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

林浩铭
林浩铭,中医师,中医学硕士。师从赵国平教授等名老中医,于李可学说、经方、圆运动的古中医深耕多年,并加以临床应用,从事临床工作六年许。并担任广东明鑫中医世家培训讲师。
引 子
他是一位理工男,一入医门深似海,越嚼越香情难拔,中医陪他度过了如醉的大学生活,也陪他熬过了毕业后迷茫的时光。家里老人的去世,让他慨叹生命的无常,下定决心投入中医行业,站好生死最后一道岗。从此,一位中医爱好者坚定地走上了坎坷无悔的中医求学执业之路……
-- 对 话 --
中医家 VS 林老师
初习中医理工男
中医家记者
您大学读的不是中医专业,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中医?
林浩铭医生:
我大学读的是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开发与管理专业,之前对中医没有深入了解,因为社团三下乡活动,与邻校的广州中医院大学爱心社社团接触,也由此进入义诊服务队的行列。在服务队的学习培训中,开始接触中医的一些基本概念跟术语,学习经络穴位和推拿手法,深感于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一头便扎了进去。在大学中,让我如醉的不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不是严谨的计算机知识,而是越嚼越香的中医知识。
中医是一门辨证思维很紧密的学科,从理科中学到的层次分析、逻辑推理、树状结构、数值逻辑等让我在学习中医中感受到中医的强大,可以说中医是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更是系统将所谓的经验医学上升到了系统医学的概念,书中以六经辨证为主,结合了八纲辨证、脏腑辩证、经络辨证,更是一个严密复杂网络分析法。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让我惊叹于这门临床学科的奥妙无穷。
首次诊疗获惊喜
中医家记者
您学了这么多中医知识,一定跃跃欲试吧?还记得第一次运用中医知识诊疗的经历吗?
林浩铭医生:
记得第一次开方是治疗一个师妹的腹泻腹痛,那个时候心理很忐忑,毕竟没有接触过临床,病人的紧张一下子就揪动了我的心,脑子想着冷静冷静,一边安慰病人,一边在脑海快速过着十问的内容,腹痛是阵痛还是隐痛,喝热水有无缓解等等。在问清所有症状后,还摸了摸病患的脉象,脉比较急。综合判断是湿热下注引起的腹痛腹泻,开具了清热缓急的芍药汤。当天服用症状就缓解了,进服第二剂就止住了。
迷茫时光灯塔明
中医家记者
第一次开方就取得这么好的效果,一定非常鼓舞!您后来是怎么学习中医的呢?有没有遇到明师指点?
林浩铭医生:
我是从倪海厦老师的《伤寒》《金匮》视频入手的,然后熟读胡希恕、曹颖甫等经方大家的《伤寒》《金匮》书籍,渴望执简驭繁,尽专伤寒一书。甚至在大四毕业季,和大家一样忙得焦头烂额找工作的时候,唯有手上的一本熊曼琪老师主编的《伤寒论》,陪我熬过了那段迷茫的时光。
在中医方面启蒙我,并一直鼓舞我的是倪海厦老师和李可李老。两位明师虽然无缘得见,但是他们的医术医德以及人生典范历历在目。倪海厦老师的不羁侠医风范、李老的“立大志,受大苦,成大业;菩萨心肠,英雄肝胆,霹雳手段”,一直指导着我对待每一个病人的态度,并成为我每一个夜晚专研医术的支柱。
生命无常立决心
中医家记者
您一直在坚持学习中医,开始仅仅是作为爱好而已。后来因为什么事情,让您坚定地投入中医行业?
林浩铭医生:
我毕业以后工作了三年,也辗转过几份工作,但手头上始终带着袖珍版的《伤寒》跟《金匮》,时时翻读。三年里,一直在思考,我的生命是如此平淡地工作,还是投入到自己的喜好中,徜徉在中医的海洋里?直至家里老人的去世,让我坚定了这个决心。在世间,人有悲欢离合,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把握的东西。家里的老人去世,让我慨叹生命的无常,我想为身边的人把握健康,站好生死最后一道岗,因此下定决心投入中医行业。
从医求学路坎坷
中医家记者
您不是医学院校毕业,想转行从事中医临床、正式执业,一定经历了非常多的坎坷?
