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体制研究

诗佳网

在全球传播时代,新闻传媒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地区、大规模、高利润的产业类型。媒体每日持续不断地生产新闻以满足全球受众的精神需求,整个流程的分工协作复杂程度并不亚于一个现代化的大工厂。以路透集团为代表的跨国媒体巨头已经从现代企业经济学中借鉴了一整套非常成熟的生产流程管理方法,建立了一道道新闻生产的流水线,大批量地生产各种规格的产品,源源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

路透社对“新闻生产流程管理”内涵的界定是:把新闻看做经过若干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将各道工序的质量要求量化为可控制指标,按照该指标对生产流程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以便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这种生产流程管理思想已经在路透社的新闻生产活动中逐步制度化、组织化,成为组织的一种内在结构和行为,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体制。这一体制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生产流程、质量监控、产品分类和员工激励。

本文主要对路透社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进行分析,将其发布新闻的整个过程看作是经过流水线上的若干道生产工序,借鉴其企业管理理念,从采编流程、质量管理、产品分类、员工激励这四个方面分析其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体制,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理念和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路透社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体制中值得中国新闻业借鉴的经验。

一、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体系

⒈横向流程

《路透社新闻手册》①中把新闻生产流程管理称为“newsflow”。路透亚太地区首席经济记者AlanWheatly提出,就路透社新闻产品的横向生产流程而言,其基本环节包括:采集——加工——发布——反馈。

采用这一生产流程管理的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对生产而言,反馈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每一件产品的效果如何需要本次受众的反馈来检验,同时又为下一件产品的生产提供改进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质量逐步形成上升的循环;

第二,新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由若干名记者(有时也包括编辑)协同完成,一个环节能否顺利完成依赖于上一环节是否提供了合乎要求的半成品;

第三,不同类型的新闻产品适用于不同的受众,因此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新闻生产要求、销售渠道以及质量控制指标;

第四,产品每经过一道工序,就会增值一次,产品最终能否使受众满意,取决于产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⒉纵向流程

作为全球性的著名新闻通讯社,为使某地区消息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路透社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层次分明的立体传播网。目前路透社共有197家分社,几乎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它设立了三大报道区域——亚太、欧美和南美地区以统领全球报道,每个区域下设驻各国和重要地区的记者站,并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立分站。它们间的层级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采编体系之下,伦敦总部统领全球采编行政事务,地区编辑部负责本地区采编事务的总体运作,尤其是需要几个记者站协同报道的事情,通常由这个层级的负责人决定。记者站则是制定每日新闻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部门,可以决定所有报道选题,给所辖编辑和记者分配工作任务,考查员工绩效与福利等。

与这种采编体系相对应,路透社还形成了独特的“扁平式”发稿体系,即稿件由记者采写完毕之后,只需要经过一位编辑的审校,就可以发上终端与用户见面,这种简化了的发稿体系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对于大部分稿件而言,在每个记者站内设有的若干名专职编辑,就可以直接发稿;在各下属支部工作的记者也把稿件传给这些编辑签发。只有少数影响地区甚至影响全球的稿件,记者站的编辑审校之后,再交给地区总编辑进行最后的把关,他们不仅拥有最绝对的发稿权,而且能够从地区或全球角度为这样的重头稿件配上更广泛的背景和意义。

例如,路透社驻重庆的一位记者在四川报道一个事件,他将关于这个事件的第一篇报道发给驻北京的编辑,编辑经过审校后没有发现错误,直接传送到新闻终端使稿件与用户见面;之后,由于事件还在继续发展,这位记者又发回第二篇报道,这样的报道被称做首次更新版,同样直接由驻北京的编辑把关后发稿;此后,由于该事件影响较大,该记者又采写了二次更新版,此稿发到北京后,先由驻北京的编辑进行核实,之后再把稿件发到新加坡,由路透社的地区编辑从更广泛的地区背景甚至全球背景来为这篇稿件进行最终把关,然后才将其传送上终端。

二、新闻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是贯穿新闻生产全过程的主线,路透社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不出劣质产品,因此针对新闻采编的每个环节,都规定了需要达到的标准,明确了采编人员职责。

首先,将部分量化的概念纳入质量控制体制和人员绩效考评体制,比如,更正率不得超过2%,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记者站就要被“点名”、“挂号”。再如,为了保证绝大多数财经新闻稿件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事实,路透社规定,记者采写稿件中必须使用准确的数字,如果不是在标题中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到两位,但是为了不让读者迷失在一堆数字之中,每段中不得超过三个数字,标题中最多两个。又如,为了确保稿件能够及时送达订阅用户的终端,编辑在发布稿件时必须给全产品代码(这是针对客户定制不同信息产品而设定的号码),等等。

其次,记者的“自我检查”是质量监控体系中的第一步。为了保证传送给编辑的是真实、完整、准确的稿件,他们已经将这种“自检行为”内化为一种“意识”,时刻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路透社的记者已经将“自检意识”作为自我激励的一部分,这一点将在后文进一步论述。

第三,质量监控的主要实施者是编辑。路透社的编辑与记者的职能完全分开。虽然体制中实行“首席记者中心制”,但是专职编辑并未被忽视,他们的作用还不断得到强化。“编辑要确保新闻迅速、准确、生动,信源交待清楚、平衡没有偏见。”一般而言,编辑要在记者发来稿件2分钟-3分钟内将稿件迅速发上浏览终端(除了有法律纠纷风险的稿件和重要的分析必须谨慎核查事实的稿件可以稍待一段时间)。经过编辑审阅后,稿件应该达到的标准是:没有基本事实错误、拼写和语法错误和法律纠纷,结构平衡,用词精确,而且生动易读。“即使报道银行的稿件,读者也不允许枯燥无味。”

路透集团网站上称:“路透新闻的运作以公司的信托原则为准绳,无时不以正直、独立、客观公正为依归;路透也为遵守这些原则立下严格的规范。我们追求确实、平衡的报道,遇有错误事实立即予以更正,并清楚报道;在报道战争或冲突时,报道将参与各方的立场及争议点积极凸显出来;我们致力于报道事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避免使用情绪化的字眼。唯一可见例外的情形,是当我们直接或是间接引用他人发言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在客观地报道行动、身份及背景,并在极度敏感的地区报道时,格外小心谨慎;我们不偏袒任何一方,并尝试用报道、图片及影片传达各方观点。我们不彰显任何一方,也不为其做片面宣传。路透的记者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观点。”这段话也充分说明了路透社新闻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