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镜头参数解读 解读尼康镜头

诗佳网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的支持!

解读尼克尔镜头一篇很值得一看的文章尤其适合新入坑

当你真的变成了一个摄影的发烧友或爱好者,会发现,玩

单反的一个很大的乐趣,在于配镜头,换镜头:各种各样的

镜头,不仅在自己的相机上换来换取,也更多地在脑子里换

来换取!经常琢磨什么样的配置,是合理的配置,才能拍出

亮眼的照片。网上评论更是无数。道理大家都知道,狗头

到了行家手里,片子照样亮丽;可是大多数人,总觉得片

子的质量和镜头的质量关系更大,谁让那些高手天天拿着

好镜头(牛头)啊,不买几个牛头不过瘾,不能安心摄影。

话又说回来,除了公家出钱或是自己有影楼业务,凡是自

己出钱的,都希望能把刀用到刀刃上,也不能每个牛头都买。

于是到底什么样的镜头应当抱回家,便是一个非常需要仔细

考虑的问题。这样,我们首先明确问题:自己花钱

(不花冤枉钱),能有一个decent(拿的出手)的镜头组

合,能拍照所有的场合(业余者的梦想),能安心提高摄影

水平(节约时间是一个现实问题)。转换到镜头语言,

至少从广角到长焦,光圈有至少1.4到2.8,镜头至少有牛

头,至少要有水旺旺的大眼睛。

网上有很多很好的镜头配置的评论,本文是从另一个角度

和网友分享经验.和90%摄影网友不一样的地方,笔者的本

职工作和镜头的光学设计制作有很大关系,也曾经和

NIKON的seniorsales(高级销售人员)谈过3小时(但是

没有谈镜头)。可以从器材设计制作销售的角度有一点发言

权。从商业角度来讲,尽管NIKON的照相机和镜头,

满街都是,给人感觉一定是挣了很多钱;但是,NIKON

最挣钱的不是这些,而是INTEL,AMD制造的芯片用的光

学精度要求极高的光学光刻机,大家一定很吃惊吧。CANON

也一样。在那个行业里,蔡司还不行。(不能随排迷信蔡

司镜头)。换句话,Nikon投入的人力在镜头上设计

的,不会很多很多,一方面也是因为镜头的光学设计比较经

典。这样的话,镜头的价格极大的依赖于材料成本和制作成

本和新技术。学过商学院的人或搞商业运作的,应当明白

我说的。

大家大概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们如果知道NIKON如何计

算镜头的制作成本,那就买那个费力气的又相对便宜的和

适合自己特殊需要的。NIKON的工程师自然知道,用料讲

究制作费力的镜头,是为了更好的成像。很多网友自己作

评测,搞得很复杂,费时间,结果还不一样,还吵架。知

道我下面的公式,自然就知道那个镜头的成像好了,也就不

瞎吵了。

镜头里光学的东西很复杂(我学了十几年),我就告诉大家

结论好了:除了千锤百炼的设计(50/1.8)以外,

(1)ED镜片越多,色彩越锐利鲜艳,非球面镜越多,

广角变形越小。(如果是学术角度的话,

不一定对,这里只是简化一下)

(2)ED镜片越多越贵,非球面镜越多越贵

(3)光圈叶片越多,越贵

(4)尺寸越大,越贵

(5)金属料,自然比塑料好

首先,以此来作镜头成像的评价。

(1)著名的XZP(70-200/2.8),5片ED镜片(最多的),

公认的颜色艳丽,锐利,长焦,不需要非球面镜校正变形,

77mm大眼睛,金属用料,真是没缺点(重,大,D3上的

议论),按我的公式,成像色彩锐利无人能比,没意见吧。

买不买,有钱当然买,有货当然买。($1700US)

(2)80-200/2.8,3片ED镜片,($900),好多人拿这个和

XZP在色彩成像上比,大家明白了吧,还是有差距呀

(3)24-70/2.8,3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用料十足,仅

次于XZP,因为加了nano镀膜(没什么了不起)和较长焦

距(畸变更容易控制),比17-55成像更好,$1700,但是同

样的材料,比17-55贵了500美金,有些过了,要等等。

(4)28-70/2.8,2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以前的best,

但是用料不足,无法和17-55在数码上对抗,退出舞台。

(5)17-55/2.8,3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用料十

足,仅次于XZP,在这个焦段,公认的颜色艳丽,但是饱受

争议,都是DXformat惹得祸$1200.

