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叉口
太行山伸出指头,轻轻地按在晋城脉搏上,孩子,你脉象紊乱,肝肾双亏,失眠多梦,若非心神不宁,必是忧愁焦虑。
晋城眼前一亮,大师,身体亏空倒还是其次,我才39岁,却总觉得前路茫茫,漫无目的。
太行山若有所思,术业有专攻,虽研习黄老多年,若有困惑难解,老朽对于阴阳八卦、测字看相,倒也略知一二。
晋城缓缓展开左手,指纹绵延,四面七方,太行山双目深邃,瞳孔之中,赫然浮现三个字:七叉口。
对,是七叉口,而不是七岔口,晋城人的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在正确和纠偏面前,我们选择接受常规,即便不知道常规是何人所创,比如猪头肉圪夹火烧这个有悖事实的称谓。
扯远了,晋城的地标性建筑,如果非要选择一个的话,我选七叉口,四通七达,如同手相,可以看透晋城的前世今生,假如你愿意,甚至可以从来路望穿前途。
七叉口的形成,与薛荣哲密不可分,他是晋城的首位市长,后任书记长达十年,晋城的发展留下了他深深的烙印。
七叉口原本没有叉那么多,是因为泽州路的落成。
1985年,42岁的晋城市长薛荣哲力主修建泽州路,遭到不少非议,但其不为所动,就这样,中段建设于85年,北段建设于93年,南段建设于2000年左右,陆陆续续地,泽州路就这么修成了,而1992年的时候,薛荣哲已经升任晋城市委书记。
彼此的泽州路,与小城风格格格不入,行道树为法桐和毛白杨,绿化带中以雪松为主景,以黄杨球和草坪为衬托,一直延续至今,就这样把七叉口生生的切断,这是主掌纹,其余都是衍生线条。
如今的七叉口连通工程,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是王市长与张书记的沟通产物,张书记负责丹河新城,而王市长负责老城建设,王市长刚一到岗,星夜赶赴项目现场,大手一挥,胡闹,这个地方不适合建立交桥,改为地下涵洞。
而事实上,2017年10月23日,晋城市发改委发文,原则同意中交远洲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晋城市七叉口立交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两年之后的7月4日,晋城市发改委再次发文,原则同意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晋城市七叉口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而王震书记,2020年3月才担任晋城市委副书记,可见坊间传说仅仅注重情绪表达,而故意忽略事实真相。
视线重新拉回到泽州路,这条七叉口形成的主干道,也将记忆拉回晋城最最热烈的90年代。
1985年的晋城,薛荣哲42岁,面对镀金过渡的传言,5个月后,薛荣哲把全家(妻子与3个正在读中小学的女儿)从大同,搬来了晋城。此举立竿见影,许多打报告申请调走的干部悄悄收回了申请。
修一条泽州路,是明晃晃摆在老百姓眼前的事情,而发展乡镇企业则是薛荣哲暗暗下定决心的事情。
这件事,他一干就是十年,从市长到书记,从未放弃,带领一个地处太行山区、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的山区市,发展成了山西省第一个乡镇企业总产值超百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地级市。
1992年,晋城的乡镇企业总产值已接近60个亿,薛荣哲提出了要突破100亿大关这个奋斗目标,并写进了晋城的发展“纲要”。
省里一片怀疑,包括时任书记王茂林。
9月的一天,王茂林书记率队前来调查,不让薛荣哲参加所有的调查活动,也不走薛荣哲安排的路线,从最落后的乡镇调查起,并且事先不作任何通知。
省委调研团首站抵达柳口,直接通知乡里的所有村支书、村长开会,内容就一个:核实经济数据。谁知一核实,比市里往上报的数据高出30%。
3天去了3个穷山乡。结果都一样。
这时,王茂林发话了:定了,全省的小康会就在晋城开。
