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人手记】欧阳夏丹:真正的阳光 住在心里

诗佳网

欧阳夏丹,央视《新闻联播》里最年轻的“国脸”。

从“海漂”到“北漂”,一路打拼,“阳光”是她的标签。

在许多年轻人眼里,她是幸运的,是成功的一种模板。

可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坐得住“冷板凳”守住初心,在看不见未来时积蓄能量,于热闹纷纭中保持清醒……这是欧阳夏丹的青春选择。

在不少人追求速成、不甘于等待、耐不住寂寞的当下,欧阳夏丹的成长经历,是种启示。

北京给了她一个下马威——流鼻血。她“没心没肺”,乐呵呵地和朋友说:这叫开门红

机遇如阳光,人皆想得。可是,想沐浴阳光,就要不停歇地追逐太阳。

在上海工作了四年的欧阳夏丹,凭着努力从订档案的小姑娘成了电视台的当家花旦之一,声名鹊起,不但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果丹皮”粉丝,还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日子过得舒心安逸。

“海漂”不漂了。一切,裕如不迫。

这时,在央视财经频道任职的一位校友向她发来英雄帖:“我们正在组建一档全新的晨间节目,需要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女主播,要具备将观众从被窝里唤醒的感召力,我觉得你特合适,速来试镜。”

试就试呗,她跑去北京录了影。

一直惦记着找阳光型主持人的制片人,一看见她的名字就笑了,“欧阳夏丹”,简直就是“夏天红彤彤的太阳”嘛;再看她的主持,更是喜出望外,“太契合了,你就是我们需要的阳光”。

可真到了做抉择的时候,就像一块大石头投进了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

真要放弃上海安稳的生活、渐起的名声,去北京重新开始吗?好不容易结束了“海漂”,苦日子熬出了甜头,再去当“北漂”?如果跑到北京,发展得不好怎么办?

一个个大问号,压在心里,沉沉的。

大学班主任的一句话点醒了她:问谁都不管用,问问你自己的心,到底是安于目前的舒适稳定,还是趁着年轻再去闯一闯?

2003年8月,拖着四只大箱子,欧阳夏丹只身来到了北京。

第一天,北京干燥的气候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流鼻血。她“没心没肺”,乐呵呵地和朋友说:这叫开门红。

【央视人手记】欧阳夏丹:真正的阳光 住在心里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漂泊,不易。尤其是放弃了优渥的条件,再一次,从头开始。

《第一时间》初创之际,团队里的同事个个如同打了鸡血,玩命儿地干,都奔着“打造国内最棒的晨间节目”这个目标往前冲。

“新北漂”夏丹,也拼了。

晚上8点半,台里碰头会,负责人将第二天要播的新闻列成表格,人手一份。主持人马斌、夏丹一起讨论:第一眼看到这个新闻什么反应,如何去聊这个话题。两个人“过堂”后,赶快休息。

凌晨4点起床,早晨7点,夏丹便会带着她阳光的笑容和亲切的问候,准时出现在《第一时间》,“以资讯唤醒每一天”。

夏丹清新的播报、马斌诙谐的读报,让《第一时间》一推出就受到欢迎,收视率一路飙升。

观众留言:看到主持人夏丹充满阳光的笑脸,感觉一天都有好心情。

而给观众带来阳光的背后,是她与黑夜、与孤独、与自己的战斗。

水土不服,再加上高密度的工作节奏,令欧阳夏丹体力透支。到北京的第一年,她总是莫名低烧,常常一个人夜里去医院挂点滴。

租住在上世纪80年代造的老房子里,孤独不时来袭,委屈的泪也曾不由自主地挂在脸上。

可再难,她也没想过放弃。她喜欢罗曼?罗兰的那句话,“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2007年,带着阳光的笑容,欧阳夏丹收获了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

“时间白白流过去了,可惜,不学点什么,心里发慌”

欧阳夏丹总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因“幸运”,其实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寂寂执守。

这位当年北京广播学院的高才生,爱学习是出了名的。

在《上海早晨》那段时间,下了早班,夏丹不是选择回宿舍休息,也不去逛街,而是到英语口语培训班去学习。

每天一下班,她连妆都来不及卸,骑上自行车,花上半小时一路狂奔到学校。中午因为要为《午间新闻》配音,而英语课要到12点才结束,她只能11点多请假离开,然后再骑车赶回电视台。

这个来去匆匆的学生,给当年的英语老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多年后再相逢时,老师还是感慨,“夏丹你身上有股不寻常的劲儿”。

回忆起那段“赶场”学习的经历,夏丹又是呵呵地笑:那时候多年轻呀,力气用不完。

很多人问她,你这么奔波图啥?要出国,还是考职称?