(6)17-35/2.8,2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因为焦段

比17-55小,因此同样3片非球面镜,对畸变的控制超17-55,

但是只有2片ED镜片,颜色不如17-55

(7)18-70mm,3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很多人吃

惊它优异的色彩和锐利,3片ED镜片,和17-55一样,颜

色很好,所以有人觉得和17-55差不多(可怜的17-55),但

是非球面镜在这么大的焦段少了,所以在广角有明显的畸

变。$300.没钱一定要买。颜色如同17-55,比17-35还

好,就是畸变不好。

(8)18-135,1片ED镜片,2片非球面镜;只有一片

ED,色彩不如17-55,17-35,很多人说他干涩,没错吧,但

是相对来说,畸变的控制要好($300)

(9)18-55,1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除了kenRockwell

说它好,没人说它好。

(10)18-35,1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著名的银广角,

和18-70相比,在DXformat没什么优势,除了77mm以

外的大眼睛和相应的畸变控制。

(11)12-24/4,2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才是数码时

代的银广角,3片非球面镜来控制畸变。($900)

(12)14-24/2.8,2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带nano

镀膜。才是数码时代的金广角。$(1600),偏贵。

(13)18-200mm,2片ED镜片,2片非球面镜;不是最好,

也不是最坏,自然最好作旅游头了。不能出最好的色彩,也

不能出最好的畸变控制。

(14)24-120mm,2片ED镜片,2片非球面镜; 在胶片上

和18-200 一样;目前很冷。

我想现在大家对变焦的镜头的评估,有了理论根据了,很

多争论可以结束了吧。只要记住镜头的ED 数和非球面镜数,

性能价钱就很容易评价了。

对17-55/2.8, 目前的处境很不幸, 但是和24-70 or 17-35

相比, 从用料上而言还是很值得的,相对便宜。但是 18-70

对其伤害最大,色彩竟然不分上下,加上便宜的50mm镜头

带来的大光圈,和别的定焦广角存在,加上人们对未来全副

的期待,得到不幸的待遇。实际上,对所有的DX DSLR 而

言, 17-55 无疑是最好用的变焦。目前美国的价钱$1200, 我

估计很快就会缺货的。对照一下70-200 的XZP 或24-70, 待

遇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大家一定奇怪这个方法很实用, 因为对成像的分析,最简

单最重要的是这样了,如果有人想亲自设计镜头, 有很多

软件, ZEMAX OSLO,

也可以试试。 试试就知道ED 镜片和非球面镜的重要性;

有两个原因, 光学设计上,能少用镜片就少用,产品上,

也是能少用就少. 讲的稍微多点, 镜头的设计, 大致都定

了, 没什么了不起, 中国人也可以很棒(和一些光学老院

士谈过,国内主要是材料,研磨技术的问题);

镜片多了的坏处是, 镜头间的来回反射,引起所谓的鬼影

炫光麻烦, 所以遮光罩能带上, 就带上, 你不知道设计

师很下功夫的;看看 70-200 的遮光罩很长, 17-55 的也很

长。 所以, 镜片能少最好, 如果少不了,一定是为了性

能。做过产品的人知道,多一个零件, 不知到会带来多少

麻烦, 不要说贵的了。

试试我们的理论, 我们看一个值得推荐的镜头, 16-85 VR,

2 片ED 镜片, 3 片非球面镜, 带VR,构件和17-35, 14-24,

12-24 一样,才640$, 所以大家不要奇怪它卓越的光学性能,

PHOTOZONE 认为和 17-55 一个水准,一半的 17-55 的价

钱, 还有VR。 如果大家还没有镜头的话, 可以买这个。

一个美国摄影者问我为何 16-85 这么贵,听我这么一讲,马

上就买。 PHOTOZONE 也没讲清楚为什么。

我的 ED,非球面镜理论, 是用来作成像的评价, 应当

是很准的, 但是和价钱是没直接关系

的。但是好像和镜头的售价有关,里面涉及到

NIKON 的定价策略。先声明一下,本人从来没在Nikon、

CANON 工作,如果无意歪打正着说出NIKON 的定价策略,

那见谅了。本人写此文,实在是感谢那些论坛上贴好文章,

好照片的摄影爱好者,和我一样的发烧友分享的。

镜头的材料, 特别是研磨, 很有学问, 基本上是高质量

成像的保证。 镜头越大, 越难 ( 哈勃望远镜就是大镜片研

磨出了问题)。 77mm 的镜头,应当比 67、62、52mm, 难

多了, 玻璃的比压模的难,不用说高档玻璃了。材料均匀

性,纯度的问题,我们中国好像总是方面有差距。

牛头的镜片, 那是狗头不能比的。 蔡司的做工,也是最

好的之一,可以注意到蔡司不太作大眼睛那,能把小眼睛做

好就不容易。

镜头的价钱, 很多时候还是做工。 10$ 的 TIMAX 和一

万美元的Cartier 一样走时准确,但做工是不一样的。牛头

的作工,那是狗头没法比的。

如同瑞士手表。 但是狗头的成像,很多时候和牛头不分上

下。如果你会用的话。

很多人问定焦, 从设计的角度来讲, 定焦基本上停顿,

NIKON/canon 都是全力推变焦。和变焦相比,在小于50mm

处,定焦基本上落下风,这都是非球面镜的功劳,有时候简

直不敢相信广角定焦的处境,大于 50mm, 有很多名头。因

为定焦的设计实在是很容易集中力量, 现有的设计都是经

典, 很难有突破,质量都在镜片上的制作,突破都在作工

上。还好,蔡司,真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优良的作工硬

是将广角定焦的水平提到新地步。 大于50mm 的定焦, 和

变焦百花齐放;大于200mm, 都是定焦的天下。 这是nikon

镜头明显的趋势。 如果想知道物理原因的话, 那是因为

ED 镜片和非球面镜的成本在广角端成本低表现明显,同时

在长焦处的光学要求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