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9年考研国家线这事儿,我现在都还记得挺清楚的。那会儿真是熬人。
考完试对完成绩,心里大概有个谱,但国家线没出来,这心就一直悬着,上不上下不下的。我记得大概是三月中旬左右,每年差不多都那个时候。那几天,我基本上是抱着手机过日子,隔三差五就得去教育部那个网站瞅瞅,还有一些考研论坛、APP啥的,反正就是不停地刷新。
那时候群里也热闹,大家都在猜,有的说今年题难,线肯定降;有的说报名人多,肯定得涨。说啥的都有,越看越焦虑。
焦急等待的那几天
我当时报考的是A区的学校,专业课自我感觉还行,就是公共课有点悬。所以对那个总分线和单科线都特别在意。尤其是英语,感觉每年都有不少人栽在这上头。
那几天真是度日如年。白天还找点事做分散注意力。一到晚上,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开始胡思乱想。万一没过线咋办?是找工作还是二战?脑子里跟放电影似的。
我还记得当时特意把我报考那个专业的往年分数线都翻出来看看,自己在那儿分析趋势,搞得跟个数据分析师一样,就是图个心理安慰。
线终于出来
好像是个下午,具体哪天记不清,突然群里就炸,有人喊“国家线出来!”。我当时心跳“噌”地一下就上来,赶紧丢下手里的事,拿起手机就去找。
先是冲到教育部官网,果然看到那个通知。点进去,是个PDF文件好像,或者是个网页。密密麻麻全是字和表格。
找自己的分数线也是个技术活。
- 先得找到自己是学硕还是专硕。
- 然后看自己报考的学科门类或者专业学位类别。
- 再看是A区还是B区。我报的A区,就直接看A类考生的要求。
- 总分、单科分,一个个对过去。
我当时是屏住呼吸看的,找到自己那个专业类别,看到分数线,然后跟我估的分一对……怎么说,反正当时是长舒一口气。总分过,单科也都擦边儿过,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一半。
另一半为啥没放下?因为国家线只是第一道坎,后面还有个复试线,那个才是决定能不能进复试的关键。不过过国家线,至少说明有机会调剂,不至于完全没书读,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安慰。
当时群里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过线的在那儿互相恭喜,准备复试;没过线的就唉声叹气,有的直接说准备找工作,有的还在研究B区线或者调剂的可能性。
回过头来看,2019年的国家线,感觉跟那几年的报考人数增加还是有点关系的。虽然每年都在喊“最难考研年”,但确实一年比一年卷。国家线就是最直观的体现,它不仅是个分数,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那个“桥墩子”高度。
反正,经历过那一次等分数的煎熬,现在再看每年国家线公布,都挺感慨的。对考生来说,那真是一段特别难忘的经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