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中原网讯】在河南周口鹿邑县,行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时常会见到一群大姐、大婶,以至八九十岁的老奶奶们,围坐一块,一边唠着家常、说说笑笑,一边手指翻飞,小麦秸秆便魔术般地成为凉帽等草编品。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技艺,草编已成为鹿邑县的重要扶贫项目。
香港文汇报记者 戚红丽 周口报道
「草编,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在鹿邑长大的「80后」小伙子王涛说。麦秸秆,是一种最常见的草编原材料,每年收完小麦,廉价和取之不尽的麦秸秆常被用来做饭烧火。
年产值逾10亿元
「浙江义乌,小商品特别发达,那边经常有商人来鹿邑县买货,我最初抱着学习的态度,跟着他们到了南方,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顶尚帽业董事长牛东杰说。
在牛东杰小时候,他的父亲是当地村子里草编业的带头人,但草帽价廉,「一顶帽子的利润才一两毛钱(人民币,下同)」。
16岁离开学校之后,牛东杰看到在家乡只卖2元多的麦秆草帽,出口价可以达到15元,萌生了创业念头。
2015年8月,浙江创业6年后,牛东杰返回故乡,在鹿邑产业集聚区开办顶尚帽业,并在贾滩、穆店等乡镇布点,原料编织点延伸到了村民的家里。工厂在生产各种帽子的同时,给南方商人提供草编原材料,年产值逾6,000万元。
在鹿邑产业集聚区的草编帽展示厅,实用性草帽占比已经微乎其微,90%以上的帽子都是作为流行时尚的装饰品,一些时尚帽子的售价可达上千元。
政府补贴助发展
为吸引更多草编企业入驻鹿邑,也便于草编行业的管理。2016年,鹿邑县采取厂房补贴的方式扶持草编企业的发展,加上鹿邑正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对返乡创业者予以土地、资金等多方面支持。据鹿邑县宣传部门介绍,像顶尚帽业这样的草编企业在鹿邑有十余家,加起来年产值10亿左右,带动上千村民就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