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吴委员,才使人民政协的舞台上星光灿烂,也正是这些委员的不懈努力,推动着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前行。
日前,看到媒体一则消息《政协委员谈统计造假,两度被打断坚持讲完》,说的是不久前结束的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在第五组分组讨论时,吴茂珠委员谈及“敏感”的统计数据造假问题,两度被同组委员打断,但仍直言不讳,坚持讲完。现场亦有不少委员“撑”她,“当然要讲啦,政协就是说话的地方!”
让人说话是民主的体现。政协是我们国家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没有民主,政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允许说话,允许说不同的话。由此看来,委员们说的“政协就是说话的地方”言之有理,体现了政协委员们对政协本质特征的理解与认同。
然而,我们更为吴茂珠委员直言不讳、不顾两次被打断、坚持把意见讲完而鼓掌。敢于触及敏感问题、揭露问题的本质,体现了吴委员的责任和勇气;而不顾两次打断,坚持讲完,则体现了吴委员的执着和担当。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吴委员,才使人民政协的舞台上星光灿烂,也正是这些委员的不懈努力,推动着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前行。
打断吴委员发言、低声提醒的那几位委员,他们也许认为话题“敏感”,记录下来,反映上去,会引起某些领导不满;或许出于保护吴委员考虑,因为她本人就是做统计工作的,对政府部门的统计“门儿清”,还是不说为好;或许认为发言内容被媒体爆料,会引发社会反响,等等。无论是何种考虑,都是出于好心。然而,在政协的会议上,自由发言是每个委员的权利,通过提意见、作批评开展民主监督是委员的职责。不同意吴委员的意见可以反驳、可以探讨,但不让人讲话,似乎不妥。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所有政协委员应持的态度。
打断吴委员发言的几位委员的顾虑也许反映了某种现实。是不是政协会议民主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环境还不够宽松,还不能让委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不是我们的领导雅量不足、心胸不够,听不得逆耳的批评,容不下尖锐的意见;是不是委员害怕说的不准或说的不对,授人以柄,于己不利;是不是担心媒体不客观、不负责任,为了吸引眼球,断章取义,让委员发言心存顾虑……我们没有理由埋怨委员,而是应该认真检讨为什么委员发言时会有这些顾忌?
习总书记讲过,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不敢讲真话,难做真朋友;不能听批评,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我们欣喜地看到,进入元月密集召开的各地方政协全会上,委员发言更积极了,地方党政领导和委员交流互动更多了,利用全会开展协商的密度和力度增强了,各地政协全会协商民主的“味道”更浓厚了。
政协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提倡有话要好好说,尖锐而不对立,理性而不极端,犀利而不偏激,努力营造良好的协商环境,让政协成为道实情、说真话、建诤言的地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