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猎人笔记》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
思维导图
一、内容简介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屠格涅夫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三、创作背景
《猎人笔记》是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的。这时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是俄国社会生活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俄国专制制度腐朽的本质更加暴露出来了,农奴制度的危机更加加深了。从20年代起,俄国的农奴制度就进入了危机阶段,并且,这种危机在不断地加深着。资本主义在俄国逐渐地发展起来了。它猛烈地冲击着农奴制度,使农奴制度的经济逐渐解体了。应该说,农奴制经济的解体,是农奴制危机的根本原因。同时,农民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在不断地加强着。据统计,从1826年到1850年,农民骚动达到了576次。此外,这时平民知识分子的革命家,正在逐渐代替着贵族革命家,参加革命运动的进步力量扩大了。屠格涅夫正是在俄国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下创作了《猎人笔记》。
四、作品主题
《猎人笔记》是一部借猎人出猎的见闻揭露沙皇专制制度下广大农奴遭受农奴主残酷奴役、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纪实作品,它用活生生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俄国农奴制下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这样的作品在屠格涅夫之前的俄国文学中还不多见。像《猎人笔记》这样广泛而具体地描绘地主对农奴的奴役,真实地再现广大农奴惨遭欺凌的真相,揭露农奴主的残暴、伪善、奢侈、冷酷,在俄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猎人笔记》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暴露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而且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作者没有以地主老爷的态度居高临下地看待农民,像以往许多作家那样把农民描写成愚昧无知、缺乏崇高品德、处于畜生一般状态、只是一些应当受到怜悯的对象。作者在本书中往往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和农民一起打猎,平等地谈论农民的生活,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描写这些普通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质,表现出他深厚的人道主义和民主思想。
在《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背着猎枪,在猎户陪同下,走遍附近的农村田野,荒山野岭,江河湖泊,接触了无数劳动人民。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普通的农民、工人、大学生、县城医生、独院小地主、磨坊主、破落小贵族,以至家仆和使女,而农民的孩子在他的笔下则成了一群容貌俊美、聪明爽直、充满幻想、勇敢勤劳、活泼可爱的小伙子。作者把他的感情倾在这些普通劳动人民身上,他没有任何贵族的架子,而和这些普通的农村劳动者打成一片,这在贵族出身的作家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作品不仅写出了农民快乐的生存方式,而且描写了这些普通人身上的美好性情。那就是善良、正直、乐观。人的使命也是人的生命屑性的表现,善良、热情、正直、乐观等等都是符合生命的内在要求,而人们在大众生活表现了这样美好的人性,也体现生命的伦理价值观,所以,这也是衡量生命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小说写了众多的普通农民,他们在接人待物所表现出的善良、热情的天性,在对生命认知方面的乐观,利他的心态都折射出美好的生命之光。
