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报道写作的技巧小议.doc

诗佳网

财经报道写作的技巧小议   2012年1月,填补中部地区高端政经杂志空白的《支点》杂志面世,该杂志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创办。同年5月,《21世纪经济报道》新设立了华中新闻中心。同时,全国各地媒体加大区域财经报道力度,财经报道再度升温。如何开阔视野及提高财经报道水平,成为财经媒体圈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对财经报道写作技巧进行梳理,事件多以自身感悟为主,权当抛砖引玉。   模 仿   模仿并不是Copy(复制),而是在原创人的启发下,进行自己的升华。   一、没有捷径   成为一名好的财经记者,没有捷径,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日积月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写出超越前辈们的新闻作品。   2006年,湖北武汉本埠对财经新闻的报道并不强势,多以市场(如商品价格波动)等民生经济新闻见长。2007年,全民疯狂炒股,让市民对财经新闻的关注度达到了顶峰。   剪报、简单架构的Copy,成了那时我深夜回宿舍的必修课之一。当时,我做得最多的是“抄”各家媒体的新闻标题。只有领悟标题的要义,才能找到新闻点;而没有找到新闻点,每天就会在惶恐中度过。   二、对标学习   对财经新闻,记者仅会写消息还远远不够。下一步提升,是需要过渡到大型财经调查、财经通讯类报道中去。   因视野受局限,地方财经记者接触的多是“二手”翻版信息。如何提升自身写作技巧?找准对标媒体至关重要。从2008年起,我的稿件从“快消品”过渡到了“财经体”。原因在于当时的部门领导有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媒体从业的经验,这让我的视野大开,所对标的媒体也由《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都市类媒体,过渡到全国一线的财经媒体。   目前,《支点》杂志开展的对标学习会,用意也在于找准对标媒体(三报一刊:《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财经》杂志),使同事们的财经报道素养再上一个台阶。   泛阅读   写财经调查类报道之前,找资料并非轻松活,需要泛阅读。   一、搜集资料   背景决定深度。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胡思勇多次在剖析各家财经媒体稿件时强调的。但如何为稿件“绣”上深度呢?   泛阅读会令你思路“穿越”。对于重大题材的经济新闻报道,起码要收集数万字的资料信息。这是采访前务必要做的基本功。   除了百度里有的,还要去看有关学术类权威门户网站,或财经网、财新网、经济学人网、FT中文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等财经类网站,从中找资料,并提炼出时髦“观点”。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报刊中文网开始进入中国,如2012年6月28日纽约时报中文网正式开通。这些都是开阔视野、获取资料的有效途径。   了解采访事件的最新“足迹”,这点很重要。新闻讲究新,报道中过多的资料链接,会让新闻成了旧闻,没有“干货”。“穿越”到采访对象“身边”去,可以让财经报道更加生动。   二、取舍“发现”   留下触动你的“发现”。对民生题材资料进行收集后,就要研判事件发展的趋势。所以找的资料首先要能打动你、触动你,要有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感,让你有原动力去“Ctrl+C”到“Ctrl+V”,以备写稿时所用。   这类“发现”是对新闻敏感的培育。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藏在《圣经》里的那把锤子,用一个特写镜头打动了无数影迷。这些都是靠眼力去发现,并取舍得出的精华。   三、初定主题   资料取舍后,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这也是一种“穿越”。思想是无疆界的飞鸟,很多重大财经调查报道,采访难度大,记者需要对“意想不到的”现场做出“回应”。   稿件要“七分熟”。没有采访,稿件怎么会“七分熟”?其实,经过合理想象,设下主线后,记者完全可以为稿件搭个大致的框架,将资料填充到其中,稿件的大致逻辑就理顺了。这也是对记者之前所做工作是否充分的考验。   猎取故事   找故事,到采访人的“生活”中去。   一、带好录音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重大财经事件、人物等报道,一定要带好录音笔,做好前期资料准备及设想好关键问题等。   二、吃“工作餐”   如果你找不到故事,那就到公司的餐厅多吃“工作餐”。在这里,他们都在讲公司的故事,这和《〈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中说去咖啡厅找新闻线索一样。   其实,《华尔街日报》所要表达的无非就是如何获取独家信息源的问题。获取信息源,我认为是没有捷径的。牢记“三勤”:勤看、勤思、勤动笔。   三、题材延伸   好的财经新闻,只报道事件内幕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题材作进一步延伸。   2007年年底,全国各地出现柴油荒,湖北较为严重。2008年到2009年期间,湖北再次出现柴油荒。在“国进民退”的舆论声中,民营加油站如何在夹缝中生存?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查,笔者走访了湖北省及周边省份民营加油站的老板,最后写出《民营加油站再调查:柴油荒下生存劫》。   迎接“顺产”   好的作品从来都是经历痛苦思索的产物。我们要回味的是新婴儿“顺产”出生的那一刻。   一、追求诗意的开头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说:“只有精彩的生活片段才能让导语光彩照人。”   2009年,长江流域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针对此事,我在采写《借“食”营销 武汉为何慢几拍》报道中,稿件开头这样写道:“黄鹤楼上吹玉笛,敲古钟,观日全食;归元寺里听佛音,数罗汉,看日全食――绝妙的城市营销意象啊。”   诗意的财经新闻开头,能打动读者继续读下去。   二、记录灵感,归纳兴奋   灵感这东西,不知道何时来。但我们要随时准备它的出现,无论是在现场采访的感悟,还是采访回来路上的突发念头,这些都要记录下来。   2011年6月,百度斥资逾3.06亿美元,与去哪儿网达成战略联盟。这无论是对人们出游,还是对IT界,都会产生影响。当晚,我采访成稿后,感觉标题冲击力不够,后突然想到“百度、去哪儿”两个关键词,最终定下一个让我彻夜兴奋的标题:《百度3.06亿美元去“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