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存在的任何一种产业,在一开始都只是一种很偶然的现象,当先知先觉的决策者、领导者发现了这个机会后它才逐渐形成为一种行业,进而发展为一种产业。“先知先觉”者在其中发现机会,而“后知后觉”者则跟随而动,不知不觉者便成为消费的主体。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先知先觉”者领导“后知后觉”者,再开发“不知不觉”者。“在趋势和潮流面前,谁先改变观念,谁就把握先机;谁先帮别人改变观念,谁就拥有市场。”先知先觉者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先”,他们能比别人更先一步发现商机,更先一步行动,也就必然能更先一步获得回报。

因此,决策者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先知者,让自己更灵敏一点,知道哪里有商机;让自己更锐利一点,从繁杂的信息里捕捉到商机;让自己更透彻一点,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也让自己更果断一点,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

没有人是天生的“先知先觉”者,所有“先知先觉”的决策者都是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实现的。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勇敢地挑战舒适的现状,才能成就一个“先知先觉”的卓越领导。躲在自我的“舒适区”内,抗拒改变,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管理者,最后被竞争所淘汰。

人是善变的,同时也惧怕改变,这是因为我们害怕破坏现有的一切。我们习惯于躲在“舒适区”里自我保护,以防御伤害。或是因为某些陈旧的方法仍然可行,我们就不愿去寻找新方法,创造新思维,超越既有的经验。但这样是不对的,尤其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如果想成为一个“先知先觉”的先行者,就必须去面对改变,主动寻求改变。
(1)主动改变
人愿意主动改变无非是出于下面两种情形:第一,讨厌现状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决定离开;第二,改变后的境界是自己衷心期盼的,所以决定改变。大部分人都更喜欢第二种境界,但遗憾的是,我们大多因为第一种原因而改变自我。所以人们抗拒改变,因为改变会为他们带来不快的回忆。但事实呢?如果我们能放大自我的格局,就会发现改变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如果我们坚持的是某种使命感——帮助每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我们便会不断地调整脚步、求新求变、全力以赴。
(2)控制改变
身为决策者、领导者,必须要能控制可能到来的改变,企业管理者所面对的竞争不只来自于同一行业,还包括国内外的其他系统、行业的挑战,因此,必须预先掌握变化的趋势,才能成为竞争中的赢家。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管理者必须控制两种抗争:一是情绪抗争,一是理性抗争。理性抗争来自于我们对原则的坚持,而情绪抗争则是情绪对不良感受的表现。要控制改变,领导者首先要控制的就是自己有可能产生的情绪抗争的不良反应。
(3)引导改变
决策者、管理者做好了接受改变的准备时,也要引导你的追随者接受这种改变,并为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来适应这种可能出现的改变。一个好的概念实施时,管理者的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这可以让追随者更快地接受改变,适应改变。
(4)掌握改变的律动
决策者、管理者不能忽略了改变时的律动。一般来说,企业改变的律动有两种不同形态,一是生产的律动,一般可以通过产品销售竞赛、推荐营销等活动持续发展;一是情绪的律动,属于非产品方面,偏向人际和谐的部分,可以通过设计联谊活动、交心时间等良性的沟通来控制。管理者必须掌握这两种改变的律动,毕竟这两种律动是组织成长的关键,企业再具突破性的新意,也要配合这些律动进行。
(5)有所变,也要有所不变
决策者、管理者要主动改变,同时也要有所不变,比如对客户的承诺,公司的经营理念,文化价值。领导者应该清楚,改变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先知先觉先行者,让自己可以在改变发生前就发现它并控制它,但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为了能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竞争中获胜。

决策者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先知先觉先行者,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到这个金字塔尖,成为先知型的管理者,但我们可以努力促使自己向这个方向发展,并以创新的思维、坚定的努力,为企业缔造新的高峰。
收藏订阅后将为你呈现系统的薪酬设定机制、股权激励,分红机制,员工战斗力、分股.。进入薪酬化思维命脉:每天都有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