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投资,用刘传兴换苏伟是不是广东队史上最失败交易?
我认为并不能称为失败!
当初广东做出这样的决定其一为了总决赛限制韩德君,针对性比较强,其二刘传兴属于高大内线,手上技术不错,但移动相对较慢并不适合广东这种快速转换体系,想想广东俱乐部也不是傻子,而且都是多年老油条怎么可能把一个适合自己体系的苗子换掉?从广东走出去的大多数是不适应广东体系或者说不符合球队发展需要才放走的,比如董瀚麟。
苏伟针对韩德君没有派上用场不过上赛季总决赛还是具备一定作用据了解广东为了总决赛而选择用刘传兴换苏伟,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防守韩德君,客观的说苏伟进攻能力非常一般也可以用粗糙来形容,但他的防守能力还是不错的,有吨位有身高,还有不错的防守意识,当初换苏伟并不是为了进攻就是为了防守。
但比较意外的是苏伟并没有对上韩德君,上赛季韩德君在常规赛第42轮左手手掌骨折赛季报销,辽宁男篮也止步半决赛,广东这个针对性的调整没派上用场,常规赛苏伟场均出场10.8分钟能够得到2.8分2.7个篮板,不过苏伟在总决赛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特别面对新疆优势内线群时有苏伟这个肉盾型中锋没有吃亏,总的来说我认为苏伟在总决赛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至于决策失误那也不能怪广东管理层和杜峰,毕竟谁也没想到辽宁止步半决赛了。
刘传兴并不符合广东体系我认为这是广东能够用刘传兴交换苏伟的主要原因,刘传兴身高2.22米,复赛阶段表现出非常柔和的手感,加上出色的身高让他成为篮下一道盾牌,但细心的球迷可以看到刘传兴移动速度比较慢,并非姚明那种移动灵活的中锋,这样的内线是和广东打法相违背的。
⑴广东体系是快也就是小球战术
广东快攻体系需要内线的快速移动能力,否则根本跟不上节奏,而能够适应这种体系的唯有阿联,目前广东挖来的徐昕也是在极力培养,据称这名小将身高也达到了2.20米,移动速度是比较灵活的,广东向来选择球员都有一定眼光,如果刘传兴适合广东体系我敢说无论如何广东也不会交换刘传兴,所谓交换肯定有原因。
如果留下刘传兴实际上和广东体系不搭边,然后广东还得启用曾繁日、杜润旺这样的球员,有些资源浪费,但刘传兴去到其他俱乐部就可能有很好的发展,事实证明这种决策是对的,既然用不上就不要耽误年轻球员的发展。
而广东倾力打造的小球战术体系不会轻易的因为球员而改变,这也是广东为什么能够保持强队的基础。
第一,球员需要适应广东体系,广东不会为了球员改变自己的体系,这就涉及到一个适应过程,像马尚布鲁克斯和维姆斯都是适应这个体系之后发生了本质改变,包括上赛季签下比斯利没有用他就是比斯利不去适应这样的体系,能力再强广东也不会用。
对于刘传兴来说肯定适应不了这样的体系,刘传兴从目前情况看属于传统型中锋但比传统型中锋灵活度要好一些,但远远达不到现代内线那种要求,达不到广东战术体系要求。
第二,广东需要维持这种体系所以只能选择适合这个体系的球员,很多广东培养球员不适应都纷纷放走,至于苏伟我认为是个特例,只不过广东为了夺冠的一种短期目标而已,看看苏伟的出场时间就能够看出来苏伟只不过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也就是需要他的时候上场顶一下能够起到一定防守作用就可以了,什么时候苏伟是主力身份?杜峰更多的还是愿意使用曾繁日。
这就是维持广东体系的结果,广东需要适应这样的体系的球员而不是高度决定一切,那就有点背离稳定体系思路了。
⑵广东与青岛比赛让广东球迷认为如果有刘传兴是不是就不会打得这么艰难?
