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中国外交的舞台上有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她被称为是绽放在外交部的“铿锵玫瑰”,她用温柔的目光,犀利的话语回击着外媒的刁难。
对待友好邦交国她是笑脸盈盈的“迎春花”,可对待不友好国家时她就像“带刺的玫瑰”,无论对方如何歪曲事实她都能用清晰的条理和严谨的逻辑去回应。
在外交部众多男性中她脱颖而出,让我们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态度,对于华春莹你了解多少呢?
说到华春莹大众可能并不陌生,在我国不少外交发言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有人说华春莹就像是用“丝绸裹住剑刃的锋芒”,让强国能够以柔和却不失气度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
她与男性外交官所给人的感受不同,哪怕同样是言辞犀利她都能以温和的形式展现出来,作为女性她深谙何为“以柔克刚”。
让不少刁钻的外媒记者在提问时就仿佛是“一拳打在棉花上”,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华春莹就是这样一位冷静又温婉的外交部发言代表。
华春莹的思维条理非常清晰,但这并不是因为她成为了一名外交官,在她读书生涯期间同学们回忆起与她相处的时光,都会忍不住感慨她一直都很有潜力。
不仅如此她的沟通力从读书时期就已经非常“强悍”了,在外交发言的过程中华春莹也是一直延续了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
并且在大众的心里她的“华式微笑”也十分“出圈”,在外交那风云诡辩的政局立场中华春莹永远都能笑脸盈盈的听外媒记者讲完所有的问题。
哪怕是刻意刁难她也能用“微笑”去坦然回击,让人感受到强国从不是“大吵大闹”,进退也只在方寸之间。
华春莹曾在一次发言中被韩国记者提问到关于“泡菜”的问题,当记者问出“泡菜的具体起源地”时,华春莹直接就被“气笑了”。
面对这样的提问她深知无论怎样回答都会引起不小大的争端,如若处理不好还会被网友们上升到两国外交的层面。
就在韩媒记者觉得考住了华春莹时,她的一声“讥笑”彻底撕碎了韩媒的“阴谋”,不仅如此她还直接反问那位记者“有关于这方面的争议吗”?
作为泱泱大国,每日处理的问题也都是关于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和友好往来,怎么会纠结于“泡菜”的归属问题。
因此当华春莹这一回答视频被外交部公开之后也引来了不少国民的崇拜,不费吹灰之力就回应了韩媒这一“刁钻”的问题,并且在回应时还露出了她的招牌“华氏微笑”,让韩媒顿时哑口无言。
从华春莹不少发言视频中都能感受到她所散发出来的女性力量,那么当我们回看她的生活和工作时,你可否会感慨于她的“强悍”呢?
华春莹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在外交部工作,并且先后在多国担任新闻司任职,在2019年她就成为了外交部新闻司的司长。
要知道从古至今人们在男女性的工作能力上就有一定的偏差,认为男性在理论、逻辑等方面会更胜于女性,因此最初不少建筑、律师等行业中都极难看到女性的身影。
而华春莹能够成为司长不仅是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也更是彰显了她的优秀能力,从改革开放以来,正司长都是由男性担任,华春莹成为了外交部新闻司“首位”女性正司长。
而这也正是基于华春莹的优秀与天赋,她在2012年出任外交部的副司长一职,仅仅只过了7年她就顺利晋升,其中的付出是巨大的。
对于外交部来说华春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优秀人才,在女性中她的头脑能力是非常出众的。
在她成为外交部第27位发言人时,她的前辈中也只有四位是女性,华春莹也成为了继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之后中国第5位女性新闻发言人。
无论是作为女性的代表还是外交官华春莹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女性在政界以及社会领域的权益和未来发展,激励了女性去积极争取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与权利。
这样一个如此优秀的女性她的能力究竟是通过努力得来的还是天赋异禀呢?
