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复旦新传的宝子们应该深有体会,2021年的国际报道评析和2022年的平台声明创飞了不少人。好在近两年的真题难度逐步回落,相信很多同学抱着爆冷门的心情上了考场,看到癸丑报灾、晋绥日报、健康传播、消息改写以后大呼一口气。
不得不说,今年复旦招生名额相对稳定,出题上也是手下留情,给大家留了一条生路。今天,我们将把2024的复旦新传真题分为专硕、学硕进行分析,在结尾也会给大家做好总结、给出备考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耐心看完哦!
(由于真题来自回忆版,解析仅针对已搜集的内容进行分析,若有限定词、关键词、分值等导致的疏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24复旦专硕真题解析
今年的334整体出题风格都比较常规,复现题目也较多。名解的“新闻主题”考察相对细碎,但与23年名解的“新闻来源”同属于新闻学基础概念。
“特稿”也是如今非常热门的新闻体裁,在22年334上考过类似概念“非虚构写作”,与去年名解的“华尔街日报体”在出题方向上是如出一辙。
“媒介事件”和“健康传播”是常考的传播概念,复旦也在22年832考过,这点也不出意外。但凡有认真复习基础的同学们,都可以拿到满意的分数。
334的简答一方面对23年考察的基础概念“新闻来源”进行了延伸,也把广告公关基本的危机管理拿出来考察,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当今学界的技术热点ChatGPT。
热点题目的出题角度也不难,沿用“A对B的影响”的常考题型,且限定词难度也较低,在答题方向上可以先对“信息传播”这一宽泛的概念进行操作化,如个体内省、人际交往、媒体生产、平台分发等,再将其与ChatGPT的技术特点相结合。由于这道题分值有限,考生攫取自己最擅长的语料、最出彩的观点去作答即可。
论述题的考察相对以往“媒介与社会”的出题角度,更偏向从个体/用户出发进行提问,但注意,第二问较为抽象,在作答中需要给出更为辩证性、哲理性的思考,如普罗透斯效应、真实性迷思等,才能在千篇一律的“自我呈现”上脱颖而出。
至于实务题依然较为常规,我们在10月份的模考中也押到了瑞幸酱香拿铁的材料。
2023年10月胡师姐新传考研模考-复旦大学卷
在分析营销计划时,除了点名跨界营销外,需要着重瑞幸对此联名的考虑。如果在其他营销传播细节上有所洞察,也可以让你的实操能力有更多体现。
今年专硕440的出题依然在新闻史的考察上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但难度其实有所下降。《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刚好是在2023年是发表的75周年,结合23年对群众路线、枫桥经验的重视,这道题是呼之欲出,大部分同学应该都可以稳扎稳打。这也提醒着复试的小伙伴们,对于周年类、国内政治大热点一定要持续关注,不可遗漏。
至于新闻改革类题目,复旦几乎每年都会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也是新闻史上大放异彩的一段时期,对此的内容大家应该也不陌生。我们之前也有出过详细的解析,可以跳转文章链接查看。
论述题: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改革·中央民族大学|23新传考研真题解析08
在网络传播部分,出题角度基本都是“理解类”“认识类”,可操作的空间较大,基本可以从背景、成因、措施进行作答。
虚假信息这道题也是老生常谈,第二问其实更趋向于对国内“事实核查”的洞见,这部分可以参考复旦大学张志安教授的论文《新新闻生态系统中的事实核查及对新闻真实观的影响》(2022年第7期的《新闻与写作》)。张教授对专业媒体、平台媒体、自媒体、社群媒体这四类媒体的事实核查进行了对比分析,也提出了建议。
0224复旦学硕真题解析
去年是癸丑报灾(1913)110周年,看到714的一瞬间,好多宝子们心中应该止不住喊一句“我就知道!”。
可能相对意外的名解是“随机新闻行动”,但其实这个名词也是张志安教授曾多次提及的,在他的合作论文《机构媒体、随机新闻行动与新闻业的角色流动》也出现了原词,不能说是超纲。
他指出,垂直类机构媒体的“随机新闻行动”,虽然其深度报道未必具有可持续性,但针对特定议题、事件和现象的深度阐释,往往能增进公众对复杂社会的认知,也是当下新闻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深度报道乃至舆论监督的“替代性实践”。
这也意味着,导师的论文真的是押题宝典。在备考中,给论文中的陌生名词做名词解释是非常必要的。
学硕的简答论述题也相对常规,突出对考生对传统研究的时代价值、新闻的时代嬗变的看法。
其中,论述题第一题可参考复旦媒介管理研究所的曾培伦教授《“流量”即“四力”?新型主流媒体内容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白红义教授的《新闻业如何再结构化:基于广义价值的思考》,即基于新闻价值的变化对新闻行业进行审视。
电视暴力这道题较为有趣,2023年社会热点的关键词离不开网络暴力,而这道题把“网络暴力”进行了拆解,以互联网环境,和电视暴力的经典理论研究作为结合,出题很巧妙。
这道题范围基本锚定在效果研究上,出题角度也比较常规,难点在于如何理顺传统理论研究,传统研究如何观照当下的时代问题,这对作答的精准性、思辨性要求较高。
这也提示备考的同学们,要在社会热点中多多回看“后视镜”,把传统与现代做有效的连接。
今年学硕的832题量有所减少,在操作题上降低了1-2题,分值也少了20分,总体出题的赋分更偏向简答和论述。大部分题目较为常规基础,在此不做赘述,相信报考复旦新传的各位研究生们会比我更有心得。
咱们前面对440虚假信息题目的分析也在这里的简答题得到了印证,832的简答题把范围锚定在了虚假新闻上,点名了“核查”。可见,“事实核查”作为近两年学界研究的一处热点,复旦大学也是十分重视。
截图源自《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陈力丹&张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束开荣在1月16日晚的《2023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讲座直播中也特别提到“事实核查”的研究,并进行了梳理和盘点。
论述题基本围绕当下的技术、平台热点展开,在全国押题班第二节小林老师也有深度解析过,基本可以优化挪用。
momo这题也不出意外,这是去年很典型的平台现象,人民日报甚至做了“小隐隐于momo”的趣评。出题范围限于人际传播,基本符合复旦在网传板块的出题风格。
三总结与备考方向
(一)复旦新传出题风格:
1.重视基础理论与细节
2.偏爱传统与时代连接
3.中新史仍是大头
4.关注学界与社会热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