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着民心,作风系着发展。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转作风强担当,将“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正以务实行动诠释着“民生至上”的深刻内涵,一项项惠民举措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铺就群众“致富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碧江区以作风建设为引领,将提升群众就业技能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关键举措,积极推动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清晨的阳光洒在碧江区技能培训基地的操场上,41名学员正围着几台叉车认真听讲。“注意看,升降货叉时要保持平稳……”教练黄利飞的声音在晨光中格外清晰。学员严浩擦了擦汗,笑着说:“多学门手艺就多碗饭吃,这政策真是送到咱心坎上了!”这是碧江区作风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剪影。
碧江区就业局深入践行“产业发展到哪里,技能标准就跟进到哪里,培训内容就拓展到哪里”的理念,让技能培训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同时,对企业职工、六类人员、符合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通过自学或个人缴费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相关符合条件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个人或企业职业技能提升补贴证书直补,有效激发了劳动者自主提升技能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围绕“铜仁技工、梵净大厨、黔东家政、铜旅工匠”铜仁市职业技能培训“四项”工程积极开展技能培训18期,共培训学员774人次。
筑牢群众“幸福线”
民生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碧江区始终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务实政绩观。
在新建的碧江区中心敬老院,张大爷跟朋友正在活动室下棋。“新敬老院环境好、设施全,还有专门的康复训练室,比老院强多了。”张大爷笑着说。
据了解,原碧江区中心敬老院设施陈旧、位置偏远且位于万山区范围内,群众反映强烈。对此,区民政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资4500万元新建碧江区中心敬老院,真正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舒适、安心的晚年生活场所,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教育局将全区中小学“校园餐”纳入集中整治范围,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学生奶”200ml瓶装规格由最初的2.45元每瓶降至1.93元每瓶,125ml瓶装规格由最初的1.75元每瓶降至1.5元每瓶,惠及营养餐学校学生3.6余万人。“学生奶”降费举措,为众多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让孩子们能够喝上更加实惠的“学生奶”。
“这项政策很实在,一年能为我家省下近300元。”学生家长李女士算了一笔账。
除实施“学生奶”降费举措外,碧江区还积极解决社会监管突出问题,在全区各校均成立了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到校开展试餐和监督检查工作,同时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设施设备,预计8月底前向学生家长开放试点。
提升群众“获得感”
“通过手机视频连线完成勘验,当天就拿到了许可证,太方便了!”某餐饮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如是说。
政务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区政务服务中心转作风、勇担当,积极探索“云勘验”试点工作,健全完善“云勘验”联动服务机制。
截至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云勘验”事项6项,涉及部门5个;通过“云勘验”成功办件5件,为企业大幅度降低了勘验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切实提升审批运转效率。
区委社会工作部拓展“‘码’上建议”成果,投入3万余元打造升级版“碧须办”人民建议征集小程序,增设营商环境建议征集、民生建议征集等板块,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实现建议“一键提交—智能研判—高效处置—实时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切实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惠民实事,让更多“金点子”转化为治理效能“金钥匙”。
铜仁二中学生家长杨先生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小程序反映“铜仁二中至铜仁市人民医院沿线学生乘公交车不便”问题,得到及时回应,仅用2个月时间,推动15路公交线路延伸至铜仁二中至铜仁市人民医院,沿线1.5万余名师生、居民受益。
“现在孩子放学坐公交车直达家门口,我们家长放心多了。”杨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从促就业、优养老、强教育、提服务,每一件民生实事都见证着市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这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让碧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更足,让碧江的幸福底色擦得更靓。(安梦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