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河南,真的怪事不断。先是有一位社区女书记在新闻发布会上,大谈女儿的“成人礼”卖惨,后又有“部分乡镇”公开下达命令,“要求一村至少出一人”去富士康上班。
网友说:“这是学清太祖‘十丁抽一兵’乎”?还有一些网友说:“河南这是什么操作?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村里的壮丁瑟瑟发抖!”
活了几十年,没见过这样的怪事。河南部分乡镇的做法,实在让网友大开眼界,因此难免让人联想到唐代诗圣杜甫的代表作——《石壕吏》。
话既然已经说到这里,这期的诗词欣赏专栏,就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石壕吏》这首千古名篇吧,看看杜甫笔下的石壕吏,到底都是怎么的做法?
一、《石壕吏》赏析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唐朝大诗人杜甫奉旨去某地当官。途经石壕村的时候,天色已经非常晚了,于是他就在村中找人家投宿。
睡到半夜,杜甫突然被门外的人声犬吠惊醒。推门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正翻墙逃走。邻居的家门前聚集着一群官差,气势汹汹,喊打喊杀的。
这些官差半夜来到石壕村,到底是做什么呢?原来,他们是为了替朝廷的军队“抓壮丁”。那家的老妇人堵在门前,不让官兵进入。
老妇人说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已经被拉去当兵了。前一阵大儿子写信回家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家里现在只剩下她和儿媳妇,还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娃。
怎么办呢?非要拉人去当兵的话,只能拉我老婆子去了,我去军营里给你们做饭吧。官差们听到老太婆的这番话,也没表示出任何的同情,后来竟然真的就押着老太婆上路了!
这首诗揭露的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唐朝高压政治对底层人民的迫害,事件发生于唐朝“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下。
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军队为了平定叛乱,需要大量的战士,但是由于之前多次作战失利,军队的兵源已经告急,于是通过朝廷下达命令在民间征兵。
抓丁本来要抓的是“壮丁”,一般是抓年轻男子。可是“石壕吏”抓不到年轻的男子,就连老头子也抓;抓不到老头子,还想抓哺乳期的妇女。
最后是老太婆坚决反抗,“石壕吏”才同意把老太婆抓去军营煮饭。这样老头子和“哺乳期的妇女”才能够“幸免于难”。
二、河南部分乡镇的做法和石壕吏的做法对比
河南省部分乡镇现在闹出的新闻,虽然还远未到《石壕吏》里面控诉的事件那么严重,但是的确也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才会让人产生联想。
那么,“河南省部分乡镇协助富士康招工,要求一村至少出一人”一事,到底和《石壕吏》中提到的事情,有哪些相仿呢?
第一,他们的行为,全部是官方行为。“石壕吏”征兵是受了朝廷的命令,而“河南部分乡镇”采取“下达指标”的方式替企业招工,应该也是接到了官方的命令。
第二, 假如存在“硬性指标”,那么河南乡镇的做法和“石壕吏”一样,有为了完成任务“不顾他人死活”的嫌疑。
“石壕吏”抓丁是去打仗,打仗的后果就是可能死亡,这个自不必多说了。下面谈谈河南部分乡镇的行为,为什么有“不顾他人死活”的嫌疑。
前一阵河南有报道说:大约有十万富士康工人离开工厂,徒步返乡。那么,这些富士康的工人们,为什么宁愿徒步,也要选择返乡呢?
那是因为,富士康在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下,出现了为了赶工不顾工人死活的现象。由于企业放任疫情在工厂里泛滥,工人感到害怕了,才会出走。
因此,工人离开工厂的行为,完全是在自救。富士康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呢?
明知现在进入富士康上班,健康方面可能无法得到保障,部分乡镇还下达指令,非要每村去一个人,这不是在害人吗?
第三,河南部分乡镇的做法和“石壕吏”一样,存在一定的争议。前几年网上一直在议论,“石壕吏”抓壮丁的行为,是为了给郭子仪的军队征兵。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后来正是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才使唐王朝的统治得到延续,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大唐的中兴名将。
所以“石壕吏”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抓丁虽然给小家庭带来了伤害,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唐朝的百姓还是有利的行为。
创作《石壕吏》的时候,杜甫虽然对老妪一家极力表达了同情,对“石壕吏”的行为进行了揭露与控诉,但是从他在《新安吏》里的描述来看,他并不反对朝廷征兵的行为。
杜甫在《新安吏》中提到,年纪小的士兵不能胜任作战任务,但是同时他也在安慰被征兵者的家属们,告诉他们,“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也就是说,你们送别的时候,也不要太难过了,因为郭子仪将军爱兵如子,一定会善待你们的孩子,他们不会在军队里受到什么伤害。
再说回“河南部分乡镇替富士康招工”事件上,河南在古代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发祥之地,但是它在历史上长期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贫穷。
解放以后,河南的人口增多,但是经济环境却一直较差。地方财政不好,那么就没有办法修桥铺路,改善民生。
所以当河南得知可以通过引进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企业,在解决百万人工作的同时,同时又为财政创收的时候,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然而,疫情给富士康带来了重创,相关部门不想让它受到影响,自然要想办法替他招人,于是“河南部分乡镇协助富士康招工”的命令就这样出台了。
所以整件事闹上新闻后,有小部分的网友还是表示“理解”,但是与此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不要替资本家站台,要不要去富士康上班,还是该让村民们自由选择。
结语
相信河南部分乡镇的行为,确实是被现实的情况“逼急”了。不过这次事件,并不单纯是因为工人们害怕疫情,才出现的问题。
相关部门不能好好约束企业,自己被“逼急”了,就下达“指标”,然后把矛头指向老百姓,这是不对的。整件事情的根源,其实在于富士康管理层的“傲慢”上。
郭台铭时常在采访中自诩为河南人民的“恩人”,是他“给大陆赏饭吃”。上行下效,富士康高层管理就没有把底层的工人当人看。
该做的防疫措施不仅没有没做好,查出黄码人员以后,还非要让黄码人员和绿码人员一起上班,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害怕呢?
假如富士康这个企业足够尊重员工,足够为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着想的话,又怎么会出现十万人大规模弃岗徒步返乡的情况呢?
一千多年前,杜甫看到“石壕吏”捉人的场景,对后者的行为表达了愤怒。但是后来他知道这场征兵的行为,是为了挽救大唐王朝,于是他在《新安吏》里面宽慰家属,告诉大家:
郭子仪将军,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好将军,跟着他去打仗是可靠的。郭台铭虽然也姓郭,可是他却不是一个爱护员工的好老板。
所以河南部分乡镇假如非要“下达指标”,“要求一村至少出一人”去富士康,那么也就不要怪网友们骂人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