第一,这场比赛是个特例,不仅阿联受伤需要恢复曾繁日也受伤了,这种情况下杜峰不得不派上杜润旺和任骏飞的内线组合,但他俩的身高去对抗纯正的内线显然是吃亏的,也无法起到非常好的护筐效果,所以篮板广东复赛以来第一次输掉,但广东只不过输掉一个而已并不是输得太多,这就说明广东小个体系在这样的体系磨砺中也能够很好的利用相应的优势去化解劣势。
第二,刘传兴假如在广东肯定得不到这么多的出场时间。这个是肯定的因为不符合广东体系无论朱芳雨还是杜峰都不可能极力去培养他,这样的话刘传兴能不能出场还是个未知数,这是两个空间的概念并不能够简单去比较。
广东在球员选择和培养上有自己独到之处并不是因为广东成绩好而刻意的去鼓吹,事实是广东有自己非常值得其他俱乐部学习之处,在球员的去留选择上思路更加开阔一些。
⑴当初广东重建时就留下了易建联和周鹏,这需要的是胆略和魄力,我想很多俱乐部做不到,所以广东男篮能够长久不衰是这种长远发展思路的一种表现。
⑵在球员选择和培养上非常独到。赵睿是广东挖过来的,事实证明赵睿的成长达到了预期,是广东沉寂六个赛季重新夺冠的关键之一,特别是上赛季总决赛如果没有赵睿对新疆小外援费尔德的防守结果并不一定能够横扫。
胡明轩是广东倾力培养的,上赛季还是菜鸟本赛季一跃成为金凤凰,胡明轩如何变化如此之快除了个人的努力也是广东男篮眼光独到的结果,徐杰是广东本地球员,要说身高徐杰完全不符合现代篮球后卫球员标准,但广东硬是将其打造成了特点鲜明的后卫,还有曾繁日、杜润旺、王新凯、刘权标,挨骂F4成为网红,究其原因在于独到的眼光和独到的培养模式。
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刘传兴如果是广东需要的球员怎么可能轻易放走?而且朱芳雨硬生生的将徐昕从首钢眼皮底下挖来这就是一个战略思路问题,如果刘传兴适合广东体系何必费这么大的劲?
一场比赛并不能够否定既定的发展思路有时候有些球迷看到的只是表象,并没有深挖内涵,刘传兴一场比赛带来的威胁如果就否定了俱乐部原先的思路那也太简单了,更何况当初广东换回苏伟就是想趁着阿联和周鹏还能够打几年的时间拿到总冠军,没想到超前培养思路派上了用场,这批年轻球员的迅速崛起让苏伟几乎成为鸡肋角色,其实如果曾繁日能够出场的话估计还不至于这么被动,至少不会像苏伟这样7分钟6次犯规,所以一场比赛而已简单的否定显然是不客观的。
结语:广东和青岛的比赛几乎惊出了广东球迷一身冷汗,大比分领先第四节竟然被连续追分,这在以前是很少发生的,不过这样的比赛倒是对年轻球员提了个醒,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总是大比分领先很容易滋生骄傲情绪,适当浇点冷水会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反过来看并不是坏事。
我认为用刘传兴交换苏伟并不是失败交易,只是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已。
文/醉眼观球
【悟空独稿】
赌石到底该怎么玩?
