇,如果哪个待遇好,那么肯定会优先考虑待遇好的这个选择。
在事业单位里面当合同工,和在国企里面当一个正式的职工,那么我个人认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选择在国企里面工作更加合适。
因为在国企里面工作,在刚才前面当中,我也给大家分析了它的稳定性,是要比在一般的事业单位里面当合同工是要高很多的。
并且在待遇的对比上面,我个人认为在国企里面的正式职工的待遇,是要比一般的事业单位的合同工待遇要好很多的。
还是以我所在的地区为例,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在我所在的地区工作的在事业编的合同工里面,那么每个月到手的钱大约是在2000~2500之间,但是如果你是在我所在地区的国企里面工作,那么待遇就非常好了。
即使你是在一些非常一般的国企,其实每个月到手的钱,都是要比合同工要高的,通常来说,国企里面普通员工的待遇和当地的事业编工资其实相差并不大。
五、如果你对于编制很执着,那么可以在职考编在刚才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说出了我自己的理由,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选择去国企的正式岗位上面工作肯定是要比去一个事业单位里面当合同工更加好,也更加稳定,同时待遇上面也更加优厚的。
如果你自己对于编制这个问题,特别执着,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俩个选择都是可以做的,因为如果你自己非得要找一份有编制的工作,那么现在是逢进必考,所以你在这两个岗位上面工作的时候可以在职考编。
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太愿意啃老的年轻人,那么这几年外面找一份临时的工作,那么在这个岗位上面工作的时候,一边准备复习备考,通过报名考试,然后成功上岸的话,就可以从这个单位离职,然后顺利的到体制内的岗位上面去工作。
现在报考体制内岗位有三门是非常热门的,首先是公务员,然后是军队文职人员,第三个是事业编。
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翻看一下我前面的一些文章和问答,我对这三个岗位都进行过非常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军队文职人员,这个是新生的产物,但是他的待遇要明显好于另外两个。
在我的主页当中发表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小知识和科普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主页当中翻看一下,看完以后我相信会对你有非常大的帮助。
以上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想了解更多知识,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关注。
如果大家有想问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问题进行专门发文回答。
而签订合同却是劳务派遣工?
立刻走人,别在这个央企待了。
1.一般而言,央企校招是给编制的所有央企都是非常重视校招工作的,每年都会给校招人员给予正式编制,因为央企承担着解决社会就业的问题,必须要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此外,央企每年是需要通过校招进行人才储备的,校招招聘进来的部分人员肯定会走上领导岗位的。
所以,根据你的问题来看,你参加的招聘是有猫腻的。
2.你参加的校招可能只是假的一般而言,凡是大型的央企,校招都是统一开展,统一布置的,上级公司组织开展,各级公司在上级公司的布置下开展,这种校招都没有问题。
我觉得你参加的校招,可能是某些下级公司假借校招的名义开展的校园招聘,实际上是他们自己搞的招聘,这种招聘是没有编制的,因为他们不能随意增加编制,而校招的编制,都必须要经过上级公司核定才可以。
3.立刻辞职我很明确的告诉你,凡是通过校招进入央企,在决定名单的时候,都必须上党委会研究,然后上报名单到上级公司审批,在经过上级公司批复之后,名单上的这批人才会有编制,签订劳动合同。
而作为劳务派遣,想要转成劳动合同,是很难的,机会很渺茫。此外,劳务派遣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比正式员工是低了一大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作为劳务派遣人员,是没有机会晋升的。
所以,趁着入坑不太久,赶紧辞职走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