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各区县被网友编顺口溜调侃"散装",如皋被叫"养老地"、海门"做被套",但实际海门在建北沿江高铁和新机场,启东靠上海带火吕四海鲜,现状与调侃的反差让本地人吵翻了天。
有网友说南通区县像拼盘,海门眼里只有叠石桥家纺城,启东周末全往上海跑,如皋就守着养老院,凑一起都认不出是一个市的。也有人觉得调侃太片面,如皋养老社区住的上海老人比本地人还多,海门新机场建起来,以后说不定是南通的门面。
要说这"散装"印象咋来的?还不是过去各区县各凭本事吃饭。海门叠石桥家纺城做了30多年,全国每3条被套就有1条从这儿出去,老板们谈生意张口闭口都是"我们家纺城",提南通都觉得远。启东更直接,崇启大桥通了后,上海人周末开车来吕四吃海鲜,停车场都得抢位置,本地人买大件也爱往上海跑,连方言都带着上海味儿。
可要说真"散装",为啥海门砸钱建交通枢纽?北沿江高铁明年通车,海太跨江隧道后年贯通,到上海就40分钟,新机场航站楼都封顶了,以后南通人坐飞机、去苏南,都得从海门走。这哪是"做被套的"?明明是要当南通的"交通心脏"啊。
启东抱上海大腿也不是没道理。上海第三机场落在南通,启东占了近水楼台,去年光吕四海鲜市场就接待上海游客20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生意翻了三倍。有上海老板直接在启东建厂,工人白天在启东上班,晚上回上海家里,比在上海市区通勤还快。这哪是"认上海当大哥"?是把地理优势吃到了骨子里。
如皋被说"养老"更冤。人家养老产业做得比谁都扎实,高端养老院里康复机器人、远程问诊设备配齐了,上海退休老人包月住这儿,比在上海养老院便宜一半还管三餐。去年养老产业产值破了80亿,比一些区县的工业产值还高,这叫"养老地"?分明是"银发经济"的样板间。
倒是被忽略的如东有点意思。作为南通唯一的县,人家守着洋口港,LNG接收站接的气够江苏用三分之一,海鲜市场的文蛤、梭子蟹,上海盒马一半的货都从这儿拿。现在如通苏湖高铁在建,以后到苏州就1小时,谁还敢说它是"角落"?
其实啊,区县有特色不是坏事,怕的是各抱一团不联动。海门的家纺城可以通过启东的上海客源搞定制款,如皋的养老院能接上海老人来如东吃海鲜,再用海门的交通枢纽串起来,散装拼图说不定能拼成南通的新名片呢。毕竟现在南通GDP都破万亿了,各区县再加把劲,以后别人提起南通,想到的就不只是"散装",而是"各有王牌,凑一起更厉害"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