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二)

诗佳网

《新闻采访与写作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News Interviewing and Writing 2课程编码:ZB04210总学分:3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广播电视新闻系大纲制定者:余婧华大纲审定者: 审定时间:2017.10课程简介:新闻写作学是研究新闻写作方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规律、方法、途径寻找其本质。它的研究对象是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的知识一、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 进一步巩固新闻采访、新闻理论、新闻摄影摄像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2、 系统了解新闻写作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方法。3、 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1支撑毕业要求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情怀、道德品质、协作意识、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体魄;课程目标2支撑毕业要求要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了解中国国情及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坚守职业伦理道德;课程目标3、4支撑毕业要求具备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以及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二、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预期学习成效知识点或能力教学活动学时1.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课程目标1、21.认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2.掌握采访的基本方式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1.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2.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3. 功夫在笔外;1. 课堂教学;2. 课程案例分析;理论1学时2.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课程目标1、21.认识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2. 了解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1.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2.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3.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1. 课堂教学;2. 课程案例分析;理论1学时3.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课程目标2、31. 了解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2. 重点掌握新闻如何要用事实说话;1.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2.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3.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4.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5.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1. 课堂教学;2. 课程案例分析;理论1学时4.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课程目标2、31. 了解新闻写作是一种受限制的写作;2. 新闻写作的特性;1.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2. 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3. 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4. 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1. 课堂教学;2. 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2学时5.新闻角度课程目标2、31. 认识如何寻找最佳新闻角度;2. 掌握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1.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2.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3.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1.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研讨;理论1学时+研讨1学时6.新闻跳笔课程目标2、31. 了解何谓新闻跳笔?2. 掌握如何运用新闻跳笔?1.何谓新闻跳笔?2.如何运用新闻跳笔?1. 课堂教学;2. 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1学时+研讨1学时7.新闻语言课程目标2、31. 认识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2. 重点掌握如何使用白描语言;1.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2.如何使用白描语言;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1学时+研讨1学时8.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课程目标2、31. 了解消息体裁的特点;2. 认识消息体裁的优势;1.消息体裁的特点;2.消息体裁的优势;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2学时9.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课程目标2、31. 认识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2. 了解导语的大致类型;3. 掌握导语修辞技巧;1.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3.导语的大致类型;4.导语修辞技巧;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1学时+研讨1学时10.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主体与结尾课程目标2、31.重点掌握主体的结构方式;2. 了解消息结尾;1.主体重任在肩;2.主体的结构方式;3.消息结尾;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1学时+研讨1学时11.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课程目标2、31. 认识精选背景材料;2. 掌握巧妙穿插的方式;1.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2.精选背景材料;3.巧妙穿插;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2学时12. 事件性消息课程目标2、31. 认识事件性消息;2. 了解动态消息和简讯;1.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2. 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3. 动态消息;4. 简讯;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2学时13. 非事件性消息课程目标2、31. 重点掌握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2. 认识预测性消息和服务性消息;1.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2.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3. 预测性消息;4. 服务性消息;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2学时14. 描写性消息课程目标2、31. 认识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2. 掌握描写性消息写作的要求;3. 认识新闻素描和花絮;1.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2.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3. 新闻素描;4. 花絮;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研讨1学时15. 分析性消息课程目标2、31. 认识分析性消息的写作;2. 掌握解释性消息和新闻述评;1.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2.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3.解释性消息;4.新闻述评;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16. 通讯的基本特征课程目标2、31. 认识什么是通讯;2. 了解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1. 什么是通讯;2.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3.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4.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17.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课程目标2、31. 了解通讯主题的要求;2. 掌握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1. 什么是通讯的主题;2.通讯主题的要求;3.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2学时18.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通讯的选材课程目标2、31. 认识通讯选材的特点;2. 了解通讯选材的类型;3. 了解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1. 通讯选材的特点;2.通讯选材的类型;3.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2学时19.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课程目标2、31. 认识通讯结构的特点;2. 了解结构通讯的原则;3.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4. 掌握通讯的开头与结尾;1. 通讯结构的特点;2. 结构通讯的原则;3.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4. 通讯的开头与结尾;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理论1学时+研讨1学时20. 人物通讯课程目标2、31. 认识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2. 了解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3. 掌握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1.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2.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3.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练习1学时21. 事件通讯课程目标2、31. 认识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2. 了解怎样写好事件通讯;1. 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2.怎样写好事件通讯;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练习1学时22. 工作通讯课程目标2、31. 认识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2. 掌握工作通讯的写作;1.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2.工作通讯的写作;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练习1学时23. 风貌通讯课程目标2、31. 认识风貌通讯的分类;2. 掌握风貌通讯的写作;1. 风貌通讯的分类;2.风貌通讯的写作;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练习1学时24. 社会观察通讯课程目标2、31. 认识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2. 了解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3. 掌握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1. 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2.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3.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练习1学时25. 专访的文体特征课程目标2、31. 了解专访的文体特征;2. 认识专访的文体类型;3. 掌握专访的写作要领;1. 专访的文体特征;2.专访的文体类型;3.专访的写作要领;4.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练习1学时26. 新闻特写课程目标2、31. 认识特写的文体特征;2. 了解特写的取材与分类;3. 掌握特写的写作要领;1. 特写的文体特征;2.特写的取材与分类;3.特写的写作要领;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练习1学时27. 网络新闻写作课程目标2、31. 认识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2. 了解网络新闻的种类;3. 掌握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1. 不可忽视的新媒体;2.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3.网络新闻的种类;4.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5.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问题;6.培养数字化记者;1. 课堂教学;2.课程案例分析;3. 研讨;4.实践练习;理论1学时+练习1学时说明:1.预期学习成效指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可用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词汇多层次表达。2.知识点或能力指具体的教学内容。3.教学活动指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设计,如:课堂教授、课程案例分析、研讨、作业练习、小设计、社会调查、实验等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