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心路历程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件事物的观点也就不同。
好比如何看待第二次海湾战争,即伊拉克战争。部分人认为,萨达姆是反美英雄,也是伊拉克的英雄,而美国是伊拉克灾难的源泉;也有人认为,萨达姆是个妄想把国家当成私人财产的独裁者,他被送上绞刑架是罪有应得。
其实客观些看,美国的确不是什么救世主,而萨达姆也绝非明君,他们之间的缠斗就是“狗咬狗”。只不过,害苦了伊拉克的平民百姓。
(一)“灯塔”暴怒,出以雷霆
九十年代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其实美国还是有些正义性可言的。毕竟,是伊拉克先入侵了主权国家科威特,并有向周边国家继续进军的趋势。
当然,归根结底,美国出兵还是为了自己,只有通过战争的方式,才能让美元继续与石油挂钩,才能让美国在中东立于无可动摇的不败之地。
不过第二次海湾战争,即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出兵理由,就有些堂而皇之,只是简单地说怀疑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3年3月17日,乔治·布什发表电视讲话,限令萨达姆及其儿子们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否则即将开战。而萨达姆身为一国之君,岂能为这些吓倒,再者他即使出走,又能去哪里?
三天以后,在美国上将汤米·弗兰克斯的率领下,由美国军队,英国军队和澳大利亚军队以及库尔德人武装等四十多支队伍所组成的联军,气势汹汹的奔赴伊拉克战场。
他们本来已经做好了付出最大伤亡代价的准备,不过令其未曾料想的是,真正抵抗的伊拉克军队少之又少。他们与伊拉克平民一同,夹道欢迎联军。
当然,萨达姆毕竟执掌伊拉克24年,在军中还是有一些心腹的。他们纷纷换上平民百姓的衣服,展开游击战,对联军发动突袭。同时萨达姆敢死队的精英们,也用恐吓的方式来增添伊拉克军队的信心和防止反叛的平民。
不过萨达姆兵败如山倒,任凭如何努力,也无法挽回颓势。4月9日,联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并且拉倒了萨达姆的巨型雕像,象征着萨达姆时代的正式结束。而联军也在民众的感激声中逐渐膨胀,肆意地砸抢,甚至还把巴格达政府大楼洗劫一空。
至于萨达姆和他的儿子们,则踏上了亡命的旅程。平日里父子三人无恶不作,尤其是大儿子乌代,更是以残暴闻名。所以,他们很难隐身匿迹,在7月22日,乌代与弟弟库塞连同儿子穆斯塔法被美军所击毙。
而萨达姆很擅长伪装,他对伊拉克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不甚熟悉,也很善于化妆术,所以躲过了美军的重重设卡,顺利赶回老家提克里特,躲在族亲家中的地窖里,准备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不过美军的侦查系统很是过硬,又开出了高价来悬赏萨达姆。最后在美军的威逼利诱之下,萨达姆被家乡人所出卖,在地下室里被逮捕。
(二)沧海横流,枭雄本色
萨达姆在被羁押以后,面对美国特工人员的严刑拷问,丝毫无所畏惧。前CIA特工约翰逊·尼克松是审讯人员之一,他后来写了一本,关于审讯萨达姆的回忆录,名字叫作《向总统汇报:审讯萨达姆》。
当时上级交给尼克松等人的任务,是逼问出萨达姆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藏匿地点以及其帮助基地组织等恐怖分子的具体细节。
萨达姆是临危不惧,厉声说道:“你们美国能轻易地找到一群背叛萨达姆·侯赛因的叛徒,但却抓不到一个能告诉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哪的知情者吗?不论是911的策划者还是执行者,他们当中有一个伊拉克人吗?伊拉克从来不是什么恐怖主义国家,也与他们没有任何联系。本拉登他是沙特人,可你们对沙特做了什么,又凭什么把矛头指向伊拉克”。
一众身经百战的特工人员,看着言之凿凿的萨达姆,竟然一时语塞,尴尬的不知该如何辩解。所以,他们把话题转移到萨达姆对库尔德人动用化学武器上,孰料萨达姆依然是振振有词,他说道:“我只是为了维护国家完整,这有错吗?”
