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寻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意思?
语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译文: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表现出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之情。
桃花芳菲的意思?
桃花芳菲就是桃花盛开花美味香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这里的芳菲尽指的是人间四月天其它地方的花朵已经凋谢完了的意思。
长恨春归无觅处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恨:惋惜的意思。长恨:常常惋惜。“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诗意: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出自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长恨春归无觅处的芳菲是指什么?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 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欢欣,透露出诗人重新发现美时的喜悦。
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转读什么?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转读第三声,转(zhuǎn)。意思是转移,意思是转移,移到,仿佛桃花也有脚的样子,可以自行从山脚走到山顶的大林寺。显然是用了拟人手法,十分生动形象,还带有人情味——原来桃花那么调皮,给人一种分外的惊喜。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