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传承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6月29日,河南省汝阳县人民法院召开“发扬枫桥经验,建设特色法庭”新闻发布会。
大河报、河南法制报、人民法治、汝阳融媒等新闻媒体,市人大代表丁建胜、张建敏、袁占航,县政协委员陈志刚、尚月利,杜康控股、龙泽能源、鸿路钢构等重点企业代表及各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干部应邀参加。
汝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酒红杰,审管办主任马涛,内埠法庭负责人程晓光,蔡店法庭负责人丁乐利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党组成员、副院长酒红杰主持。
汝阳法院审管办主任马涛介绍《汝阳法院发扬枫桥经验打造特色法庭》的做法。
汝阳法院蔡店法庭负责人丁乐利发布特色法庭典型案例。
汝阳法院内埠法庭负责人程晓光、蔡店法庭负责人丁乐利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汝阳县人民法院锚定“11236”发展规划,持续推动“枫桥经验”落地开花,探索“一法庭一品牌”的工作机制,打造特色法庭、助力乡村振兴、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经济发展。具体做法为:
一是党组高度重视,打造“一法庭一品牌”,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汝阳法院党组历来十分重视人民法庭建设工作,坚持设施装备向法庭倾斜、人员队伍向法庭倾斜、政策待遇向法庭倾斜,既为法庭配备了符合现代化办公办案的硬件设备,又在补贴发放、晋职、晋级等方面切实提高法庭干警的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激发干警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动力。特别是市中院党组“11236”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后,我院党组迅速研究部署,确定“发扬枫桥经验、擦亮特色品牌、融入基层治理、提升案件质效、服务人民群众”的“一法庭一品牌”工作思路,强化相关庭室的协作配合,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互通信息、研判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实效,争创工作佳绩。党组书记、院长王晓辉亲自带队到四个法庭指导枫桥强基工程,帮助法庭理清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带领法庭干警走访辖区人大代表,征求“一法庭一品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二是注重因地制宜,明晰法庭功能定位,量身打造法庭品牌。汝阳法院下设四个人民法庭,分别位于汝阳县的四个方位,结合法庭辖区内经济发展状况和纠纷类型特点,汝阳法院为每个法庭量身定制特色品牌。内埠法庭辖区内有汝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针对辖区内企业多、经济主体活跃度高、涉企纠纷较多,着力打造“助企法庭”。三屯法庭辖区内涉农扶贫企业多,养殖业发达,针对辖区企业的特殊属性,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法庭”。蔡店法庭辖区内建设有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大虎岭户外运动基地以及闻名中外的杜康酒厂,针对辖区文旅资源丰富的特点,着力打造“旅游观光法庭”。上店法庭辖区内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工程“包工头”多,土建工程多,立足服务辖区农村基层治理,着力打造“三农法庭”。
三是强化主体担当,主动谋划工作举措,持续擦亮品牌特色。内埠法庭作为“助企法庭”,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普法服务和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破解企业涉法难题;对涉企纠纷加挂“绿色标签”,秉持调解贯穿始终的办案理念,目前涉企纠纷调撤率近80%,实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有效帮助涉诉企业尽快回归正轨。三屯法庭作为“乡村振兴法庭”,派出干警参与“三清两建”工作,就清理资产中法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企业、农户开展结对帮扶,经常性走访、联系,紧盯产业发展中的环境资源保护、经营法律风险等方面问题,帮助一百余户养殖户树立风险意识,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蔡店法庭作为“旅游观光法庭”,围绕豫酒振兴战略,强化辖区酿酒企业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针对杜康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开展进村入户普法、巡回审判释法,护航项目建设。在首届杜康文化节和21届杜鹃花节上,都能看到法庭干警活跃的身影,将司法服务送到游客身边,助力旅游产业健康持久发展。上店法庭作为“三农法庭”,开辟“三农”案件绿色通道,确立“速立、速送、速调、速审、速结”的速裁工作机制。邀请县人社局进驻法庭,成立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参与诉前、诉中调解纠纷,运用示范性判决的方式,妥善处理了一批农村建房纠纷。
枫桥强基固根本,司法为民显担当。汝阳法院虽然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但距上级法院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下一步,汝阳法院将继续以“11236”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引,强力推进枫桥强基工程,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酒红杰 杜海洋)
【编辑 滢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