会议于当年9月底召开,开了3天,这次参观的都是明星村,气氛非常热烈。王茂林书记更是热情洋溢,走一路讲一路。
1993年10月,山西省委第二次在晋城召开农村小康建设座谈会。
由于《人民日报》等对这2次会议都进行了大幅报道,吸引了高层的关注。1994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六部门联合发起,在晋城召开了“全国农村小康建设‘九五’方略研讨会”。
而1994年8月29日,这一天,朱镕基总理率国家计委、经贸委等9部委领导,在山西省委书记与省长的陪同下,专程来到晋城,视察农村小康建设。
朱总理到了晋城后发感慨:想不到,内地还有这么漂亮的城市。
朱总理视察了东四义村,高兴地对陪同人员说:我们说奔小康,什么是小康?这就是小康。
朱总理视察了晓庄村的村办医院,先后看了内科、外科、骨科、X光室、B超室以及手术室,对村党支部书记王翠翠说:一个村办医院能搞到这个规模,很不简单。
这是薛荣哲的高光时刻,也是晋城的高光时刻,薛荣哲退休后,有篇文章提及此事,最后一句是:谨以献给勤劳和勇敢的晋城人民。
时代匆匆掀开新的篇章,并没有一丝留恋。
七叉口的一侧,通往朱总理曾经参观过的晓庄村,大部分都拆迁了,原先种蘑菇的大棚对面,坐落着晋城最豪华的小区,丹溪华庭,门前的喷泉日夜不停,好像在诉说着,晋城房地产从1999年兴起的辉煌,那水声有时也在呜咽,像是对当下市场的感叹。
而坐落在大转盘的晓庄大厦,除了神利电器还屹立不倒,自营酒店也改为快捷酒店,一楼的晋城银行女子支行也改名撤址很多年了。
泽州路一路向北,通往白马寺,石阶而上,幸运的时候,能够看到主持,能继法师,80后,满眼慈悲。
这座寺庙修在司马山,而司马山是司马懿封长平侯时曾登临,因此得名,但晋城人更多认可白马拖缰的故事,因此白马寺山更为知名。
从1993年开始兴建,五台山的隆慧法师等一代代大和尚,历经十四年,白马寺变成了如今的模样,而那个时候,能继法师还是一个8岁的孩童,但已慧根久存。
他目睹了后山滑雪场嬉笑,也亲历了太行明珠游乐场由人声鼎沸到彻底搬走,他看到了凤城国际的起高楼、宴宾朋,也曾在龙马湖泛舟,看水波涟漪,看着一排排的联排别墅,这俗世的热闹,如同戏剧,一幕幕的上演,他的佛心,竟如枯井一般静寂。
太岳街的一端是高耸的香港城,而北环街弥漫着兰花醋的香味,古矿停产很多年了,只留下一个万德福超市还在继续,它的英文很好听,含义也很棒,是精彩的,就像兰花醋的前身是晋城醋厂,隶属于蔬菜公司,而古矿在程颢兴办的书院挖掘,一会儿归晋煤,一会儿归晋能,来来去去,分分合合,好似这人间。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紧紧挨着晋城一中的东滩会正式开门迎客。
这个项目来源于东西大街改造项目,是城区老城更新与保护“五个二”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东起泽州路,西至景西路,最西侧新建景德桥公园,与晋城二中相邻,临近高考,一侧是歌舞翩翩,一侧是书声朗朗,别具一格。
西河流过景德桥,东河流过景忠桥,河水滋润过无数晋城人,逛西滩,买圪栏,走东滩,买不篮,是一代又一代晋城人的俗语。
而东滩会毗邻的晋城一中就更为著名,从马骏创立崇实学校以来,一直就是晋城教育标杆,近年更是清北孵化器,无数晋城骄子踩着景忠桥,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随着东滩会的开门迎客,一中搬到丹河新城的声音又大了起来。
沿着七叉口最窄的瑞丰路,一路向南,途经晋城之肾万品汇,那里曾是省运所在地,再往南,中亚大厦不复往日风光,当年一句:不去郑州亚细亚,就来晋城逛中亚,何等豪迈与骄傲。
对了,东滩会的所有者是晋城国投,管理者是兰花城,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野蛮而茁壮的晋城,已经随着时代凋零了。
假如还有一点点希冀的话,晋城也许是深埋在地下的野草,山火烧过,它弯下腰,积蓄所有的力量,静待春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