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未成年”这事儿,不是说要去研究啥法律大道理,就是生活里总能碰上,尤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小孩子接触的东西太多,让人有点不放心。
琢磨的起因
主要是前段时间,家里亲戚小孩放假,天天抱着个平板玩游戏、看视频。大人么,上班忙,也没那么多精力时时刻刻盯着。我就想着,能不能在技术上或者设置上,做点稍微过滤过滤,或者限制一下时长。纯粹是自己想动手试试看,能不能给自家小孩弄个相对“干净”点的环境。
动手实践过程
我先是去看那些大平台的规则。 各种青少年模式、家长监控啥的,研究一圈。发现,说得都挺但实际操作起来,要么就是一刀切,很多正常内容也看不,要么就是形同虚设,小孩自己稍微动点脑筋就能绕过去。
然后我就不信邪,想着自己捣鼓捣鼓。我尝试在家里路由器上做点文章。 想着能不能设置点规则,比如限制访问某些类型的网站,或者控制特定设备的上网时间。我找路由器的设置界面,对着那些英文、缩写的参数看半天,什么MAC地址过滤、URL过滤、上网时间控制,一个个试过去。
- 先是搞那个URL过滤,把一些我觉得不适合小孩看的网站类型加进去。结果发现,这网站太多,根本加不过来,而且很多视频、游戏平台,它内容是动态的,域名不变,里面的东西千变万化,靠堵域名根本不现实。
- 然后试上网时间控制。这个稍微好点,能设定几点到几点可以上网。但问题又来,有时候学习需要查资料,或者临时要用一下网络,这个限制就显得太死板。而且小孩要是真有心,他能找到法子破解,比如用别人手机热点啥的。
- 我还看看一些第三方的软件或者服务,但总觉得把家里的网络交给一个不熟悉的东西来管,心里不太踏实,怕有啥隐私风险。
折腾好几天,路由器设置改又改,效果总是不理想。感觉就像想建个篱笆,结果发现地太大,材料不够,而且处处是漏洞。
实践后的想法
搞到我有点泄气。 发现这事儿,真不是技术上设置几个开关就能完美解决的。它背后复杂得很,涉及到平台责任、内容分级、家庭教育,方方面面。
技术最多就是个辅助,而且还是个不太完美的辅助。真正关键的,可能还是得靠人。 比如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大人压力也大,时间精力都有限。
这回自己动手实践一把,虽然没做出啥特牛的系统,但起码让我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这事儿有更实际的体会。它不是敲几行代码、设几个规则那么简单。 感觉还是得整个社会一起想办法,平台得更负责,家长也得更上心,技术能辅助一点是一点。
反正我这回实践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这事的复杂性和自己的“无能为力”,还是老老实实跟亲戚说,多看着点孩子,技术这玩意儿,防君子不防“小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