这就要追溯到华春莹的学生时期,她的父母都是干部,母亲是淮安市清河区原政协副主席,父亲是原淮阴县纪委书记。
这样的家庭让华春莹从小就对政治非常感兴趣,不仅如此因为父母都非常优秀,所以也在潜移默化中给华春莹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标杆。
在学习生活中华春莹一直都是非常主动的求知,在生活中她也并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反而一直保持着干部家庭应有的清廉与低调。
在华春莹老师的回忆中表示她的成绩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在高中时期从未低于班级前五,学科中极难攻克的英文对她来说也是“小菜一碟”。
在华春莹生命的转折期间她的老师给她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当时华春莹的英语成绩非常出色,文科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因此她非常犹豫究竟应该主修哪个科目。
她的英语老师因为了解她的能力所以就建议她选择英语,华春莹后来也考入了南京大学的英语系,并且还是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这所大学。
在学习生涯中华春莹明白了老师曾经的建议是多么正确,因为早期华春莹的英语水平虽然非常好,但也是基于考试和理论,在口语发音的表达上还有些许欠缺。
这或许也是华春莹学习生活中为数不多的“短板”,但当她进入外文系正式开始学习时身边的同学口语表达都非常厉害,这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初入大学时她的口语还有些欠佳,但是短短一学期的时间华春莹就成功摆脱了口语的困扰,不仅能够流利的表达,发音也非常准确。
而这都是基于华春莹“异于常人”的学习方式,在同寝室友的回忆中表示华春莹将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整个宿舍里八个女孩,只有华春莹一个人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都没有谈过恋爱,一直保持着对学习的热衷。
老师所讲述的知识重点,华春莹都会认真记录哪怕在课后也都会反复查阅和记忆,而华春莹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她不受影响”。
无论身边人如何玩耍或是看到室友们陷入甜蜜的恋情时她都不为所动,一门心思只想着学习,读书时期的华春莹气质非常好人也十分文静,并不缺乏追求者。
所以她不谈恋爱并不是因为无人追求,仅仅只是因为自己心中对未来早就有了规划,学习就是为了朝着目标迈进。
这张照片是华春莹在欧洲时期的生活照,那时她的打扮非常明媚,眼神也十分温柔,可就是这样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却在成为外交部发言人后改变了气质,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女巾帼”。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0年,此时华春莹正在读大学,她和同学们一起拍摄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你能认出哪一个是华春莹吗?
学生时期的她就已经开始戴眼镜了,仿佛眼镜就是“学霸”的标配,右起第二位就是华春莹,在同学们的回忆中称看到华春莹亮相外交部时最大的感触就是“更漂亮了”。
因为不带眼镜了,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她的说话方式,与人交谈时总是一脸标准的“华氏微笑”,说话的语速也都是不紧不慢的,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舒适感。
只是令同学们没想到的是曾经那个盛开在校园中的“迎春花”如今已经绽放在了外交部的舞台上,成为了中国的发言人。
华春莹的能力非常出众,在大学毕业之前她就已经想好日后要进入外交部,所以在毕业时她就义无反顾的选择去考外交部。
而这个想法起初也被不少人“质疑”,因为在上一届的学生中也仅仅只有四位男生被外交部招揽,女性一个都没有,华春莹的这一想法有些“大胆”。
不过她就是这样令人意想不到,87届有四位男性被招揽,88届就只有一位,而这支“独苗”就是曾经“不被看好”的华春莹。
对于同学们来说华春莹能够进入外交部也是她们的“骄傲”,所以哪怕许久都未曾联系,连联系方式都缺失的情况下,众人还是在华春莹当选外交部发言人后给她送去了祝福。
为了能够联系到她众人也是四处联络,最终在华春莹一个加拿大老乡那里找到了她的联系方式,不过同学们也知道她的身份“特殊”且工作繁忙,所以都选择用邮件祝贺的方式去恭喜她。
在不打扰她的同时送上同学们的祝福也让昔日的同窗情谊得以延续,而华春莹也保持了自己的简朴个性,在学生时期都从不曾“高人一等”,在成为发言人后看到好友们的祝福她也感到温暖。
她认真的回复了同学的祝贺邮件,直言称看到这些鼓励心中十分温暖,日后也会加倍努力。
华春莹在展现中国外交风采的同时还保留了自己的特殊气质,她与众多前辈们一起在外交事业中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外交工作添砖加瓦。
她用“绵里藏针”的话语捍卫祖国,她就是外交部名副其实的“铁娘子”,更是外交部那朵明媚盛放的“迎春花”,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她叫华春莹!
参考资料:
人民网——外交部新发言人家庭背景曝光 大学舍友喊她“迎春花” 2012年11月18日
新华网——外交部新发言人华春莹出生干部家庭 曾是高考状元 2012年11月19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