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人保财险系统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集团“建设一流”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保险供给,积极构建适配经济结构优化的财险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扎实步伐。
加强新质生产力保险保障,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完善科技保险组织体系和平台建设,设立上海科技保险中心,科保分中心实现国家科创中心城市全覆盖;设立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鉴证评估中心,成立知识产权保险创新实验室,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丰富科技保险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创新推出“中试保”“低空保”、生成式AI侵权责任险、专利密集型产品责任险等产品,发布“东数西算”绿色算力产业风险解决方案,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普惠型产品“科惠保”,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等提供全流程风险保障。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出国内首款汽车芯片专属产品“强芯保”,集成电路共保体成立以来累计为30家国内头部集成电路产业客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4万亿元。
创新发展绿色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完善绿色金融与ESG工作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战略性布局新能源车险,实施“绿动出海”项目,推动我国保险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输出能力取得新突破;全面构建低碳转型保险产品体系,搭建从“碳捕集”到“碳利用”再到“碳封存”的全流程闭环保险保障,为减排创新技术应用推广提供支持;积极化解污染风险,推广“环责险+环境风险监测”模式,有效助力环境治理;大力发展森林保险、碳汇保险,促进固碳能力建设和生态系统改善;助力产业绿色发展,为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提供风险保障,为国家重大核能科技工程霞浦核电项目提供承保支持。
推动普惠保险提质扩面,服务增进民生福祉。聚焦“三农”、特定人群、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性保险等普惠保险重点人群和领域,不断提升保险服务覆盖广度和深度。截至2024年,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承保面积3.2亿亩,首创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保险,连续三年荣获农业农村部年度金融支农创新模式;社保业务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9个地市,持续丰富新市民专属产品体系,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等群体,开发“骑手保”“安业保”“家服保”等特色产品;开发保费低、保障全、投保灵活的小微企业专属产品,助力提升小微企业抗风险韧性;在河北落地全国首单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的综合巨灾保险,在20个省118个地市开办地方性巨灾保险,巨灾保险共同体保障范围由单一地震扩展至台风、洪水、强降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对接落实国家区域战略,服务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出台全面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指导意见,创新成立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等跨区域重大战略工作小组。制定《服务上海创新发展规划方案》,高水平建设航保、科保、再保中心,助力上海市“五个中心”建设。建立全国首家实体化运营和规模最大的航保中心,实现航运保险全流程集中运营与管理;科保中心集成管理集成电路、海上风电、网络安全等先导领域;再保中心在业内首家将分出、分入运营和交易全量集中到上海,加大对科技、绿色、中国海外利益等领域承保支持。制定《服务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方案》,按省级分公司规格建设雄安新区分公司,承保无人驾驶汽车、智慧泊车、生态治理、城市计算中心等标志性项目,为中化、中矿资源、中国星网等央企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中国海外利益风险保障,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塑造自主可控的中国海外利益安全保障模式,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海外出单和理赔服务网络,服务“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服务稳外贸稳外资,加大对货物贸易、船舶运输、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保障力度,签发全球首款满足中国“一单制”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参与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共保体运营,助力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全力保障社会安全稳定。主动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打造全过程风险减量服务价值链,构建“保防减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基础风险研究,围绕重点领域研发量化风险模型,创新风险减量服务产品供给。深入开展保前风勘,完善风勘服务运营,深化数字风勘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标准风勘和专业风勘,健全风勘服务体系和风勘效果评估体系。持续建设完善“万象云”数智化风险减量服务平台,引入风险大数据,开发迭代风险模型,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做好大灾大案理赔服务和应急处置,坚持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合理预赔,全力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南方暴雨洪涝、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台风“摩羯”“贝碧嘉”“普拉桑”等重大灾害事故,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