林浩铭医生:
为真正走入中医临床,我在2014年考了非医攻博,不幸被刷。到后面2016年,我又报考暨南大学中医专业研究生,当时基本是边工作边考研。家里人虽然也支持我,但是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在不能照顾家庭的前提下,我也不能让家里承担更多的负担。因此在那段时间,我坚决不脱产考研。
那会儿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出差,经常回到酒店就是八点多,然后草草吃过饭,摊开一份英语或者专业课试卷就开始自我模拟。一套卷子做下来,三个小时过去了,来不及对照答案,经常是做完两份试卷便用第三个晚上进行对照,节省时间。第二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把考研方剂表格过一遍。备考了两个月时间,每天如此。方剂表格过了不下五十遍,试卷做了不下三十份。虽然休息睡眠不足,但自己对自己说,考过非医攻博,或许这次考研就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别让自己留下遗憾,再拼一下,多做一份试卷,多背一次方剂。
非常幸运的是,这一次考过了!然后我也去考取了中医确有专长,真正地投入了中医临床。
中医浩瀚钻疑难
中医家记者
皇天不负有心人!没有您的这份执着,也没有您后来执业的坚实基础。您在后来的执业生涯中,相信也遇到了很多难忘的治疗病例,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林浩铭医生:
在行医生涯当中,我遇到过几例印象深刻的病案,其中有一例是为失眠的师妹治疗。这个师妹失眠半年,难以入睡,并且伴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当时我从心脾两虚入手,开处归脾丸跟酸枣仁汤。服药时有好转,但停药后病情如初。
那个时候我用了两三个晚上的翻名家医案,看看能否有其他思路,后来看到了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子。血府逐瘀汤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很多,像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然后还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这两个症状其实也是这位病人的主证。所以后来我想开三付血府逐瘀汤试试,没想到吃完以后,半年的失眠彻底治愈。
此次治疗过程给我很大启发,一般失眠都是从心肾不交、心脾两虚、肝阴血虚等虚证治疗,原来痰饮淤血这些病理性的产物同样也会导致失眠。从阴阳角度来看,虚实妙不可言,当真是中医浩瀚无边,更需要一生专研。
六经八纲谨守正
中医家记者
临床上除了疑难杂病,更多的是日常的小病,您接诊最多的是什么病,治疗上有什么心得?
林浩铭医生:
在临床上遇到更多的是成年女性的妇科问题。在用方上除却经方常见的当归四逆汤、温经汤、当归芍药散,时方的逍遥散、完带汤也是很好用的方子。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除了养血调肝,还要知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这在《金匮》上讲的很清楚,临床上很多女科病属于脾虚湿滞,所以我经常会用上白术这味药。《神农本草经》中描述“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理中丸、逍遥散、完带汤中都有白术,可以配合茯苓一起健脾利湿。
另外,接触最多的是感冒。感冒无非是六淫邪气侵犯人体,机体奋起抗争的综合表现。在经方中以太阳病为主,有中风的桂枝汤证、伤寒的麻黄汤证等等,或表虚寒,或表实热,除却六经就是八纲辨证为主。在太阳病初起,一般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就可以对付,如果病情变化咳嗽的,喘无大热用麻杏石甘汤,有喘家的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因内在寒热变化的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随证治之,一般都可以三付治愈。守住六经八纲就可以,这也是中医的神。
寄语:保持中医的真
中医家记者
最后,您想对中医家和中医家的家人们说些什么?
林浩铭医生:
中医互联网化趋势越来越快,很多文献跟报道都提倡将中医系统化、现代化,也采用了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协同论、非线性科学和模糊数学突变论等等进行中医系统的再阐述,出现了五行体质辨认机器、电针疗法等一些结合现代科技的医疗设备,但同时也希望在变易中能够保持中医的不易,守住中医的神。
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诊、电话问诊成为异地病人治疗的补充方式,中医经方的方证结合可以满足这一点,“有是证,用是药”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临床效果不佳或者不能够对证,还是建议面诊,进行四诊合参。
感谢中医家在中医推广做的努力,借助互联网让更多患者和中医爱好者了解到中医的优势,让中医发扬光大。最后,想跟所有中医家的家人们献上自己的座右铭,“术不近仙者,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愿大家能在现代化的洪流中,外圆内方,保持中医的真!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3.3.4。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
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