赌石到底该怎么玩?这是刚入门的新手小白最多提到的问题。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赌石?所谓赌石,简单来说是用琢玉来赌博,“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这句话最能诠释赌石这两个字了。赌石者要通过翡翠原石的皮壳判断玉石里面的优劣是要很深的专业知识的。其中种、水、色、绺、裂、棉、脏、工就是评判翡翠的重要依据,也是赌石的赌点所在。就连现今最高科技都没有任何一种仪器能透过翡翠原石皮壳探测到里面的情况,所以行内把判断玉的过程称作“赌石”。
赌石可分为:全蒙料(全赌料)、开窗料(擦口料)、半明料(手镯料)、明料(片料)。
全蒙料是翡翠原石的皮壳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赌石者通过对翡翠原石皮壳的各种表现(如:砂粒、松花、蟒带、癣、裂、场口等等)去推断里面玉肉的优劣情况。因此风险最高,但收益也最大。
开窗料是在翡翠原石的皮壳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做去皮或擦开处理,赌石者可以通过开窗位置看到部分玉肉的情况,但未擦的地方却和全蒙料一样,需要经验与知识去判断。同时擦口(开窗)也要很高的技术与经验,怎样擦,擦多深,擦多大,甚至能不能擦都要考虑清楚。切石也是一样,可以一刀切富,也可以一刀切穷,行话有句话为“擦涨不算涨,切涨才算涨。”
半明料指的是已经切开的翡翠原石,可以看到大部分玉肉的情况。主要赌变种、裂(绺)、色进入多少等等。赌性虽然没前面两种那么大,但同样存在着风险。如:明面看到能做十条手镯,但切进去后很有可能一条手镯也出不了;明面上看到颜色很阳很浓很宽,切进去色却变淡了或根本没有进去,又或者色变得更加好了,都会有可能。这就是赌石的未知性与赌石的千变万化。
明料很多切成一片片的片状或去皮后随形形态等等。这种赌性最小,但投资也高。主要赌能出多少件货与起货后的效果。
而上面所述的几种赌石方式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对翡翠原石的皮壳研究。正所谓”不识场口不赌石“,因此须先断场口再看皮壳,不同场口有着不同的优点与缺点,不会分辨场口会让赌石者在赌石过程中出现很大的误判而导致赌垮。
观察皮壳须先看砂粒的发育情况。砂的粗细影响着玉肉(结晶体)的粗细(只是大部分,并不是所有都是这样),砂粒的坚硬决定着玉肉的致密度与坚硬度,砂粒的均匀度对玉肉的均匀度与变种判断起着很大的作用,还有雾层与用强光灯照射同样是判断玉肉的重要依据(上述不能单方面去看,要综合去评估)。松花、蟒带是翡翠原石有无进色的判断依据,绿色的多少和色质的好坏决定着翡翠的品质和价值。癣会喷色,但也会出现癣随绿走,癣夹绿等情况,对玉肉造成很大的伤害。而裂(绺)的多少、走向则决定最终能做多少件翡翠成品,赌石切涨或垮的很大因素。
赌石就是运气、经验、胆量的相结合,有着很大的风险,需要谨慎投资。
江西宜春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引海外媒体关注?
江西宜春是江西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自汉代建县以来,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秦分天下为36郡,宜春市的区域范围隶属九江郡。东边与南昌市接界,东南与抚州市为邻,南陲与吉安市及新余市毗连,西南与萍乡市接壤,北与九江市相邻,西北与湖南省的长沙市、岳阳市交界。辖袁州、樟树、丰城、靖安、奉新、高安、上高、宜丰、铜鼓、万载10个县市区和宜春经开区、宜阳新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3个特色区;总面达积1.8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1/9;总人口600万,在全省排第三。
首先,宜春是一座底蕴厚重的文化城市。唐代文豪王勃的代表作《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描述的就是这里的人和事。自古被誉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堂邑候陈婴奉命来此筑城立治,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月山就位于宜春市城西南15公里处,属武功山东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峰险壑、温泉飞瀑、珍稀动植物和禅宗文化"为主要特色,集"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在明月山你可享受着独特的“月在山中行,山在月中明”的绝妙意境。值得一提的是,温泉文化独一无二,富硒温泉常年保持在68-72℃,可饮可浴可治病。还有就是,古朴厚重的明月山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梯田”一词最早就源于明月山之仰山。宜春市已于2008年9月成功注册了“月亮之都”、“月亮之城”等商标,并进行了域名注册,从此,以“月亮文化”著称的宜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月之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春的特色文化万载傩舞,始于元末明初,似深山璞玉,如峡谷幽兰,习俗盛行,古朴祥和,堪称“舞蹈艺术的活化石。”跳傩,俗称“跳魈”,又称“搬案”、”舞鬼戏”和”二十四戏”。跳傩者头戴面具,身着古装,手各种兵器,手舞足蹈,其表现手法严肃而诙诣,它既是人们以娱乐形式向傩神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一种祈祷方式,也是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活动。
近日,宜春城市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向世人展示了其生态之美与人文之质。在30秒钟的宣传片中,明月山、禅博园、采茶戏、月亮文化旅游节等一个个唯美又富有冲击力的视觉元素,向世界观众讲述中国宜春的生态之城、温汤硒泉、禅宗圣地、文化名城、月亮文化的城市名片。相信通过此次对外载体宣传,将有力地促进该市的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扬州和镇江有什么文化上的联系?
