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夏丹从央视离开,不仅仅是他个人事业上的损失,更多的还是观众的一个损失,可以说从事主持多年,欧阳夏丹几乎都没有犯过什么错误,这样一位能力格外突出的女性,正是大家需要的,可谁也没有想到,欧阳夏丹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从上海主持人转跳到央视主持人。
在工作几年之后,却放弃央视主持人这份工作,有人好奇,是不是欧阳夏丹有什么难言之隐?
被“完美”定义的那些年
欧阳夏丹的职业生涯,就像一部精心编写的教科书,她是广西桂林当年的文科状元,却出人意料地绕开了清华北大,一头扎进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怀抱,那份对主持事业的热爱,从一开始就清晰明确。
即便如此,她的起点也并非光芒万丈,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电视台,她被分到了人事部门,日常工作就是整理档案,但金子总会发光,她对待枯燥工作的认真负责,让周围人印象深刻。连多年后的同事康辉,都在书中提及她的那份踏实。
机会来临时,她牢牢抓住,迅速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了上海家喻户晓的主持人,2003年,她叩开了央视的大门,在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她每天凌晨五点就得起床,七点准时开始直播,高强度的工作换来的是迅速的成长和认可。
2005年,她就拿下了央视“十佳主持人”的称号,她的风格亲切自然,甚至曾穿着一件牛仔外套主持《共同关注》,这在当时可谓是相当大胆的尝试。
事业的巅峰在2011年到来,34岁的她正式坐上《新闻联播》的主播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女主播,与她搭档的,是同样沉稳的郎永淳。多年来,她几乎没有出过任何大的差错,领导的提拔和观众的喜爱,都是对她业务能力的最高肯定。
然而,这份“完美”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她曾坦言,每次听到那熟悉的片头曲,心脏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直播时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脚在微微发抖。
有一次,就在和郎永淳首次搭档直播的前一分钟,头条新闻的导语竟然不见了,那一刻的惊心动魄,最终有惊无险地化解,但那种极致的压力,早已刻进了她的职业生涯里。
一场迟到的亲情补救
这份需要时刻保持完美、不能有丝毫个人情绪流露的工作,让她在面对家庭变故时,显得尤为无力,16岁那年,父亲因肝癌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了她心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和永远的遗憾。
命运似乎总爱开残酷的玩笑,当她站在事业的顶峰,享受着无上荣光时,母亲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母亲早年曾患过乳腺癌,虽然发现得早并得到了控制,但病情还是再度出现了问题,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欧阳夏丹的心上。
央视的工作强度极大,岗位竞争激烈,想要频繁请假去照顾母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边是万人瞩目的“国脸”身份,一边是病榻上需要陪伴的至亲。这一次,她不想再让父亲的悲剧在母亲身上重演。历史的伤痛被重新唤醒,让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2020年4月28日,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的画面中。之后,她便默默地离开了这个奋斗了多年的舞台,推掉了所有的工作邀约,从公众视野里彻底消失。外界对此议论纷纷,有人为她感到惋惜,认为这是观众的损失,也有人猜测她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或是想转型去当网红。
但对欧阳夏丹而言,这或许是她人生中做得最坚定、最无悔的一个选择。她从一个光芒四射的主播,回归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儿,为母亲做饭、陪母亲散步,用最踏实的陪伴,去弥补那些年因工作而缺失的时光。
手机成了她的新话筒
直到2023年1月,消失了近三年的欧阳夏丹,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她选择的复出平台,是抖音、B站这些更具生活气息的短视频平台。短短几个月,她的粉丝数就突破了百万,人们发现,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国脸”,原来可以如此亲近。
手机,成了她的新话筒。她不再播报宏大的家国叙事,而是开始讲述自己的生活点滴。她开设了“夏丹小课堂”,将自己多年的播音主持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那些有志于此的艺考生和年轻人。
这既是专业价值的另一种延续,也是对自我价值的再次确认,当然,也有机构想借她的名气,但中传艺佳的工作人员很快澄清,她并非机构的正式员工,合作仅限于分享。
除了知识分享,她的视频里更多的是真实的自我,她记录下自己跑步健身的瞬间,分享旅途中的风景和品尝到的美食,她卸下了“国脸”的沉重包袱,展现出一个47岁女性最真实、最松弛的状态。她会去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线下演出活动,主持功底不减当年,风采依旧。
面对网络上关于她“大龄未婚”的种种猜测,她没有回避,而是坦然地在视频中回应,自己确实一直没有结婚,对于婚姻,她选择顺其自然,这种主动夺回自己叙事权的方式,让她彻底摆脱了被外界定义的困境。她将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活得坦荡而通透。
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她过往积累的能力和名气,足以让她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并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享受独处,关爱自己,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幸福。近期,有人在淄博旅游区看到她身着古装,轻松惬意地游玩,她的账号上也发布了自己参演的短剧,尝试着各种新的可能性。
结语
遗憾的是,尽管欧阳夏丹倾尽全力陪伴,她的母亲还是在2023年的夏天离开了人世。但对她而言,那段心无旁骛、日夜守护的时光,是她给母亲最后、也是最好的礼物,也让她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安宁。
从“国脸”欧阳夏丹到“丹姐”欧阳夏丹,她完成的不仅仅是一次职业身份的转变,更是一次对“成功”定义的个人化重写。她以一种温和而坚决的方式告诉我们,当体制的光环与个人内心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勇敢地选择后者,去寻回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和幸福,同样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