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诗佳网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湖北自考网8月8日整理

课程代码:0065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采访“透视”法

2.鸟瞰法

3.无意注意

4.“晒衣绳式导语”

5.新闻文风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记者的各项素质中,职业敏感性属于(      )

A.政治素质           B.业务素质            C.心理素质           D.身体素质

2.记者访问中的“搭桥”艺术,一般应在访问哪个阶段使用?(      )

A.接近阶段   B.融洽阶段    C.沟通阶段   D.激发阶段

3.新闻报道中“记者漏夜出击……”这样的语句充分反映了新闻采访的(      )

A.新闻性特点   B.突出性特点    C.灵活性特点   D.持续性特点

4.增加感性认识,属于新闻采访的(      )

A.作用之一   B.方法之一    C.原则之一   D.任务之一

5.记者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这是新闻采访(      )

A.指导思想的要求   B.工作准则的要求

C.工作路线的要求   D.工作技巧的要求

6.我国较早的驻外记者,《饿乡纪程》、《赤都心使》两书的作者是(      )

A.黄远生   B.范长江    C.邵飘萍   D.瞿秋白

7.通过反问、设问或故意错问,以刺激对方情绪的提问方法是(      )

A.激发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闭合式提问   D.迂回式提问

8.知情者和目击者为记者提供的材料属于(      )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第三手材料   D.第四手材料

9.既当工作人员,又当记者,这种情形属于(      )

A.开座谈会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0.隐性采访是一种(      )

A.不随身携带记者证的采访

B.记者化装成普通人进行采访

C.记者全身心体验的采访

D.不公开记者身份的采访

11.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访问活动,是指(      )

A.因争论访问   B.因问题访问

C.因经验访问   D.因事件访问

12.记者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是(      )

A.学习理论   B.撰写报道

C.采访新闻   D.搞好通联

13.对新闻采访写作学正确的认识是(      )

A.有“学”无“术”   B.无“学”有“术”

C.有“学”有“术”   D.无“学”无“术”

14.1997年1月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订者是(      )

A.中共中央宣传部   B.国务院

C.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   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15.勤写记者日记是(      )

A.深入采访的方法   B.学习理论的方法

C.广交朋友的方法   D.积累资料的方法

1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      )

A.人物通讯   B.事件通讯    C.工作通讯   D.风貌通讯

17.《北京晚报》的消息《两名大学生玩命》是按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层次的,这种结构称为(      )

A.倒金字塔结构   B.金字塔式结构

C.散文式结构   D.交叉式结构

18.在消息分类中,特别注意时效的文体是(      )

A.经验性消息   B.动态消息    C.综合消息   D.述评性消息

19.新闻特写的特点是聚焦性、描绘性和感染性,它主要文学表现手法再现(      )

A.现场情景   B.事件过程    C.人物形象   D.风貌特征

20.一般说来,消息的情节是概括地叙述,有时不见情节,只有概貌;而通讯(      )

A.也可以只有概括地叙述,不见情节

B.必须有真实的且又能吸引人的情节,但不必描绘

C.必须有真实的且又能吸引人的情节,还要对情节作独立的形象的描绘

D.有时情节甚至可以合理想像,并加以独立的形象的描绘

21.交通新闻属于(      )

A.时政新闻的范围   B.社会新闻的范畴

C.科技新闻的范畴   D.经济新闻的范畴

22.在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中,简讯大多(      )

A.以“集纳”专栏出现   B.以异题同构的形式出现

C.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出现   D.单独成篇出现

23.写作中行文的最小意义单位是(      )

A.层次   B.自然段    C.句子   D.结构段

24.新华社的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曾引发一场讨论,焦点是(      )

A.通讯写作能否想象

B.通讯写作能否“合理想像”

C.通讯写作能否联想

D.通讯写作能否虚构

25.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      )

A.形容词   B.动词    C.助词   D.惊叹词

26.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中,最基础的一点是(      )

A.要善于访问   B.要善于观察    C.要善于抒情   D.要善于夸张

27.关于“本报讯”的正确论断是(      )

A.这是消息独有的标志

B.这是所有新闻作品共有的标志

C.这是通讯的标志

D.这是通讯社稿件的标志

28.新闻写作强调开始要守“格”,随后要破“格”,要创新。此“格”的意思是(    )

A.方格子   B.格调    C.规格   D.规范的文体

29.通讯名篇《毛泽东先生到重庆》的作者是(      )

A.范长江   B.邹韬奋    C.方纪   D.彭子冈

30.1942年延安整风时,《解放日报》改革文风,曾经在8月4日发表社论,题为(   )

A.《致读者》   B.《报纸的新的文风》

C.《人人要学会写新闻》   D.《西瓜兄弟》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记者新闻观察的特点有(          )

A.观察的直接性               B.观察的综合性              C.观察的客观性

D.观察的精深性   E.观察的繁琐性

2.记者如何掌握内外有别的采访原则,主要是(          )

A.要看新闻价值的大小   B.要看形势、识大局

C.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   D.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E.要看记者的工作热情

3.我国记者的专业技术职称中,属于高级职称的是(          )

A.见习记者   B.助理记者    C.记者

D.主任记者   E.高级记者

4.提高记者的政治素质,要努力做到(          )

A.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D.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E.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

5.新闻线索的作用可概括为(          )

A.触发记者新闻敏感   B.指明采访方向    C.决定报道质量

D.反映事物全貌   E.揭示事物本质

6.关于“新闻公报”的正确论断是(          )

A.并非新闻   B.是新闻的一种    C.就是公报式消息

D.有新闻标题、电头、导语   E.往往在开头有引导性语言

7.消息结尾写法较常见的有(          )

A.小结式结尾   B.续貂式结尾    C.评论式结尾

D.号召式结尾   E.伏笔式结尾

8.交代背景(武汉自考)材料的功能和意义主要有(          )

A.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

B.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

C.解释某些专用名词和术语

D.是记者体贴读者、为读者服务的体现

E.巧妙表明记者的观点和倾向

9.下面与“巡礼”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