“没有什么目的,只是觉得时间白白流过去了,可惜,不学点什么,心里发慌。”

无用,即有用。

在一次双语晚会主持中,夏丹准确漂亮的英语发音,令来自外语频道的男搭档赞叹连连:真没想到,你英语那么棒!

“什么都不白学,总有一天都会用上。”

夏丹平时订阅了十多份报纸杂志,每次做专题前,她都会查阅相关资料集中“进补”;同行的经验,她更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分享和研究,柴静的《看见》、白岩松的《一个人与这个时代》、郎永淳的《爱,永纯》、芭芭拉?沃尔特斯的《试镜人生》……都摆在案头。

2011年9月25日,经过中央电视台公开选拔,欧阳夏丹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新闻联播》历史上最年轻的“国脸”。

【央视人手记】欧阳夏丹:真正的阳光 住在心里

“那些我采访过的有故事的普通人,成了照亮我的阳光”

每天压力那么大,为什么还能阳光拂面?夏丹说,她有自己的“光源”。

2013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中心着力推出了一个报道新品牌——《夏丹追新闻》。白天,她奔波于“两会”会场,捕捉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精彩瞬间;晚上,她又赶赴白岩松主持的《两会1+1》,结合白天对代表和委员的采访:从一张面孔、一个观点入手,延展至当日热门话题与白岩松进行深入探讨。

记者、主持人、评论员,《夏丹追新闻》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腿脚快,更要脑子快,善于发现热点,驾驭话题。

进入央视10年来,那是她压力最大的一段日子,体力、心力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连着几晚睡不着,怎么办?夏丹索性在脑海中“回放”那些在采访中遇到的特别有力量的人物和声音,给自己打气。

多年的采访,让夏丹拥有不少来自基层一线最普通的劳动者朋友:洗脚妹、高速公路收费员、乡村医生、保安师傅……在他们身上,夏丹感受到的是韧劲,是情怀,是一种特殊的能量。

“那些我采访过的有故事的普通人,成了照亮我的阳光。”

其中,最让她难忘的是湖北村官王金初大姐。

声音沙哑、卷着裤腿、走路像小跑、手机斜挎在肩上,像当年八路军背匣子枪一样的王金初,在夏丹心中,是“最阳光、坚强的大姐”。

几年前,夏丹贴身采访了这位村支书。王金初任职的百丈河村,10年前是湖北省英山县最贫困的一个村子,全村209户分散居住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她提出让乡亲们改走种茶致富的道路,反对的村民竟然点着了她家的屋顶,家里的锅被砸破,圈中的猪被毒死,可这丝毫没有动摇王金初带领村民致富的决心。她照样起早贪黑,为乡亲们奔走操持。

整整一个星期,夏丹住在王大姐家,和她一起生火做饭,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下田干活,一起坐着摩托车颠簸着去大山里走访特困户,一起和村民比赛采茶……

最令夏丹难忘的,是和这位村官大姐并排躺在小院里的竹榻上,两个人脸对着脸,掏心掏肺。

“村民都把你家锅砸了,你还干这个村官,带他们致富,图啥?”

“那只是个别人起初不理解,既然我这个小村官是大多数村民选出来的,我就得凭良心干,要不然,就看着村里人这么一茬茬穷下去啊,说不过去哩。”

夏丹佩服这个瘦得像根柴似的中年女子,因为她有着压不垮的筋骨。

在王金初的努力下,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翻了十倍,如今的百丈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示范村。

临别时,夏丹晒成了“黑妹”,村民们送给她的鸡蛋快要撑破了她的行李包。从此,她在百丈河村多了不少“亲戚”,其中最亲的,当然是王大姐。

“我遇到沟沟坎坎,就会想想王大姐,那么难她都过来了,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夏丹他们做的报道播出后不久,王金初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每年来北京开会的时候,她都给夏丹捎来小米、绿豆和亲手缝制的绣花鞋垫,每次她都会把嘴凑到夏丹耳旁,悄悄地问同一个问题:“妹子,嫁出去了没?”(任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