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首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当时播出时长为10至15分钟,仅有外景片段,没有播音间的口播。这标志着《新闻联播》的诞生。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1979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栏目《国际新闻》;到了1980年,《国际新闻》逐渐融入《新闻联播》。同时,《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延长至30分钟。
1981年春季的青岛会议作出了两个重大决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成为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向央视提供新闻素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这使得《新闻联播》建立了覆盖全球的最大新闻传播网络。
1981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之后播放天气预报。
1982年9月1日开始,将重大新闻发布时间从原来的20时提前至19时的《新闻联播》中,这确立了该栏目作为独立新闻发布机构的权威地位。
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成立了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蒙古族记者包拉白成为首位驻站记者。
1984年至1987年期间,《新闻联播》开始派遣驻外记者,并加强国际新闻的报道。
1987年7月1日,《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开始公布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改革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向全球传播,覆盖了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全球的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的即时报道。
1991年12月19日,《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读器,这大大增强了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
1992年12月19日,中央电视台在美国设立了记者站。
1994年7月21日,《新闻联播》直播了亚太一号卫星的发射情况,首次实现了同步编排播出。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从录播转为直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