其实不论是萨达姆有化学武器也好,没有化学武器也罢,这都不是美国及其盟友们所真正关心的。他们只不过是为出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寻找一个理由而已。
至于萨达姆,他面对的也不是某部法律,而是以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为首,所组成的挞伐联盟。
即使萨达姆拒不认罪,这也无碍其被处以极刑。当然,该走的流程,美国人还是会走的。面对法官关于他曾经处决140名杜贾尔村民和监禁一千多人以及迫害五十万名库尔德人并且暗杀反政府活动团体人物的指控,萨达姆悉数拒绝认罪。
他在法庭上高喊着打倒布什的口号,并且说道:“你们是谁?这个法庭想怎样?我仍然保有身为伊拉克总统的宪法权利,我不承认你们这个组织,我不会回答所谓的法庭及其相关人士的所有问题。”
不过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罢了,仍然改变不了他被处以绞刑的结局。
2006年12月30日凌晨六点多,萨达姆被送上了绞刑架。自认问心无愧的他,不愿戴上头套。而在这之前,被判死刑当天他还给伊拉克人民写下了一封绝命书,交到了辩护律师团队成员伊萨姆·加扎维的手上。
他是这样写的:
“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神圣的国家。我的死,也是为了国家牺牲。倘若能获真主之认可,我的魂魄将与英灵长存一处。希望我的人民可以放下恩怨,区别对待入侵伊拉克国家的政府和民众,不应该仇视那些国家的民众。因为仇恨会让你变得无所适从,会为你关上思考的大门。我们应当明白,纵然是在侵略伊拉克的国家中,也并不都是侵略者。也有人愿意与你们站在一处。他们有的自愿为包括萨达姆·侯赛因,在内的所谓有罪之人辩护,还有的愿意无私地向世人展示侵略者的种种行径,声嘶力竭地抨击他们。其中,一些人在和我告别时潸然泪下。即使在我走后,你们也要保持团结一致,不要让侵略者的阴谋得逞。写这封信,是因为所谓的法庭,没有给我们任何辩解的机会,在没有给出任何理由,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情况下,就宣读得到侵略者批准的判决结果。”
因为信件的篇幅很长,故而不能一一论述。不过萨达姆在最后的落款题名上,令人颇为感慨,他这样写道:伊拉克总统、伊拉克圣战武装部队总司令萨达姆·侯赛因。
(三)自不量力,无可惋惜
那么,曾经在中东横行霸道,叱咤风云,发动了两伊战争又发动了科威特战争的伊拉克皇帝萨达姆,为何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
首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民心者失天下。当年萨达姆成功发动政变,推翻了贝克尔政权,能够迅速地稳定国内政治局势,靠的就是他许以民众的种种承诺。当然,他在前期也积极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大力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经济,致力于提高民众的福利待遇。不过萨达姆始终未能让伊拉克真正地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经济种类非常单一。
况且,他又发动过科威特战争此后还遭受了经济制裁,因此国内经济一直很不景气。当时国际组织也提供给了伊拉克民众一些援助,不过发到他们手上的寥寥无几,几乎都被萨达姆家族所霸占。
而且,他和他的家人们在伊拉克实行高压统治和造神运动,让大家时时刻刻地处在其压迫之中。
同时,他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库尔德人与阿拉伯人的恩怨,也没有正确处理好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纠纷。如此一来,这才激化了矛盾,让美国人有了可乘之机。再加上,他也是个独裁者,还妄想着再搞一出世袭罔替。
正因如此,伊拉克民众和士兵们才会“喜迎王师”。倘若他们能够再坚持坚持,等到美国国内的反战风潮再起一些,美军很可能就会撤退。
其次,“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萨达姆一直有一个大国梦,想要接替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老大。
不过他的行为处事有些极端,也有些不自量力。而且,经常与美国正面硬刚。而美国可是在中东有着不可撼动的利益,自然不会允许萨达姆横行霸道,抢占自己的资源。
综合来看,美国不是正义之师,萨达姆也不是明君,他们之间的争斗,不论谁输谁赢,都无法简单地用好坏来看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