镇江、扬州两地自古繁华,如今依旧。两地作为长江下游的人文双璧,在文化方面一直相互融合和影响,也互为补充。
而连接两地的核心就是长江和吴文化。例如两岸凭借长江、运河,水资源十分丰富,两地长江岸线几乎相仿,逾80公里,扬州运河岸线达143.5公里,镇江运河岸线60公里。
扬州境内有三个大湖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水面面积达150万亩。两市还有许多地下水,镇江的“天下第一泉”、虎跑泉、鹿跑泉、丹阳的“天下第四泉”,扬州的“天下第五泉”都是地下水的外露。这种江、河、湖、泉的可饮、可航、可观、可戏的水资源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将变得越来越具魅力。
两岸皆有山,尽管是丘陵,但都具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优势,仪征的丘陵山区如璞玉未琢,原始原貌,镇江更是依山傍水,枕山凝江,宁镇丘陵横亘东西,茅山山脉贯穿两北,以“山”字形构成城市的骨架。
可贵者既有开发得好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形成山临水的壮丽和水绕山的奇秀。而南山国家森林公园达18平方公里,还未深度开发。这在地少人稠经济发达的宁沪铁路沿线是甚为难得的城市山林。可以说山灵水秀两地互融互补。
两地的文化互连性。以宗教旅游资源为例,同为佛教寺庙,镇江属临江山寺,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北固山寺冠山,以雄险取胜。
而扬州多为丘陵寺和平原寺,丘陵寺的大明寺、观音山以轻灵见长,平原寺天宁寺、旌忠寺则以严整名世。
两地寺庙中几乎都有相同的文人雅士造访,李白、苏轼佳话永存,而扬州的鉴真大师更是唐代律宗祖师,中日友谊的友好使者。伊期兰教有伊期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宋代时到中国传教安葬扬州的普哈丁墓,仙鹤寺、江都波斯庄、高邮菱塘乡都是海内外穆斯林向往的圣地。
道教有镇江茅山,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的胜景,不愧为我国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
两地文化的互异性。镇江是以真山真水闻名,扬州以假山假水引人。尤其是扬州园林,瘦西湖是湖上园林代表作,以集景式滨水园林群落自树江南园林一帜,尤其是在12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蜀冈——瘦西湖名胜区是“目前国内唯一没有视觉污染的风景区。”已通过了国家AAAA级风景区的评定。
市区尚存私家园林住宅三十多处,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官邸园林何园、富商园林个园,另有逸圃、汪氏小苑、小盘谷、匏庐等,自古即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的美誉。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两市都注重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而两地的街区各有其特色。
镇江的西津渡古街区是“千年古渡,百年老街”,全长450米,有四道券门,一二道券门刻有“同登觉路”和“共渡慈航”,之间是古代祝福摆渡平安,江上救护的遗迹,中间有元代过街石塔,石塔下的观音洞是过渡人礼拜之地。救生会则是江上救护的慈善机构,另两道券门则刻着“层峦耸翠”和“飞阁流丹”,显现古渡古街背倚云台山麓的风景特色。著名美藉华人韩素音称“是一座待开发的旅游金矿”。
扬州的东圈门、东关街、盐阜路、工艺街历史街区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历经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近1300年时间跨度。宋代的双瓮城被称为1999年国内十大考古新发现,此处街巷体系保存完整,园林建筑星罗棋布,城楼牌坊,古树名木,古井古巷保存完好。