屠格涅夫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主要是从生命的角度来写人物的活动及大自然优美的景物空间。每一个空间都有一个明确的生命要素,如植物的鲜活,动物的晃动,农民的善良、乐观,地主的衰败等等,这些要素是相互关联的,这一连串的空间也就构成了展示生命本体的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而且,从对大自然的书写到对人物的生动刻画。其空间转换也是有层次而又富有节奏的。
另外,作者在艺术手法上也是富有变化的。他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写,写农民及自然的美景是从正面着手,处处展现出鲜活、灵动、快乐的生命意识,追求一种宰相的生存模式,以此来体现人类生命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写乡村地主则是从反面写出了地主身上衰败的生命特征,揭示了其没落的生命意义。
五、人物形象
屠格涅夫细致地描写生活在贫寒的社会最底层的农奴所遭遇的种种苦难,用心去感受俄罗斯大地上那些枯破灰暗的白桦树下、那些浑浊的潭水中,那荒凉而贫瘠的原野里,低矮潮湿的房屋中那些细碎而深切的情绪和灵魂。他一方面或正面、或侧面的写那些农奴主、地主们之间自私自利,骄横冷酷的性格。
但他也用同样低沉而忧郁的笔调写着医生和地主女儿之间因为死亡而带来的爱情悲剧(《县城的医生》),写生活和理想格格不入,找不到理想的归属,找不到心灵平静,同时不愿同流合污的落魄地主形象,写逐步毁灭自己的正直、暴躁、刚烈的世袭贵族切尔托普哈诺夫《切尔托普哈诺夫和涅多皮由金斯》和《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结局》这些人的悲剧。
屠格涅夫没有简单的一分为二法的对人物刻意的丑化,相反,他用一颗很细腻的心灵去体味这些变迁后面那一颗颇为世俗、为理想和现实等种种矛盾折磨的心灵。这些人有的即便是地主也同样需要为生活所迫,最典型的切尔托普哈诺夫,他正直、善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他以自己的身份自豪,为自己骄傲。他一次次救下来很多弱者,但是他却在一生的爱情中落了空,崇拜他、仰慕他的好友也死去,自己最后的希望--一匹难得的骏马也被别人设计骗走。他的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他所有的梦想一点点的破灭。他的命运,比之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刻意安排下的人和人之间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下的倾轧和幻灭,更充满了命运感和悲怆感,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六、风格
屠格涅夫是一位抒情诗人,他写随笔、写小说也如同在写诗。他的小说都是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猎人笔记》作为散文中一种的随笔,写得更是诗意盎然。虽然《猎人笔记》中充满了对农奴制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歌颂,它却不是一部充满说教的小说或报告文学。屠格涅夫用他擅长的抒情笔调在《猎人笔记》中描绘了一幅幅奇特秀丽的俄罗斯大自然风光。
他用这秀丽的大自然风光衬托了广大农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作家对俄罗斯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表现方法上独树一帜,极显作家的才能。
在作家的笔下,晴朗的夏天,“太阳不像炎热的大旱天那样火烧火燎,不像暴风雨前那样昏暗火红,而是那样清澈明亮、温煦辉煌,它从一抹狭长的云彩底下冉冉升起,焕发出鲜明的光彩,沉浸在一片淡紫色的雾霭之中”。在天气不稳定的秋天,“天空时而布满疏松的白云,时而有几处突然晴朗了一会儿;于是从散开的乌云中间露出一小块蓝天,它明朗可爱,宛如美丽的明眸 ”。俄罗斯的乡村,“缓坡小丘的长长坡面上,葱茏的黑麦正轻轻地泛着涟漪,几片云朵投下的淡淡阴影在它上面缓缓地移动着。远处森林郁郁苍苍,池塘波光潋滟,村庄橙黄闪亮,成百的云雀嘴地飞起,歌唱着,又急速落下来,伸长脖子,停在土堆上……”几个农家小孩在夜牧的牧场上,围着篝火,讲着鬼故事:夜里在造纸厂走来走去的家神,坐在树枝上向人招手的女落水鬼,变成小绵羊在坟墓上诱人的鬼魂,在树林里让人迷路的林妖……这一切都在他们的嘴里生动地讲述着。他们讲得那么绘声绘影,加上深夜里突然响起的一声凄厉的夜鸟的鸣叫,青蛙在河中的扑腾,突然响起的犬吠声,使人不能不毛骨悚然,但这并不说明农家小孩的愚昧迷信,而是作家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大自然的景色,俄罗斯农村的风习,地主的丑恶嘴脸,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这一切都在作家娓娓讲述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给读者以无限的美感和艺术享受。这就是《猎人笔记》作为一部极具特色的世界名著的魅力。
