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好!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好!
非常欢迎各位出席“六安这十年·乡村振兴篇”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乡村振兴局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六安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全市上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十年。
这十年,我们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全市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时刻不忘总书记亲临六安考察时的殷殷嘱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集中资源、统筹力量,举全市之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最伟大的成就是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到2020年底,实现了现行标准下70.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区全部摘帽,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我们最可喜的成效是大幅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建档立卡时的2486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2952元,年均增长26.5%;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393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4449元,年均增长9.5%,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17个百分点。
我们最显著的变化是全面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市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村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保均实现全覆盖,村村通硬化路、光纤和无线网到村均达100%,累计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5.5万户,易地搬迁9773户,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最难得的收获是显著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全市8.67万名帮扶干部同24.6万户贫困户结对子、认亲戚,5273名选派驻村干部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一大批甘于奉献、带头致富的先进典型,特别是舒城县纪道明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这些都极大的凝聚了干部群众的工作合力。
在脱贫攻坚期,全市探索出光伏扶贫、扶贫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深贫保”综合保险等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在脱贫攻坚成效年度考核中始终位于全省前列。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金寨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金寨县、原市扶贫开发局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这十年,我们聚焦重点,守牢底线,脱贫成果更加巩固
早在2019年,我市就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防范返贫和边缘户帮扶工作的通知》《六安市农村“边缘户”“边远村”帮扶工作实施意见》。2021年以来,我们围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走前头做示范的目标,始终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举措,守牢防返贫底线。
我们抓监测、强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底线。健全脱贫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优化设置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充分发挥29720名网格员作用。每年在全市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实现农村人口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946户5955人。针对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共制定帮扶措施13119条,户均6.7条,实现了“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我们抓产业、稳就业,持续推动脱贫人口增收。全市今年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13.15亿元,占比59.81%,超过“2022年产业占比不低于55%”要求。持续发放小额贷款支持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新增小额贷款5098户2.11亿元。全市今年脱贫人口已务工就业30.64万人,占目标任务的101.23%;全市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就业3.62万人,占目标任务的102.6%;全市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751人,较2021年增加116人。
我们抓衔接、重落实,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各项衔接政策贯彻落实,市本级出台各类衔接文件41个。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县域结对帮扶、社会帮扶,建立市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第八批共向479个村派驻驻村干部1407人,进一步凝聚接续帮扶的工作合力。
2021年以来,全市探索出的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防贫保”综合保险、乡村振兴专员制度等经验做法,得到了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省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考核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一。在70个有脱贫人口的县(市、区)中,我市各县区均取得“好”的等次,其中:金安区第1名、金寨县第2名。六安市及金安区、金寨县分别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霍山县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
这十年,我们锚定航向,奋勇争先,乡村振兴全面开启
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六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时调整完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精准落实“五大振兴”各项要求,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六安样板”。
在产业振兴方面,坚持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亿斤左右。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创新实施农业“138+N”和“6969”工程。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84.8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47.3亿元,增长18%。
在人才振兴方面,紧扣乡村需求,加快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五类人才”培养。加强各类平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目前,市及县区共选派了112名乡村振兴专员,全市共组建科技特派团28个。
在文化振兴方面,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基本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深入实施思想引领、典型带动、乡村名嘴、特色品牌“四大工程”,继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强化移风易俗行动,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在生态振兴方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8.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镇村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扎实推进乡村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组织振兴方面,深入开展巩固拓展扫黑除恶成果专项行动、村干部队伍“激浊扬清”专项行动,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提档升级工程”,2021年,全市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28万元,年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254个。积极探索并推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走出一条“信息生信用、信用变信贷、评议振乡风、党建强引领”的发展新路子。
2021年,六安市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金寨县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上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霍山县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牢记嘱托,接续奋斗。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着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六安画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