以汪氏小苑为主的地方传统民居,以个园逸圃为主富商园林,以武当官、准提寺为主的宗教建筑,以刘文琪、包世臣等故居为主的名人故居,以漆器玉器制作为主的工艺品区。
两地文化的互借性。长江天堑并未割断两地文化的联系,而是互相借取又能因地制宜。扬州有景观文昌阁、御码头、钓鱼台,这都是体量较大的景观,镇江在焦山、金山内也仿效建御码头、钓鱼台、文昌阁。
扬州也仿效镇江,如在瘦西湖内建小金山,直言不讳地说“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只是经过活化改造,比原来景色多了不秒妩媚之气。扬州大明寺有宋代欧阳修创建的“平山堂”,即因堂上看到江南诸山,于是有“远山来与此堂平”之誉,连清代扬州知府伊秉绶也认为借景之妙,挥毫写下“过江诸山到此堂下”之联。
这种互借更表现在人与人的交往,尤其是学术交往,比如我国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作者计成,吴江人,他长期生活于镇江、扬州,总结扬州、镇江、常州等地的造园经验在扬州仪征建造寤园,并写成了《园冶》,本世纪初传入日本、西欧各国,计成被国外专家学者尊称为造园鼻祖。
林则徐在流放新疆伊犁时,特在镇江停留,把自己所译《四洲志》交给在扬州任职的魏源,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叙述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介绍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革新,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昭明文选》在镇江南山,由昭明太子会同当时文人钟嵘、刘勰等编成,现今在镇江南山有文苑、读书台、增华阁,而研究《文选》的文选学却由扬州的曹宪、李善开创,至今扬州还有文选里,文选楼,编刻有《文选楼丛书》27种。
扬州、镇江两地仅从文化资源中的园林资源、山水资源,学术资源、聚落资源几个侧面,就说明两地文化的相同相异,互融互补。如此则意在说明如何培育这些资源,使这些本来分属两地的文化资源,重新组合,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发挥联缀的功能,层递升华优势。韩信请封假齐王错在了哪里?
韩信请封“假齐王”,其核心就是这已经威胁到了刘邦的权力安全。就算韩信没有此举,在刘邦看来,韩信也必须得死。那如何做韩信才能自保呢?
韩信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和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与萧何、张良并称为西汉三杰。但是韩信最后还是被吕后、萧何合谋杀死于长乐宫中。
一、事情经过韩信请封“假齐王”这件事,我们看看《史记》的记载。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也就是说,韩信在帮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亲自帅兵平定齐国。而此时,刘邦和项羽正处于恶战之中,并被项羽紧紧围困于荥阳,情势非常危急,命悬一线。而韩信在这生死关头,不是立即发兵解荥阳之困,反而是派人来向刘邦上书讨封个“假齐王”当,也就是代理齐王。看了韩信上书的内容,刘邦震怒,破口大骂韩信。幸好被张良、陈平及时阻止说:“现在的汉军自保都难,还能阻止得了韩信?不如先立他为王,先安抚住他,不然就要发生变乱了”。刘邦恍然大悟、心领会神:韩信平定各路诸侯,如此大功,做什么假齐王啊,要做就做真齐王。于是刘邦立马就封韩信为“三齐王”、"五不死",所谓“三齐王”即与天王、地王、君王同齐,"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能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并征调韩信一起攻打项羽,迫使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战败、刘邦坐拥天下后,韩信被人告发涉嫌谋反,被吕雉诱入皇宫中而杀害,并且被诛三族,下场凄惨。因为有刘邦之前的封的"五不死",所以传说韩信被杀时,是被吊于钟楼的大钟之下,这样韩信则头为大钟所罩、脚悬空而离开地面,上不见天,下不着地;然后吕后就用竹刀或桃木剑之类的刺死了韩信,以此来不违背刘邦当年的“承诺”。
