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后,日本人有什么反应?

诗佳网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人在抗战中牺牲。面对生死存亡的局面,国民党内部对抗日路线争论不休:有人寄希望于英美迅速介入,认为胜利可期;也有人被敌人威势震慑,主张与日寇妥协投降。就在这时,延安的毛泽东提出了不同的判断——中国要靠长期坚持才能获胜,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持久战”理论。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后,日本人有什么反应?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没有靠感情说事,而是通过冷静分析事实得出结论。他承认当时中日力量差距很大:日本是军国主义强国,工业和军事优势明显;而中国则受帝国主义压迫,国内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封建影响仍深,工业和国防基础薄弱。这些现实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迅速战胜日本,也不可能靠一次大决战解决问题。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后,日本人有什么反应?

但毛泽东同时指出,这并不等于中国必然灭亡。日本虽然武力强大,却要面对占领广阔土地引发的抵抗与消耗。日军在华无论是烧杀掠夺,还是建立统治,都会激起中国人民越发坚决的反抗。中国拥有广大的国土和人口,人民的反抗会像燎原之火一样蔓延。同时,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和人口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吞并中国,只能逐步占领,这为中国争取时间、组织反抗创造了可能。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后,日本人有什么反应?

基于这些判断,毛泽东把抗日战争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防御阶段——日军攻势最猛,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难以立刻取胜,应以运动战、灵活机动为主,保存实力;第二阶段是相持阶段——敌我力量接近平衡,日军陷入消耗和巩固占领区的困难,我军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乱敌人部署,扩大革命根据地;第三阶段是反攻阶段——当敌人消耗殆尽、国际形势对我有利时,转入全面反攻,收复失地。整个过程就是“以空间换时间、以消耗换胜利”的长线策略。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后,日本人有什么反应?

《论持久战》刊出后影响深远。延安的八路军把这套思想运用于敌后游击战和运动战之中,灵活机动、消耗敌人的同时发展力量,给日伪军造成了很大麻烦。国民党内部也有人重视这本书,部分将领要求部队学习;甚至日本军方也对书中分析进行了研究,说明毛的判断触及了战争的本质。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后,日本人有什么反应?

为保障战争需要,日本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从占领区大量征集粮食、煤炭、棉花等资源运回本国,试图维持军事消耗并削弱中国的抵抗力。但这种掠夺政策本身也激化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破坏线上的运输与管理,反而加速了其消耗与困境。随着时间推移,日本为了打开局面又将战火扩大到更广的地区,甚至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把更多强国拖入冲突之中,最终在全面消耗和国际压力下走向失败。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后,日本人有什么反应?

1945年,日本在多线作战与资源枯竭中终告失败。战争末期,日军在冲绳、东北等地仍试图以顽强防守或据守资源地带拖延时间,但这些战术无法改变被孤立与消耗的现实。战后,许多日本人重读这段历史,反思侵华战争的结局与自身的责任,也有个别人开始主张修好与赎罪。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后,日本人有什么反应?

总体来看,《论持久战》在抗日战争关键阶段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战略思路:不盲目乐观也不轻易绝望,而是根据敌我实际,采取长期斗争、逐步削弱敌人的方针。正是在这种坚持与灵活的战略指导下,中国人民终于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迎来胜利。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后,日本人有什么反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