七、知识点汇总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俄国的屠格列夫。是一部以反对农奴制为主题的作品。
2.“我”去瑞兹德林县打猎,认识了人称“黄鼠狼”的霍尔和他的好朋友卡里内奇。
3.卡里内奇:勤劳善良、热心开朗、富于幻想,是一个浪漫主义者。霍尔:积极务实,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我”是地主,是个文化高、出过国的知识分子,关心农民,同情妇女,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善于交朋友。
4.俄语中“霍尔”的意思是黄鼠狼。
5.“我”带着雇佣的猎人叶尔莫莱,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日落前在树林里“狩猎”。他是一个老式地主的农奴,长期在外面流浪。
6.磨房主叫他妻子阿丽娜出来招待这两位不速之客。原来她是一个地主太太的贴身丫头,由于要求与地主老爷的贴身男仆结婚而被撵到乡下。是她现在的丈夫花钱为她赎的身。“我”对她的遭遇是同情的态度。
7.在初秋八月、天朗气清、阳光灿烂的一个炎热的日子,“我”带着猎犬来到伊斯塔河畔打猎。由于炎热难熬,所以来到这个附近闻名的“草莓甘泉”,痛饮了清凉的泉水,见到了“我”早就认识的那两个农民。一个叫斯交布什卡,另一个叫米哈伊洛·萨魏里甫·“涂蛮”,此人曾是已故伯爵彼得·伊里奇家的管家。
8.“涂蛮”这个姓,来源于绰号;其字面意义是“雾”,似有“糊涂”之义。
9.县城的医生应邀下乡,去离城四十多里远的“一个女地主、一个寡妇”家,为她的一个女儿治病。
10.“我”打猎的时候误入一座荒芜的庄园,打野鹤的枪声惊动了居住在那里的小地主拉其洛夫。他年富力强,步履轻快,为人慷慨,待人和善,包括自己的仆人。他曾在陆军步兵团服役了十来年,还到过土耳其”。他不仅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俄、土战争;而且负过伤,住过院,几乎送了命。他见多识广,谈吐自由,但性情内向。
11.拉其洛夫和妻子的妹妹奥丽佳双方有意,最后他带着姑娘离家出走,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这事件在省里引起了轰动。
12.从奥夫谢尼科夫的口中,我知道了“我”那强取豪夺的外公和心肠硬硬的外婆,他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13.“我”和猎人叶尔莫莱到李郭甫村外的芦苇荡里撑船打野鸭。中间,我们先遇到华而不实的猎人弗拉基米尔,在他的引领下又认识了绰号“干树枝”的老人舒乔克。
14.在芦苇荡里,船倾斜,灌满了水,我们被困,幸好有叶尔莫莱勇敢地探路,最终带我们顺利脱险。
15.“我”在“河湾大草地”遇到了五个看守马群的邻村儿童。其中“我”最为欣赏的是巴夫鲁沙。他是一个勇敢彪悍、聪明正直、善良可爱的孩子。可惜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死了。
16.一个怪人,五十岁左右,是一个侏儒,他是卡西扬。他非常疼爱孤女小安娜。
17.此人聪明能干,地主老爷喜欢他和赏识他,但当地农民怕他、恨他,骂他是吃人的恶狗。他是沙佛龙。
18.田庄管理处实际上的总管是尼古拉.叶列梅奇。他精明、忙碌,也卑鄙、险恶。
19.“我”拉车的母马陷在泥泞中拔不出腿。看林人皮留克帮“我”走出困境。
20.《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一个是土地主。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21.《列别姜市场买马记》 “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一匹瘸腿的病马, “我”说“打猎的主要好处之一就在于打猎使你们不停地旅行,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22.《俄罗斯人之死》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第一个“死”的是伐木场上被伐倒的大树压伤致死的包工头马克西莫;第二个“死”的是在地主家干活儿的一个农民;第三个“死”的是一个患“疝气”的磨房主;第四个“死”的是“我”大学时的同学阿威尼尔·索洛哥乌莫夫;第五个死的是一个地主老太婆。“我”的结论是:“俄国人的死是奇怪的!”