二、原因分析韩信之死,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最主要的有两点:
1、性格谨慎而优柔寡断
韩信的性格可以说是谨慎小心,而又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不能果断的作出决定。这点可以从他对刘邦的态度转变上可以看出来。
韩信在灭掉期过后,项羽曾派人游说韩信联楚反汉、三分天下、称王齐地,但韩信拒绝了。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而此时韩信的谋士蒯通也来游说他,说他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非常危险。这时的韩信有点动心了,但韩信犹豫不决,又念及刘邦的厚恩而不忍背叛,自持有大功劳,刘邦不会把自己怎么样,最后就没有听从蒯通的意见。
刘邦当皇帝后,陈豨想联合韩信反叛,而韩信也答应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当刘邦帅兵镇压陈豨叛乱时,韩信托病不随,同时暗中派人通知陈豨,让他只管起兵抗汉,自己在首都做内应,并纠集奴隶和罪犯,准备袭击留守的吕后和太子,最后被人告发而失败。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韩信在最有利的情况下,犹豫不决、妇人之仁,错失三分天下良机;而在刘邦天下已定后,自己又被降为淮阴侯、兵权尽失的情况下,妄想谋反而又谋而不密,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
2、政治愚钝而才华爆表
韩信的军事才华自不必赘述了。有人说韩信请封时机不对,其实要分领导的权力这种事情,下属不管什么时候讨封都是错,这直接威胁到了领导的权力安全;有人说理由不充分,韩信为刘邦的江山立有不世之功、功高无二,封王不为过。
真正让韩信身首异处的,那就是政治愚钝、功高震主,实实在在的给刘邦的权力造成了威胁,让刘邦感觉到了韩信的不可控,这是哪个领导都不能接受的。
请封“假齐王”,看似是为了齐地的稳定大局,实则是向刘邦要权力,要分刘邦的权,而且此时提出,又有恃功胁迫的意思,更加加深了刘邦对韩信的不放心和畏惧。
项羽兵败后,刘邦有次擒拿住了韩信,韩信不是没有服软求饶,而是在发牢骚抱怨刘邦忘恩负义:“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这就是俗话说的煮熟的鸭子嘴硬,十足的政治矮子。
三、那韩信如何做才能自保?经典正面案例1、自污保命
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和安通此道。当时刘邦领兵外出打仗,萧何留守后方,但萧何自上而下威望甚高,刘邦不放心。这时,萧何采用侵占良田、霸占妇女的策略,一来是玷污自己名声,二来是以此来向刘邦表示自己无野心。最后,萧何得以善终。
战国 “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也是以此保命。有次秦始皇派王翦尽率大秦精锐出征,但王翦没走多久就向秦始皇讨要金钱良田的封赏,这样反反复复五六次,最终,秦始皇大笑,一一答应,让王翦能够尽情打仗。王翦次目的也是向秦始皇表示自己胸无大志,没有野心。这和韩信讨封有本质的区别,王翦讨的是金钱,韩信讨的是权力。
2、退隐保命
还是举“汉初三杰”的例子,那就是张良了。张良在刘邦夺取天下后,假借 “修仙”之名,跑到深山做起了道士,也是得以善终。
范蠡也是如此。他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化名为鸱夷子皮,携手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好不快活。
总结:所以说,如果韩信当时向刘邦讨封的不是“假齐王”,而是财宝或美女,这会让刘邦觉得韩信胸无大志,而且金银财宝这些东西,领导可以一直有的赏,这会让领导觉得这个人是可控的。而且一个人跟着你拼命,肯定有所取,不是财富就是权力,而韩信恰恰追求的是后者。权力这东西是有边界的,到了功高震主、危机皇权之时,就不能赏了,再赏就只能让出皇位了,这时候就只能找个借口除掉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