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什么意思

诗佳网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获得稳定的利益。

眼光要放长远些,要有人生规划,如果总是走一步看一步,是永远不会有大的作为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了怎么做事。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什么意思

出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卷十八·居士集卷十八。

不宝金玉而以为宝全诗?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摘自《礼记·儒行》

解释:金玉并不值得宝贵,忠信才值得宝贵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神笔王铎的书法?

王铎说:"书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多也。"对于学习行书,他说:"书不宗晋,终入野道。"

(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王铎的书法创新意念来源于对传统的继承,他的行书构架有很浓的米味。对米芾的书法己经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在《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中,他写道:"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

由于王铎对米芾的行草书有很深的研究、勤奋的学习。所以也有米芾行草书那种气势雄壮、行动迅速、沉着痛快、纵横飘忽,犹如飞仙一样的韵味。

(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王铎行草书法风格受米芾影响较大,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在方折用笔和墨法上更夸张。

以其《赠汤若望诗册》为例,在结构上动态强烈、险绝、字的大小对比强,字距变化多。力量感足、气势足、节奏动荡,有震憾人心的艺术魅力。

(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此帖在章法属跌宕类。竖行字的轴中线摆动,行距字距都有疏密变化,如岩松戏崖。作品中的多处大片留白也达到了"虚实相生",有透气感的效果。

(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用"涨墨法"写的字分布均匀,错落有致,每行中不超过三个。也给作品中的虚实效果增色。

在雄强风格的行草作品中,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笔画都要写得很粗重。粗细、大小相间。互为衬托,更显其大、更显其重、更显其厚、更显其强。

(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王铎行草书的雄强风格也汲取了颜真卿的一些特点。如宽博舒朗的空间、老辣敦厚的线条、雄浑大气的气势。

(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王铎的作品传到日本时,轰动了日本书界,备受日本书界推崇。得到了高度重视,还专门成立了王铎书法研究会。

(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在当今社会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哦.这是个一拖二的问题。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吧!《国富论》是亚当.斯密于1776出版的著作,当时的经济充其量只能算是市场经济的1.0版,作为这种经济理论表现的《国富论》大概也只能叫做市场经济理论的1.0版。现在已是21世纪,200多年过去了。如果说,《国富论》与现时代完全合拍,没有一点脱节,大概谁也不会接受。但现在的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现在的经济理论还是市场经济理论,那《国富论》就总有一些与现时代相合拍和没脱节的东西。这就有了第二个问题和回答第二个问题的必要。

从历史的角度来观照,经济也好,经济理论也好,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都有自己的根、都有自己的祖、都有自己的源,追根溯源、寻根问祖,《国富论》就是现代市场理论历史之源、历史之根、历史之祖也。此为历史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来考量,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参天大树往往在它的细胞中就已孕育了其成长的基因密码。不管这些基因密码如何变异,大体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即使从现在来看《国富论》关于经济学要研究国民财富、实现国富民裕的思想,关于增加国民财富要增加生产劳动、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思想,关于提高劳动生产力要实行社会分工、促进商品交换的思想,关于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的思想,关于经济运行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节制政府作为的思想等等,仍然闪烁着真理之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来源。此为理论意义。

从实践的角度来思考,现在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阻力,我们可以在《国富论》中找到诸如比较成本学说和自由贸易思想的武器,正本清源,以正视听。此为实践意义也!

为什么是一阴一阳谓之道?

我是睿为法务顾问,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里边问题就很多了。这个道,不是本体之道,是应用之道。所以我常说,讲中国文化有两个问题最难解释:一个是“天”字,一个是“道”字。中国文字是从六书来的。譬如这个道字,有时候讲形而上,有时候讲形而下,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说、不可说的,所以说“神无方而易无体”。

有时候形而下的法则也叫道,甚至我们走的路也叫做道。所以一个道字、一个天字,有好多种定义。研究上古的文化,譬如我们读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一个道字用了三四次,有时候用作名词,有时候用作动词。动词与名词的意义就不同了。所以我们读古书时,对某些特定的文字,不能呆板地看。

现在《易经》上讲的这一句,是应用之道。宇宙之间任何东西,都是一阴一阳。譬如有个男的,一定有个女的,“之谓道”——这个道是个法则。有一个正面,就有反面。宇宙间万事万物不可能只有正面或只有反面的。明末清初有个大文豪,与郑板桥齐名的李渔。他说世界本来是个活的舞台,几千年来,唱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这句话实在不错。几千年来,这个世界舞台上,历史就是剧本,演员只有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修道的人有句名言:“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单阴独阳是不能有成就的,必须要阴阳配合。不过,这句话被后世外道的人所盗用,认为修道要一阴一阳,要男女如何如何才可成道。那是胡说,靠不住的,不要上当。但是宇宙间的法则的确如此,一阴一阳,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拿政治哲学来讲,民主政治就是一阴一阳。有你的一派,就有我的一派,这是必然的。如果清一色那就不好玩了。试想,如果人人声音一样、面孔一样、思想一样、动作一样,没有男的也没有女的,大家一个面孔、一个方式,你说这个世界有什么好玩?我想大家活不过三天就厌烦了!因为人形形色色,又要吵架、又要吃醋、又要捣乱,一天到晚都有事情做。人天生就是这么一回事,懂了这个,也就懂了“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不是道家旁门所讲男女的阴阳,而是讲宇宙的体用。本体是寂然不动的,它起的作用,就是“用与象”。每一个现象都是相对的正反两个力量而成,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有人讲《易经》讲到这里,说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也是不对的,不要乱扯!相对论是相对论,我们中国人很多认为你跟我相对,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种科学观念是很笑话的。《易经》所讲的这一个相对,是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的相对;站在西方的逻辑来看就是矛盾。这个矛盾最后当然还是统一的、中和的。不过西方唯物学家的矛盾统一,是反面的看法;中国的相对是中和的、是从正面来看的。这个观念,学逻辑、学哲学要特别搞清楚。现在一般东西方的应用逻辑,都是从黑格尔的思想来,多半讲正反合矛盾统一,忘记了东方看正面相对的中和。有中和就有分化,这个均衡的存在,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这个道不是讲本体之道,是讲用。宇宙万有一切的象,它的用都是两个相对的力量而产生。

甚至于说我们自己的心理,也是相对的。当我们心里刚刚宁静的时候,我们的坏思想就想来了。当我们烦恼痛苦到极点的时候,又很希望求得宁静。用阴代表烦恼痛苦,用阳代表宁静安详,就知道没有绝对宁静的时候,也不会有绝对烦恼的时候。因为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是必然之道。不管现象怎么变,道的本体是不动的,能够懂了这个原理,把握这个原理,就是“继之者善也”。换句话说,假使善恶代表阴阳,有善必有恶,有恶必有善,善恶两个一定相对。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