23.《酒店赛歌》小说主题就是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赛歌的具体过程;这两个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亚什卡。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路经此地,进酒店歇脚避暑,正当两个歌手在三个听众兼裁判的鼓动下准备赛歌。
24.《小地主卡拉塔也夫的爱情故事》 不到三十岁的卡拉塔也夫爱上了离他家三十多里一个财主和女地主老太婆的丫鬟玛特辽娜——“她是一个美丽、聪明、善良(形象)的姑娘”。他愿意出高价(五百卢布)为她赎身,但遭到老太婆的拒绝,
25.《幽会 》写一对青年情侣离别前最后一次“幽会”的情景。男方是一个阔少爷宠爱的仆从。女方“是一个年轻的农家姑娘,”一个“苦命、可怜的孤儿”。
26.《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 一次打猎的旅行中,“我”得到邻村一个小地主的邀请,去他家赴宴。关于主人公自己的性格,他的评价是两点:一、穷;二、安分。他以莎士比亚一部作品主人公“哈姆莱特”自诩。
27.《世袭贵族切尔托布哈诺夫及其好友涅多皮尤斯金》猎人叶尔摩莱陪“我”打猎回来,在路上先后遇到了切尔托布哈诺夫和涅多皮尤斯金,最后还见到切尔托布哈诺夫“不是妻子的妻子”叫玛莎。
28.《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 全篇写主人公切尔托布哈诺夫经历的三次不幸:心爱的情妇玛莎的出走;至友涅多皮尤斯金的去世;比爱人和至友更珍贵的宝马玛列克-阿泰力被盗。
29.《车轮嘎吱响》 本篇写于1874年,主题就是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治安状况(虽然土地富饶,山河壮丽;但城市萧条,农村凋敝,盗匪遍地),但同时又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被人看成傻子、其实相当聪明的乡下人飞洛费;一个是“路上遇到的响马大盗”,那个驾驶马车、拦路抢劫、甚至杀人灭迹的匪首。
八、习题演练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西汉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B.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述了鲁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鲁迅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善解人意、果敢无畏、刚毅倔强等形象特点。
C.《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的《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二十四孝图)》批判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D.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他以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 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而组成了的成名作。
2.《猎人笔记》里说:“任何不幸都是可以承受的,天下没有走不出的困境。”你是否认同这话?请以下列一个名著中的人物为例,简述理由。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B.《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
C.《猎人笔记》(《我的邻居拉季洛夫》)中的拉季洛夫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西游记》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唐僧师徒,李汝珍的《镜花缘》虚构了三十多个神奇的国度,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展现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乡村美丽的风光。如果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经过《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和《猎人笔记》中的俄国乡村,谁会有激烈反应?他会如何表现?
请你展开想象,参考备选人物、地点,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和《西游记》中的人物个性回答。
A.备选人物:唐僧猪八戒
B.备选地点:君子国 俄国乡村
4.《镜花缘》《猎人笔记》《城南旧事》是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请你分别选择一项“推荐语”,向读者推荐这三本书。
《镜花缘》选 《猎人笔记》选 《城南旧事》选
A.自然风光描写比肩《瓦尔登湖》,堪称十九世纪俄国自然风景与风俗长卷。
B.纯美清新的文字风格,温暖感动的童年故事,融入字里行问,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C.讽刺现实辛辣幽默,尊崇女性独树一帜;奇思妙想绚丽斑斓,古典才艺百科汇聚。
5.阅读名著答题。
《猎人笔记》是 的成名作,作者善于用动物形象去比喻人物的性格:把那个胆小窝囊、一见到上司便浑身发抖的捏多皮尤斯金比喻成“ ”;把那个沉默、孤独而又坚强的护林人佛马称为“ ”;把那个性格好动而不安分的卡西阳称为“ ”。
6.《镜花缘》和《猎人笔记》是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请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选择其中的一本书写一段推荐语,要求简练概括,突出作品主要特点,50字左右。
7.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优缺点并存。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优缺点。
A.长妈妈(阿长)(鲁迅《朝花夕拾》)
B.猪八戒(吴承恩《西游记》)
C.赫瓦伦斯基(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8.精读与跳读虽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但在同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也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请你从以下三本书中选择一本,分析你觉得该精读和跳读的部分,并阐述理由。
①《猎人笔记》 ②《镜花缘》 ③《水浒传》
任务一:美文美读
小语和小文都特别喜欢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在今天的游园活动中他们准备先到朗读亭各自朗读一段《猎人笔记》中摘抄的文字。
9.语段中有几个字容易读错,小语和小文互相提醒,加了点,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菜畦( )带棱带角( )分外( )
10.小语和小文一交流,发现各自的语段中都有自己不会写的字。试一试,你能写正确吗?
wǎn( )余huī( )
11.小语和小文想对语段做朗读设计,但有些地方有困惑,想得到你的帮助。
小语:“‘高高的荨麻沿着篱笆一溜地摇晃着’这句话我觉得可以有一处连读,但想不好是哪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