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想文字比生命更长久,那就从现在开始写起来。
花了两个周末读完一遍《华尔街是如何讲故事的》,启发颇丰。我认可写作就是要讲好一个好故事,那么先从2500字以下的纪实性的文章做起。作者是威廉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资深的头版撰稿人,曾获得迈克博格新闻奖等,这本书是他内部培训头版特稿记者所写讲义集结而成。
1,如何获得好故事
广泛阅读
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记者是以获取信息作为一切的基础,而我们平常人需要保持好奇心和同理心,从每一个我们熟悉或偶遇的人身上获取线索,故事,情感,并且记录下来。
下一步就是如何在这些素材中挖掘写作的灵感,我们可以采取向外辐射的思维,推断某个具体事件背后还有一个影响更广,意义更大的故事;或者运用综合的方法,在看似不想关的事件中找到联系。如果是别人写过的话题,那我们就具体化做一名微雕家;或者直接专注于故事的结果,抢先预料到结果。因为很多故事的展开都是在一段时间内按照发展—影响—反作用的次序发生,假如一个故事刚刚开始,它的影响和反作用还没有成形时,我们直接转移到反作用上去。当然改变角度看待和描写整个事件也是一个方法。
2,如何构思
用逻辑思维勾勒出一副因果关系链导图,绘制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三个因素:时间—距离—影响对象。
主题:从已经画好的故事地图上选择最重要的一块用几句简单紧凑的话表述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主要发展上,一两种可能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可能产生的反作用上。
报道方式有两种可选:微缩型特写,优点是记者可以把复杂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形象的例子,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如果选择的报道对象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结果一定事与愿违。报刊杂志和视频里经常有这样的特写,故事的主角一上场观众就失去了兴趣。而且我还特别讨厌那种故作平和写实的腔调,因为你给我看的就是你想让我看的,遮着掩着装公正没意思。还有一种是综述性特写,它的优点是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对象,多管齐下让作者拥有最大的报道空间,可以在快速连续的段落里加入更多不同的元素。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如果没有建立一个广泛的基础,将会因为材料不足而不可避免地陷入重复。
3,如何让故事吸引人,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时间,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过去和未来,我们的故事内容就能够得到延展,因为我们在故事里为读者搭建了一条时间隧道,身处其中的他们可以追溯起源也可以展望明天。
范围,指记者在工作中必须接触到的信息,以及必须的考虑到的事项,包括数量,地点,多样性和强度。强调多样性是希望展示事件所呈现的不同方式,强度则是描述一种程度,比如有多少人,多少地方和机构参与其中,参与多深,受到什么程度的影响。
变化,其实是指信息素材和论据的多样性,应该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以及不同类型的论据,作者推崇三个最佳。
动感,这里的动感不是语言上的(后面我们还会谈到),而是作者在一开始收集资料的时候,为了不断地调整读者的注意力,有意识地找到那些对立元素,让这些对立元素轮番出现形成交锋的动感。这种动感既可以是距离上的远近,开始的时候读者离观点的距离很远,然后开始近距离地观察,下一个观点再拉远后拉近;也可以把故事的主角放在一个不断变换地场景中,通过追踪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任务到任务,来让整个故事运动起来;还可以建立“主角—对手”的对立关系。通过冲突来实现动感。
4,计划和执行
故事类特写六步法:
1)历史
A,这个故事的主线是否牵扯到过去?如果有的话,牵扯到哪些东西?
B,这个故事是否与过去不同?不同在哪里?
C,这个故事否是过去的继续,怎样继续?
D,如果历史在我的故事里是潜在的相关部分,有没有读者觉得真是有趣的历史细节供我使用?我能否简洁地使用?
2)范围——我故事里地中心事件影响有多大,程度有多强,变数有多少?
A,定量因素:a有数字吗?哪些数字是最具有意义的?b是否可以用评论和观察来定义我的中心事件
B,地理因素:a地理范围,b哪些地方回事故事的热点
C,多样性/强度因素:a我的中心事件大概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人物地点机构参与程度有多深?b中心事件的发展趋势怎样?强or若,集中or扩散
D,全面因素:其他事件对中心事件产生影响吗?是突出还是淡化?
3)原因——导致某事现在发生的因素
A,经济因素:是否有金钱关系?金钱的关系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B,社会因素:文化,习俗,道德或者家庭生活的变化是否有影响,怎样影响?
C,政治/法律因素:法律,规则或者税收上的变化,是否有影响和怎样影响?
D,心里因素:自我意识,复仇意识和愿望满足是否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故事的主角是否受到很大的影响
4)影响——事件导致的结果
A,发生的事情会对何人何物带来好处,带来什么好处?好处的范围有多大?
B,何人何物会受到伤害,什么样的伤害,伤害的范围有多大?
C,那些受益者和受害者在情感上有些什么反应?
5)作用——反作用力的形成及其行动
A,谁会对发生的一切抱怨最多?
B,有哪些实际的努力在弥补,抗击,改变或者削弱事件的影响?这种努力的范围有多大?
C,这种努力的结果如何?
6)未来——如果我的中心事件不受干涉,继续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
A。对于我的中心事件,是否有关于其未来发展的正式研究和预测?怎么说的?
B,事件当事人和观察者对于这个事件有哪些非正式的看法?当事人对于他们的未来如何看待?
C,我能展望未来的可能情况吗?
人物类特写的六步法
1)历史
A,写作对象的过去对于他今天的现状有什么样的影响?
2)性质
A,写作对象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性质值得报道,个性,职业,还是其他。a写作对象有哪些行为举止反映了这些性质,b这些性质如何影响了写作对象的命运和生活
B,他具有哪些典型性?他与同类人有多少类似性?a他们是否有共同特征,哪些共同特征?b他们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哪些同样经历?
3)价值和标准
A,他相信什么?他的这种信念在他实现目标的努力中有何影响?
B,这些信念与同类人的信念是否相同?哪些方面相同或不同,程度如何?
C,这些价值观,标准和目标都是从哪里产生的?
4)影响
A,他对于周围人或同类人有何影响?影响是什么,正面还是反面?
B,写作对象如何受到环境,周围人或同类人的影响?这些影响哪些是正面,哪些是负面?
5)反作用
A,其他人对于我的写作对象的行为和态度是什么样的反应?可能的话,用他们的行动来告诉我
B,我的写作对象是如何回应环境,周围人和同类人对他的影响的?用行动说明
6)未来
A,他的未来会怎样?
B,其他人对于这一点又怎么看?
虽然写了这么多,但实际上要设置优先选项,基于发展/影响/反作用,只关注少数几个重点
5,组织材料和结构
组织故事结构时一定要突出故事的焦点,合理分配素材,以及建立一条能够把所有内容以最佳方式串联在一起的叙事主线。
第一遍:泛读材料
第二遍:精读,标注索引(每一个材料按照上面的6大要素标注出来)
设定叙述主线
1)板块递进主线,把一个故事的所有相关材料聚集在一起,找到合适的顺序;
2)时间主线,你可以经常离题,但不能离开太久
3)主题线,举例伐木工人,只围绕着危险和死亡,以及伐木工作规则和制度来组织材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